梁基永

梁基永

梁基永,70後,廣州人,中山大學博士,青年收藏家、廣東文獻研究者、專欄作家、書畫家,電視電台主持人,古典文獻學博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基永
  • 國籍:中國
  • 職業:廣東文獻研究者、專欄作家、電視電台主持人,古典文獻學博士
  •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
人物經歷,個人著作,收藏情緣,

人物經歷

其家族為廣州清代著名富商及科舉世家。自幼學習音樂與文學,自中學起就開始收藏古代書籍、明清扇子、瓷器等,一為個人興趣愛好,二為學術研究需要。擅長彈鋼琴、古琴,書法。主要收藏的古文獻是古時廣東印刷的書和廣東名家著作。從李曲齋先生學習詩詞與書法,跟隨嶺南畫派大師黎雄才先生習畫,從著名學者王貴忱先生學習版本目錄學。為廣東著名的收藏家與藏書家,曾於2000年在廣州博物館舉辦私人收藏之廣東文物展覽,廣州圖書館設立專區收藏其蒐集之廣東珍貴地方文獻
梁基永
一千餘冊並編輯出版有藏書目錄。
另外曾在業餘時間參與電視電台的節目主持,例如:與郭露青一起做了一檔叫做《樂在廣東》的節目,介紹廣東的旅遊、風景、美食、嶺南文化。
餘事為書畫創作,書法能作各體,植根於清代館閣,功力沉厚,不隨時流。畫則雍容大雅,能作工筆,亦能簡淡,其書畫作品為國內外各主要博物館所收藏。

個人著作

包括:
《中國淺絳彩瓷》,國家文物出版社,2000年。《中國明清扇面賞玩》,《中國明清書札賞玩》,《中國明清彩瓷賞玩》,《中國淺絳彩瓷畫賞玩》,《中國書札賞玩》,浙江攝影出版社2003年,《李文田》,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清代禁毀書目考補註》,嶺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黎簡》,嶺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等。
個人私印廣東珍稀文獻系列叢書《儀清室叢書》已出版五種,包括《煙語詞箋》,《肄雅堂詩稿》,《覺庵詩存》等,為當代藏書界所矚目。
梁基永
梁基永
梁基永

