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萎縮病

桑萎縮病

桑樹萎縮病是一種十分危險的病害,分布在我國江蘇、浙江、安徽、山東、福建、廣東、四川、湖北、河北、黑龍江等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桑萎縮病
  • 外文名:Mulberry atrophy
  • 分布:江蘇、浙江、安徽
  • 類型:黃化型、萎縮型和花葉型
簡介,症狀,黃化型,萎縮型,花葉型,病原,發生規律,防治方法,加強檢疫,選栽抗病品種,加強栽培管理,治蟲,藥劑防治,

簡介

桑樹萎縮病是一種十分危險的病害,分布在我國江蘇、浙江、安徽、山東、福建、廣東、四川、湖北、河北、黑龍江等省。此病近年來日漸增多,尤其江浙江界的太湖地區,每年發病率一般為5-15%,重病區達30%以上,很多病株數年後即枯死。

症狀

桑樹萎縮症狀可分化為黃化型、萎縮型和花葉型三種,現分別敘述於下:

黃化型

發病初期,枝條頂端的桑葉變小,葉脈變細,稍向反面捲曲,葉黃化,隨著病勢加深,腋芽萌發,生出一些細小叢生的側枝。側枝阿布賈 特短,老葉黃化脫落呈掃帚狀。從整株病樹發展的情況來看,一般先由少數枝條發病,後蔓延引起全株病。第一年病樹一經夏伐,往往直接生出貓耳狀瘦小葉,細枝叢生,2-3年後便可枯死。病枝無花椹,但輕病樹的健枝叢生,2-3年後便可枯死。病枝無花椹,但輕病樹的健枝仍會一些花椹。病枝越冬後有枯梢現象。病根色澤不鮮。

萎縮型

病情發展可分初期、中期和末期三個階段。初期:葉片縮小,葉面皺縮;裂葉品種的病葉大都變為圓葉,枝條稍短小;葉序亂,節間短縮。中期;枝條頂部或中部腋芽早發,生出較多側枝,葉黃化,質粗硬,秋葉早落,春芽早發,無花椹。末期:枝條生長顯著不良,徒長瘦枝如掃帚狀,病葉更小,最後枯死。但通常當年發病後,不是立即進入末期的,而是逐年衰弱。進入末期的病樹,有時還會出現康復現象。

花葉型

發病初期,病葉葉肉退綠變薄,最初呈不相連的淡綠色斑塊,以後逐漸擴大,相互連線,而葉脈附近保持綠色,構成黃綠相間的花葉症狀。病葉向上捲縮,葉背的葉脈上產生小疣狀和棘狀突出。病枝稍細,節間略短,仍有花椹著生。在夏秋同一病枝條上的葉片,常有表現症狀和不表現症狀的間歇發病現象。發病嚴重時,病葉縮小,向上捲縮顯著,質地粗糙,葉背葉脈變褐,疣狀和棘狀突起明顯。枝條細短,腋芽萌發成側枝。

病原

根據目前的研究,認為桑樹黃化型和萎縮型的萎縮病均由類菌體原體引起,而花葉型萎縮病則由病毒侵染所致。

發生規律

病原物主要通過苗木接穗傳播。此外,黃化型和萎縮型病害也可通過菱紋葉蟬傳染。用病穗接種試驗,病原體的潛育期為1-10個月,最多不超過18個月。
病害的發生與氣溫關係密切。黃化型發病在30℃以上最為適宜,20℃以下轉為隱症,因而黃化型的發病期在6-10月,7-9月為盛發期;花葉型發病在25℃以下為適宜,30℃以上轉為隱症,發病期多在春末夏初,盛夏較少。
一般在採伐過度的桑園,桑樹生長衰弱,萎縮病往往發生嚴重。如夏伐遲,秋葉採得早而多,或幼樹采葉等均會使發病率增高。桑樹遭受早澇災害,發病率也增高。此外,桑園中偏施氮肥往往會促使病害流行。
病害發生與樹齡有一定的關係。黃化型在幼齡、壯齡樹上發生多,老桑被害較少;而花葉型一般在衰老的桑樹上發生嚴重。
病害發生與品種關係很密切。一般紅皮大種、火桑、荷葉白易感染黃化型;桐鄉青、白條桑、劍持 等易感染花葉型;紅皮火桑、紅頂桑、嵊縣青等品種極易感染萎縮型。

防治方法

防治萎縮病要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採取選用抗病高產品種,加強管理,治蟲,使用化學藥劑等綜合措施。

加強檢疫

病區的苗木和接穗應禁止外運,防止擴散。病穗在55℃溫水中浸10分鐘,可防治萎縮型萎縮病;在55℃硫代硫酸鈉的0.1%溶液中浸10分鐘,則可防治黃化型萎縮病。

選栽抗病品種

荷葉白、睦州青、早青桑等品種抗花葉型萎縮病;湖桑32、湖桑7號、桐鄉青等品種抗萎縮型萎縮病;湖桑7號、湖桑199、團頭荷葉白等品種抗黃化型萎縮病,各地應因地制宜選種。

加強栽培管理

桑園施肥應以河泥、人糞、廄肥、餅肥等有機肥料為主,化肥為輔,氮、磷、鉀肥應配合使用,並要提倡種植綠肥。低洼桑園要開溝排水。適期進行夏伐,切勿過遲。秋葉適當留養,防止過早、過度採摘,以增強桑樹抗 病力。

治蟲

根據菱紋葉蟬的發生規律,切實做好春夏秋三季藥劑治蟲和冬季剪梢除卵等工作。這是預防和控制萎縮型、黃化型萎縮病的重要措施。

藥劑防治

以每毫升含1-2萬單位的土黴素藥液,於4-10月間,加壓注射至病桑樹中。一般用藥量為20-40毫升。也可以用每毫升含1-2千單位的土黴素藥液在栽植前浸根3小時,這對黃化型萎縮病有較好的療效。據試驗,用100單位硫脲嘧啶藥液在夏伐前進行噴霧,對萎縮型萎縮病也有療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