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島刺參

桑島刺參

桑島刺參,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桑島海底底質類型有岩礁、砂礫等類型。岩礁環島分布,砂礫分布在島的西北部和南部。由於桑島海岸線是由砂質和岩礁地質構成,沿海島周圍生長著茂密的大葉藻、鼠尾藻,底棲硅藻豐富,為刺參的自然生長創造了條件。桑島鮮刺參體形肥滿,呈圓筒狀,刺參參體背面稍隆起,上有4-6行整齊挺直的圓錐形肉刺,體長一般在20-40厘米,體寬3-6厘米,體表鮮亮呈現深褐色或黃褐色,色澤較均勻,具有刺參特有的氣味。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桑島刺參”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桑島刺參
  • 產地名稱: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
  • 品質特點:體形肥滿,呈圓筒狀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925號
  • 批准時間:2013年04月15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底質特徵,氣候特徵,水文狀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桑島鮮刺參體形肥滿,呈圓筒狀,刺參參體背面稍隆起,上有4-6行整齊挺直的圓錐形肉刺,體長一般在20-40厘米,體寬3-6厘米,體表鮮亮呈現深褐色或黃褐色,色澤較均勻,具有刺參特有的氣味。
品質指標:口感嫩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鈣、硒等微量元素,與其他海參比較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由於桑島刺參生長於具有火山岩地質地貌特徵、浮游植物、底棲生物十分豐富,獨特的海域地理環境造就了桑島刺參含有豐富的且極易被人體很快充分吸收營養成分。
桑島刺參桑島刺參

產地環境

底質特徵

桑島海底底質類型有岩礁、砂礫等類型。岩礁環島分布,砂礫分布在島的西北部和南部。由於桑島海岸線是由砂質和岩礁地質構成,沿海島周圍生長著茂密的大葉藻、鼠尾藻,底棲硅藻豐富,為刺參的自然生長創造了條件。

氣候特徵

桑島四面環海,雖靠近大陸,仍具有海洋與大陸兼有的氣候特徵,年、月平均日較差小,氣候溫和,空氣濕潤,春溫低於秋溫,四季分明,光照充足。1月份平均最低,為-3.1℃。7月份平均氣溫最高,為25.4℃。氣溫日較差全年波動不大,變化範圍為7.8-11.5℃。該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63.3毫米,其中最多年降水量為994.9毫米(1964年),最少降水量市401.7毫米(1981年)。
桑島周圍沒有入海河流存在,即使在雨季,對近海的海水鹽度影響也很小,對於底播,特別是圍堰養殖的刺參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同樣在冬季也極少發生冰凍,避免池塘刺參免受凍害。

水文狀況

桑島四面環海,海流暢通,海水交換量大,養殖區環境優良。海水的溫度變化在0.2-26.4℃之間,平均值為12.99℃。鹽度在29.636-31.420之間,平均值為30.781。冬季水溫最低(平均為0.5℃),鹽度最高(平均在31.388),海水垂直混合強烈,水溫與鹽度垂直分布,表層略高於底層。夏季水溫最高(平均值25.4℃),鹽度平均30.759‰,秋季鹽度最低(平均值29.806‰)。桑島海水溫度、鹽度的分布狀況基本可劃分為冬、夏季和過渡季(春、秋)三種類型。海水垂直混合強烈,溫度、鹽度垂直分布均勻一致,各季平面變化幅度為0.6℃-1.6℃之間,鹽度變化幅度在0.005-0.342之間。海水透明度變化在0.3-4.5米之間,2月份最小,在0.3-0.7之間,8月份最大,變化在3.0-4.5之間。桑島周圍海域潮汐性質屬於正規半日潮。平均潮差為1.01米,一年之中潮差變化有三個峰、三個谷。最高峰出現在9月,為1.06米;對應的谷出現於1月,為0.97米。次峰出現於6月,為1.04米;對應的谷出現於7月,為1.00米。第三峰出現於2月,為1.01米;對應谷出現在3月,為0.98。一年中最大潮差極值出現在8月,為1.88米;最大潮差極小值出現於4月,為1.43米。據計算,該海區最大可能潮差為2.24米。
桑島刺參桑島刺參

