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龍藏族鄉

桃龍藏族鄉

桃龍藏族鄉位於北川羌族自治縣西北部,東連小壩鄉,南靠禹里、馬槽二鄉,從原小壩鄉劃出鎮鄉概況單設,2003年3月5日掛牌成立。面積69平方公里,2003年總人口896戶、357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1人,少數民族人口2813人,以藏羌兩族為主。平均海拔1400米,鄉治龍藏,漢語意為“山溝里的寨子”,沿小桃、北松公路至縣城曲山62公里。 藏族為唐代吐蕃戍邊將士後裔,為明代白草番一部,每年農曆六月份舉行盛大喇嘛會,殺羊祭祀。深度漢化,全族使用漢語四川方言,少數懂得藏羌語言辭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桃龍藏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 
  • 政府駐地:鐵龍
  • 電話區號:0816
  • 面積:69平方公里
  • 車牌代碼:川B
行政區劃,地理環境,歷史沿革,人口民族,自然資源,經濟發展,民族文化,

行政區劃

桃龍藏族鄉轄鐵龍、桃花、大鵬、桃紅、芽地、九成共6個村、35個村民小組和1個社區。

地理環境

桃龍藏族鄉位於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西北部,距北川新縣城永昌鎮85公里(待隧洞公路貫通後距離)。東連小壩鄉,南靠禹里、馬槽兩鄉,西臨白什鄉、青片鄉,北與片口鄉接壤,幅員面積69平方公里。
桃龍藏族鄉地處龍門山脈北段,屬高山深谷地帶,河谷平壩零星分布,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1400米,境內最高點位於白崖,海拔2722米,最低點位於鳳凰橋,海拔896米。
鄉境內屬亞熱帶濕潤高原氣候,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顯著,特點:冬暖夏涼、無霜期長、降水豐沛、夏季多暴雨、秋有綿雨,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氣溫15.3℃,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7月最多。境內河道屬涪江流域通口河支流,主要支流是五龍河和鐵龍河,總長43千米。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7月中國工農紅軍駐北川縣期間,設龍藏鄉;1952年3月小壩鄉西南部地域置鄉時,更名桃龍鄉;1958年9月撤鄉成立桃龍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稱桃龍鄉;1985年4月成立桃龍羌族藏族鄉;1992年10月,鄉鎮建制調整,撤消鄉建制,入小壩羌族藏族鄉,設桃龍辦事處;2001年3月21日川府民政[2001]10號《關於同意北川縣新建都壩等4個民族鄉的批覆》同意建立北川縣桃龍羌族藏族鄉,鄉治鐵龍;2002年7月16日北川縣人民政府發出《關於新建都壩等4個民族鄉的通知》,正式建立北川縣桃龍羌族藏族鄉,2003年1月掛牌;2003年10月北川羌族自治縣成立,北川縣桃龍羌族藏族鄉更名為北川羌族自治縣桃龍羌族藏族鄉;2004年5月,北川羌族自治縣桃龍羌族藏族鄉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北川羌族自治縣桃龍藏族鄉。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3476人,主要有羌、藏、漢3個民族,其中,羌族1898人,占總人口的54.6%;藏族839人,占總人口的24.1%;漢族737人,占總人口的21.2%,是北川唯一的藏族聚居鄉。

自然資源

境內探明的礦藏資源是千枚岩,顏色有青灰、豆綠、白色和黑色。有杜仲、黃柏、厚朴、黃連、蟲樓等草本藥材;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銀杏、紅豆杉;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水青樹、羅漢樹;國家一級護動物大熊貓金絲猴等。

