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城

桓公城,又名涇城,位於烏溪嶺、賞溪之西,晉成帝鹹和三年(328)初,宣城內史桓彝為抵禦歷陽(今安徽和縣)內史蘇峻所建,涇縣歷史上第一座縣城,北宋崇寧年間(1102—1103)涇溪泛濫,城池被洪水淹沒,廢棄。

基本介紹

  • 本名:桓公城
  • 別稱:涇城
  • 所處時代:晉成帝鹹和三年
  • 出生地:烏溪嶺
  • 出生時間:1102
  • 去世時間:1103
人物生平,主要功績,個人作品,軼事典故,藝術形象,

人物生平

晉成帝鹹和二年(327)十二月,東晉歷陽(今安徽和縣)內史蘇峻聯合豫州刺史祖約,以討伐權臣庾亮專權弄朝為名率兵反晉。宣城內史桓彝“糾合義眾,欲赴朝廷”,率部至蕪湖,正準備順江而下之時,被蘇峻手下韓晃打了個大敗,剛逃回宣城,韓晃率軍追至宣城城下。鑒於宣城無堅城可守,桓彝率眾旋即退據廣德。在廣德不斷傳來叛軍擊敗朝廷軍隊的訊息,為避叛軍銳氣,桓彝率軍進駐涇縣烏溪嶺,築城拒敵。“蘇峻冠江東,桓簡公嘗築城於此拒之,故名桓公城,其地最高而平,四圍皆水如壕塹,然水外皆山,實形勝之地也”(《洪武宣城志》)。“桓公城,內史桓彝所築,以拒蘇峻將韓晃,今壘塹依然,道通旌(德)太(平)”(《鄭志》)。“縣古有城,賞溪之西,周一千二十八步,即晉桓彝拒韓晃之所。唐初猶存,故號涇城(清嘉慶《涇縣誌》)。”,“蓋賞溪昔日甚狹,實循山趾,而井邑官舍跨溪為之。故有水西水東之名,而縣基實在水西。中間陵谷變遷,自西而東。今舊溪猶存(清順治《涇縣誌》“縣基”)”。北宋崇寧年間(1102—1103)涇溪泛濫,城被水圯。南宋嘉定三年(1210)縣令王木永移縣治於溪東留村,後圯於水。

主要功績

桓彝進駐烏溪嶺,同時派副副將俞縱進駐今涇縣浙溪鄉蘭石山蘭石鎮,建走馬城,互為犄角,共同抵禦蘇峻。
人物評價
桓彝進駐涇縣不久,韓晃率五千精兵猛攻走馬城。俞縱與韓晃大戰五十餘合,力怯,被韓晃斬於馬下,走馬城陷落。韓晃率兵圍攻桓公城。桓彝堅守不出。清嘉慶《寧國府志》記載:(蘇峻派人告訴桓彝)“‘彝若降者,當待以優禮。’將士多勸彝偽降,更思後舉。彝不從,辭氣壯烈,志節不撓”。不足一年,糧食耗盡,城中大亂,韓晃趁勢攻城,桓彝戰死。桓公城陷落。

個人作品

軼事典故

有關桓彝堅守桓公城的典故:據清嘉慶《寧國府志》記載有:(1)落馬潭,在縣南四十里吳村,相傳桓彝戰敗落馬于于此,故名;(2)洗刀坑,在縣南五十里蕭村,桓簡公征戰到此,刷洗兵刀,因名;(3)桓公磴,在劉遺民釣台之側,桓公拜宣城內史嘗憩於此石品
桓彝戰死後,涇縣人念其忠烈,將其葬在烏溪河畔,距今縣城17.5公里處,視為土地神。宋代追封其為英烈王。明正德年間建在桓公墓附近建有桓公祠。20世紀50年代初墓、祠尚存,1953年興修南(陵)雄(路)公路時毀,現僅存遺址。

藝術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