歷史淵源

桑島位於龍口市徐福鎮政府駐地西北約12公里處,四面環海,約有400年歷史,據傳有名士由雲南鳳陽來島避難。桑島村名由來眾說紛紜:一說島中多山桑,故名桑島;一說因為島形似桑葉而得名;也有說“桑”字是取自“滄海變桑田”之意等。
《龍口市志》1995年10月第一版,在第二編<地理環境>中第六節<島礁>中描述:桑島岩礁間盛產海參。在第十編<水產>第四章<養殖>中的第四節<海參增養殖>,對桑島海區的海參增養殖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2006年,龍口市桑島海產品養殖協會刺參養殖基地通過了山東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產品通過了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產品認證。
桑島刺參桑島刺參

生產情況

桑島的居民大多從事海洋捕撈和養殖,桑島周圍10米以下淺水域近22.5平方千米(3.4萬畝)。適宜人工養殖的水面和岩礁16.3平方千米(2.4萬畝)。
2006年山東省膠東刺參產量達5萬多噸,占全國總產量的71%。煙臺海參是膠東刺參的主產地,13個縣市區中有11個臨海,有702公里海岸線。2006年,煙臺市刺參養殖面積超過19萬畝,實現產值20多億元。
桑島刺參桑島刺參

產品榮譽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桑島刺參”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桑島刺參桑島刺參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桑島刺參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龍口市徐福鎮桑島,東與蓬萊、長島列島相望,北是渤海灣。地理坐標為東經120°26′39″,北緯37°46′43″。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生長條件:龍口市桑島海產品養殖協會基地養殖區周圍海域海水清潔無污染,遠離陸地,無常流水河道存在,周圍無工業污染源排放,水溫適宜,營養鹽豐富,刺參養殖全部採用自然海域投放和圍堰的養殖方式,養殖生產符合山東省地方標準《無公害食品刺參養殖技術規範》,適宜開展無公害刺參、魚蝦、貝類的生產和養殖。
刺參生產技術要求現狀
環境因子
標準
備註
水質
符合GB/T18047.4規定
水溫
0-26℃
溶氧
≥7.2毫克/升
鹽度
29-31
(2)刺參育苗和養殖:親參和育苗按SC/T2003.1-2000、SC/T2003.2-2000技術規範實施。常溫育苗於5月下旬開始,升溫育苗於3月下旬開始。投苗選擇潮流暢通,水質清澈有大量海藻、無污染的有大型海藻、底棲硅藻、原生動物等繁生的岩礁或泥沙底質投放刺參苗。選擇投放的刺參苗種應為身體自然伸展、疣足與管足尖挺隆起、體色正常、規格整齊、活力強,不攜帶病原菌,外觀無損傷、無畸形。刺參的放養密度可以根據幼參的規格的不同進行合理的控制,按大苗少投放,小苗多投放的原則進行調節。
(3)生產過程管理:桑島刺參完全在自然海域環境下生長,生長周期為4年以上。
(4)產品收穫:桑島的刺參的采捕時間一般在4月-5月,11月-12月,採取潛水捕撈的方式,采大留小。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1)質量安全規定: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嚴格按照山東省地方標準《無公害食品刺參養殖技術規範》的各項技術標準進行生產。制訂質量管理細則,強化完善質量管理制度,按照“兩項登記,五項制度”的要求,確保桑島刺參質量安全。
(2)標誌使用規定:龍口市徐福鎮桑島區域範圍內所有的刺參養殖戶,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桑島刺參農產品地理標誌及其圖案,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龍口市桑島海產品養殖協會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①包裝:所用包裝材料要做到堅固、潔淨、無毒、無異味。內包裝採用清潔無毒的塑膠袋。所有包裝物料符合GB7718的規定。
②包裝標識:按GB7718的規定,產品外包裝上表明產品名稱、產品等級、食用方法、貯存指南、單位名稱、單位地址、批號、日期、重量標識、電話等內容。
③貯存:貯存環境潔淨衛生、陰涼、無毒、無異味,符合技術規範的技術要求、執行嚴格的衛生制度。遠離有毒有害物質及防止其他損害。
④運輸:運輸工具清潔、無毒、無異味,禁止與有毒、有害或有腐蝕性的物品混運,運輸途中防止日曬雨淋、蟲害、有害物質的污染及包裝物的機械損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