收藏情緣

關於收藏,梁基永卻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感悟—收藏的快樂並不在於掙錢。在其收藏豐盛時,曾有人高價收購,但都被拒絕了。他說“志趣無價”,其初衷是對古時代文化的強烈熱愛,為了做學術研究的需要,並不是為了掙錢而收集古董。他還認為好的東西—古董和新的一樣,看古董,不是單純地看一件過時的物品,雖然在製作藝術上有很多是今人無法超越的,但更多的是通過看古董來了解古時的社會風情、人物風貌,在了解的基礎上也同時了解了古代的許多東西,同樣也給我們今天以啟發。
談到自己的收藏經歷,梁基永非常快樂,他完全陶醉在對這些東西的熱愛里, 稱其為“另類的收藏家”並不為過,而且,他在收藏這些古玩的過程中充滿了種種難忘的機緣巧合。在粵西羅定,經研究所一位老師介紹,他去一位出自書香門第老先生家裡去收購古玩。應老師儘量照顧的要求,高價收購了一些字畫。買後,那位八十餘歲的老先生另贈送兩份祖先詩集的複印件。梁基永回去之後經過整理,出資刊印,不但聘請名師為之寫序宣傳,送到各圖書館,而且還回寄給老人一份,讓其深受感動,於是與他建立了長期的真摯友誼。有一次,那位老人寫信邀請他去觀看家裡的一把古琴。因酷愛古琴,梁基永甚是激動,馬不停蹄地趕了過去。老人從閣樓里取出一把很破舊的古琴,上面還沾滿了泥巴,梁基永掏出身上僅帶的萬餘元立刻買了下來。回到旅館,經過擦洗乾淨,他發現這張古琴與廣州有不尋常的淵源,是在同治年間重修“六榕塔”時取塔上一段北宋時期的木頭精製而成,非常有意義,跟廣州很有緣分。後來,他從那位老先生口裡得知,這張琴是由當時廣州有名的古琴家李息齋做的,經六榕寺的住持勤安和尚轉送給老先生的曾祖父,並且一直保留在那個小縣城裡。巧合的是,後來研究所的老師主編了廣東清代學者的陳醴的文集,在裡面的一篇文章中梁基永居然發現,中山大學也收藏了一張同樣出自李息齋之手的古琴。真可謂“無巧不成書”。他去找圖書館的師姐幫助借琴,找來之後,竟發現中山大學收藏的那張琴後刻字記載重修六榕塔的事,大意說當時拆下來的木頭至少做了兩張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經過一百多年的漫長等待,同一段古木製作的琴居然先後在不同的地方,由梁基永的“無巧不成書”的收藏機緣—冥冥之中的一種不可思議的緣分—重新聚合在一起。
這次百年難遇的收藏情緣,使梁基永銘記於心,甚至準備寫論文把這個故事記錄。他說古琴的價值貴重,約十萬以上,但收藏的意義更深遠,因為廣東歷史上由本土人做的古琴保存下來的很少很少,遠不像江南那么多,並且古人公認的做琴最好的材料是寺院裡的樹木,因為這些木頭天天親近裊裊香菸,聽盡鐘鼓純淨之聲,並與之遙遙相應,彈奏出來深有韻味。他收購的這把古琴已經變成了暗紅色,略顯滄桑感,但難得之處在於其音質完好。
這就是梁基永,一個“隔代承傳”,盡現先人夙願的名門望族後起之秀。一個而立之年已對“琴棋書畫”深有造詣的全能奇才,一個以另類收藏盡顯藝術人生的“西關遺少。
談到“西關少爺”時,梁基永開心地笑了,像個天真的孩子。“讀幼稚園的時候就不喜歡做事情,老師和同學們都是這么叫我的,所以印象很深刻。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時候這樣叫絕對是一個貶稱,現在就無所謂了,被別人這樣稱呼,我還蠻得意的,”他說,“自幼是被老一代保姆帶大,家裡的生活方式已注定與一般孩子生活習性有差異。”其實,當今許多人因對西關文化了解頗少,誤認為西關小姐就很漂亮、很挑剔、很講究,西關少爺很氣派之類。在梁基永眼裡,他們的精髓是在於他們的那一種教養和生活態度,因為家境比較富裕,能夠接受良好的中西方教育,使其形成一種超然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正是在這種文化氣氛下成長,造就了現在的梁基永。他不但用心苦練鋼琴,古琴,而且還師從王貴忱、李曲齋、黎雄才這三位文化界名師,得其真傳,練成“書畫雙絕”。但最令梁基永想不到的是“本該當鋼琴家,卻成了收藏家”。其實,梁基永的“收藏家”之路也並未想像中的一帆風順。小時候,接受非常正規嚴厲的家族教育,甚至“拿筷子的姿勢不規範就不給吃”,但自幼對古董與古文獻的酷愛讓他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志趣。儘管家人有著“玩音樂敗家,玩古董更敗家”的思想,儘管家人不甚支持和視其為“怪人”,但這並未阻礙他對志趣生活的追求,他最終還是走向了收藏之路。正因為是世家子弟,見多識廣,接觸的古玩多,使他不容易被各種東西所誘惑,也不屑於阿諛奉承和抄襲。梁基永認為 “珍貴”和“貴重”是不一樣的,“我看重的是文物的研究價值,是它折射出的當時社會文化內涵,而不是越貴越好”。
梁基永
收藏以明清扇面書畫及廣東歷代書畫最為著名,藏書以廣東地方文獻與名家稿本校鈔本為特色。又能古琴,師事姜抗生及謝導秀兩先生,現為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會員及廣東古琴研究會理事,所藏元明清古琴為嶺南琴界所重,尤以廣東明清斫制古琴及琴史資料最富,著有《松廬琴學叢稿》。
餘事為書畫創作,書法能作各體,植根於清代館閣,功力沉厚,不隨時流。畫則雍容大雅,能作工筆,亦能簡淡,其書畫作品為國內外各主要博物館所收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