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賦史

桐城賦史

是對桐城辭賦文學進行文學鑑賞、文學批評活動的個性的評介,是對當代桐城辭賦文學創作、文學審美的一種性質定位。因為,中國桐城辭賦作家群,創作風格用現實主義筆法,如同杜甫的詩歌那樣,能夠反映社會與時代特徵。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桐城辭賦
  • 作品別名:中國文都賦
  • 作者:潘承祥
含義,成因,意義,

含義

是指中國桐城賦派開山鼻祖潘承祥先生為代表,從而寫的一系列氣勢磅礴的辭賦作品。因為潘的辭賦從全方位去精練而典型地刻畫描寫桐城的地域文化特徵,融人文歷史經濟風俗山水於一體,可以稱得上是桐城的社會百科全書---“詩史”。

成因

一個沒有背景文化的城市,肯定沒有高度文明的發生;同樣一個沒有背景文化底蘊的區域,也肯定沒有曾經的文明,或重新誕生一種新的文明。而桐城位置在江淮腹地,自古富庶,經濟基礎為優越的地理環境裡的居域社會鋪墊了創造豐厚地緣文化的態勢。歷代戰爭和動亂,移民中的文人流遷於桐城,他們有的仕途四方,視野開闊,思維富於創造,而且有最豐厚的桐城民間文學為根基,終於在清朝中期,誕生了影響中國300來年的桐城散文派。方苞姚鼐等人的桐城派散文,是零散的遠去的那個時代的個人感受體驗。但,由之催生桐城詩派、桐城學派、桐城賦派。其中,中國桐城賦祖---潘承祥的系列關於桐城本土題材的辭賦作品,如::《安慶賦》、《望江賦》、《懷寧賦》、《太湖賦》、《潛山賦》、《岳西賦》、《宿松賦》、《桐城賦》、《江鎮賦》、《花亭湖系列十賦》、《樅陽系列六賦》、《溫嶺賦系列四賦》等等成就最高,幾乎涵蓋了桐城古代近代現代當代的全部歷史風貌。
桐城賦史

意義

用辭賦的創作方法來書寫一個地域一個城市的歷史,能寫得如此精道而不雜冗,且形神兼備,既有史家之考證,有具賦家之文采;既含政治經濟生活社會之細節,又透達人文之滄桑和歷史之走向,可謂洋洋灑灑,宏篇巨製。以古鑒今,以古喻今。從不同角度來探求歷史的辯證法---改革開放為桐城贏得了文化繁榮的春天;而辭賦文化正是桐城文化的一朵奇葩。讀其辭賦,簡直是走進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桐城正是一個時代進步的縮影。因此,潘先生的辭賦作品,高度概括了時代的主流文化,是桐城的讚歌,是桐城文化的發展史,被讀者譽為“桐城史詩”,學者日不落稱為“桐城賦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