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中藥)

桑白皮(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桑白皮,中藥名。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根皮。分布於全國各地。具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之功效。常用於肺熱喘咳,水飲停肺,脹滿喘急,水腫,腳氣,小便不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桑白皮
  • 別稱:桑根白皮、白桑皮、桑皮、桑根皮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蕁麻目
  • :桑科
  • :桑屬
  • :桑
  • 分布區域:全國各地
  • 毒性:無毒(《別錄》)
貯藏,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一、採集加工,二、炮製方法,形態特徵,生長環境,鑑別,一、藥材性狀,二、飲片性狀,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貯藏

貯乾燥容器內,蜜炙桑白皮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入藥部位

根皮。

性味

味甘、辛,性寒。

歸經

歸肺、脾經。

功效

瀉肺平喘,利水消腫。

主治

用於肺熱喘咳痰,水飲停肺,脹滿喘急,水腫,腳氣,小便不利。

相關配伍

1、治小兒肺盛,氣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兩,甘草(炙)一錢。銼挫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盞,煎七分。,食前服。(《小兒藥證直訣》瀉白自散)
2、治水飲停肺,脹滿喘急:桑根白皮二錢,麻黃、桂枝各一錢五分,杏仁十四粒(去皮),細辛、乾薑各一錢五分。水煎服。(《本草匯言》)
3、治肺氣喘急,坐臥不安:桑根白皮(銼),甜葶藶(隔紙炒)。上二味等分,粗搗篩,每服三錢匕七,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微利為度。(《聖濟總錄》瀉肺湯)
4、治水腫通身皆腫:桑根白皮(炙黃色,銼)五兩,吳茱萸(水浸一宿,炒乾)二兩,甘草(炙)一兩。上三味㕮呋咀如麻豆。每服五錢匕七,用水二盞,生薑一棗大(切),飴糖半匙,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再。(《聖濟總錄》桑白皮湯)
5、治咳嗽甚者,或有吐血殷鮮:桑根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淨刮上黃皮,銼挫細),人糯米四兩(焙乾),一處搗為末。每服米飲調下一兩。(《經驗方》)
6、治腰腳疼痛,筋脈攣急,不得屈伸,坐臥皆難:桑根白皮一兩(銼),酸棗仁一兩(微炒),薏苡仁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聖惠方》桑根白皮散)
7、治患淋積年:桑白皮六分,通草、百合各八分,白茅根一分。上四味細銼,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溫下上散藥。口乾渴,含之亦得。(《外台》)
8、治大便忽見蟲:桑根白皮(細銼)二兩。上一味,粗搗篩,分三服。每服用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腹頓服。(《聖濟總錄》桑根白皮湯)
9、治血脈虛極,髮鬢不得潤澤:桑根白皮(銼)一斤(升),柏葉適量。上以水三斗淹浸,煮五、六沸。沐頭,數數為之,發即潤澤。(《聖惠方》)
10、治小兒脾熱,乳食不下,胸膈痞悶,涎溢不收:新桑根白皮不以多少。上一味,取自然汁塗於兒口內,立效。如無新桑根白皮,取乾桑根白皮一兩,細銼,用水一盞,煎取半盞。放溫,塗兒口內。(《聖濟總錄》桑白汁方)
11、治石癰堅如石,不作膿者:蜀桑根白皮,陰乾搗末,烊膠,以酒和敷腫。(《乾金要方》)
12、治蜈蚣、蜘蛛毒:桑白皮搗汁敷立效。(《衛生易簡方》)
13、治墜馬拗損:桑根白皮五斤。為末,水一升,煎成膏。敷於損處。(《經驗後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搗汁塗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肺寒無火及風寒咳嗽者禁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多在春、秋季挖取根部,南方各地冬季也可挖取,去淨泥土及鬚根,趁鮮時颳去黃棕色粗皮,用刀縱向剖開皮部,以木槌輕擊,使皮部與木部分離,除去木心,曬乾。

二、炮製方法

1.桑白皮:取原藥材,剖去粗皮,搶水洗淨,瀝去水,微晾,切絲,乾燥。生品長於瀉肺行水,常用於水腫尿少。
2.炒桑白皮:取桑白皮片,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黃色或微焦,取出放涼。
3.蜜炙桑白皮: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加入淨桑白皮絲,拌勻,潤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桑白皮100kg,用煉蜜30kg。蜜炙桑白皮寒性緩和而偏潤,長於止咳平喘。

形態特徵

桑又名家桑、桑椹樹。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15m。樹皮灰白色,有條狀淺裂;根皮黃棕色或紅黃色,纖維性強。單葉互生;葉柄長l-2.5cm;葉片卵形或寬卵形,長5-20cm,寬4-10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粗鋸齒或圓齒,有時有不規則的分裂,上面無毛,有光澤,下面脈上有短毛,腋間有毛,基出脈3條與細脈交織成網狀,背面較明顯;托葉披針形,早落。花單性,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狀葇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長l-2cm,被毛,總花梗長5-10mm;雄花序長1-2.5cm,下垂,略被細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頭2裂。瘦果,多數密集成一卵圓形或長圓形的聚合果,長l-2.5cm,初時綠色,成熟後變肉質、黑紫色或紅色。種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長環境

生於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處,多為人工栽培。分布於全國各地。

鑑別

一、藥材性狀

根皮呈扭曲的捲筒狀、槽狀或板片狀,長短寬窄不一,厚1-4mm。外表面白色或淡黃白色,較平坦,有的殘留橙黃色或棕黃色鱗片狀粗皮;內表面黃白色或灰黃色,有細縱紋。體輕,質韌,纖維性強,難折斷,易縱向撕裂,撕裂時有粉塵飛揚。氣微,味微甘。以色白、皮厚、柔韌者為佳。

二、飲片性狀

桑白皮呈絲狀,寬3~5 mm,外表面白色或淡黃色,平坦;內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細縱紋。質韌,纖維性強,撕裂時有粉末飛出。氣微,味微甜。炒桑白皮呈黃色或深黃色有焦斑。蜜炙桑白皮呈深黃色,質滋潤,略有光澤,味甜。

藥理作用

1、利尿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降壓;
3、對平滑肌作用:導瀉作用;
4、對神經系統作用:鎮靜作用和安定作用。;

相關論述

1、《別錄》:“采無時,。出上土上者殺人。”
2、《本草圖經》:“方中稱桑之功最神,在人資用尤多。《爾雅》:桑辨有葚(與椹同),梔。郭璞云:辨,半也。一半有椹,半無名曰梔。又云:女桑,桋桑。俗間呼桑木之小而長條長者為女桑。又山桑木堪弓弩;檿桑絲中琴瑟,皆材之美者也,他木鮮及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