經濟發展

全鄉耕地面積6785畝,人均耕地1.97畝,林地面積6.435萬畝,人均林地18.52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到3488.96萬元,比上年增加6.3%,農民人均純收入3699元,比2010年增長16.11%。
全鄉的糧食作物以玉米、土豆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010噸,人均597千克,其中玉米1048噸,土豆343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藥材、茶園、魔芋等。2011年,藥材種植面積5.8萬畝,產量222噸,茶園面積610畝;油料作物以油菜、花生為主,油菜籽種植面積2324畝,產量169噸,花生種植面積57畝,產量5噸;蔬菜種植面積4327畝,產量3389噸,主要有大白菜和捲心菜,其中大白菜種植面積219畝,產量163噸;水果種植面積68畝,其中蘋果40畝,枇杷28畝。
畜牧業以生豬、羊、牛、家禽飼養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3萬頭,出欄1.22萬頭,年末存欄8600頭;羊飼養量1500隻,出欄1200隻,年末存欄100 只;牛飼養量600隻,出欄200隻,年末存欄400 頭;家禽飼養量1.4萬隻,出欄1.32萬隻,存欄6800隻;禽蛋產量28300公斤。2011年,畜牧業總產值1716,16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9%。
截止2011年末,累計造林6.435萬畝,占幅員面積65%。經濟林為5.8萬畝,其中高山黃連、厚朴5萬畝,高山苗圃3000畝,高山核桃4000畝,九葉青花椒800畝,樹形金銀花200畝。
地方土特產品主要有桃紅酒、水磨玉米面、豆腐魔宇、高山中藥材、桃龍高山優質核桃等。其中桃紅酒產於桃紅村,與桃花、桃龍合為“三桃”。桃花的女娃子、桃龍的小伙子、桃紅的酒罈子盛名古為流傳,歷史悠久。桃紅酒乃桃龍鄉定情之酒。此酒取藏鄉黃金玉米特釀,加入眾人的賜福而成,喻意“桃花盛紛、黃龍滿堂、紅喜之兆”。
桃龍藏族鄉災後重建村級活動場所
桃龍藏族鄉衛生院
桃龍藏族鄉文化站
縣道桂墩主幹道穿過境內,鄉境內全長21公里。有鄉村公路21條,共96公里,有農村客運點2處,日發班1班,2011年客運量 2.5萬人次。
2011年末全鄉電信電話交換機100門,固定電話用戶134戶,行動電話用戶1829戶,比上年增加566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90%,建移動基站4個,信號覆蓋率達98%。
境內發電企業1家,2011年發電60萬度,全鄉高低壓輸電線路9條,總長度70餘千米,用電負荷 50萬千瓦,年用電量累計完成47.4萬千瓦時,供電可靠率96%。
山東省日照市援建桃龍,新建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藏書2590,公共閱報欄2個。援建了鄉國小1所,建築面積3754平方米,修建操場3200平方米,建籃球場1個、排球場1個和桌球台3副。2011年末在校生141人,專任教師1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 100%。援建了鄉衛生院1所,建築面積370.8平方米,設定5個床位,自建了村衛生室6個,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村6個,床位2張。在編專業衛生人員2名,村級醫療人員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740人次。
根據災後重建規劃,自建鄉政府辦公樓,建築面積414平方米,司法所建築面積100平方米,農技綜合服務站建築面積150平方米,勞動保障所建築面積100平方米。完善了場鎮市政基礎設施,硬化了路面長1000米、寬8米新場鎮分支道路,鋪設排污管道長1000米,新建二級生化處理池兩口300立方米,新建避災廣場一處,占地2600平方米,新建場鎮公共廁所一個,修建了場鎮防洪堤總長800餘米。總投資378.2萬元改善了6個和1個社區的村級綜合服務設施,總建築面積1619.9平方米。
2011年8月開通縣到鄉有線電視。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929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3000小時。

民族文化

境內藏族風情濃郁,人文習俗保留完整,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九成號遺址1處,全鄉於2011年組建了一支民間的藏羌歌舞表演隊伍。
桃龍藏族鄉把藏族自稱為“堆巴 ”,其節慶、禮儀和婚俗獨具特色。
節慶 農曆四月八日為沐佛節,人們先轉山祭祀山神,然後支起帳篷野餐、演藏戲、跳弦子舞。農曆四月十五日,相傳這一天釋迦牟尼成佛、文成公主抵藏,故要舉行宗教活動。農曆五月初五日過採花節,紀念傳說中教會他們開荒種地、織布縫衣並為他們治病的蓮芝姑娘。農曆六月二十為藏曆小年,也是當地藏族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穿著盛裝相互拜年,併到喇嘛廟朝拜祈福,殺羊祭祀祖先,節慶期間跳鍋莊時,人們一般都要同唱古歌《桃龍瓦色色》。
待客 迎接客人,要先用手蘸酒彈三下,再在斗里抓一點青稞向空中拋撒三次。席桌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飲一口,繼而一飲而盡,接著客人才能飲用。喝茶時,客人須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過來飲用,否則失禮。下酒菜以羊脊骨下部帶尾巴的一塊肉為貴,製作時須在靠近尾巴處留一綹白毛,表示吉祥。接待客人最高規格的禮儀,是敬獻哈達。
婚俗 婚禮前一天,男方派婚使、媒人攜帶酒和哈達等物到女家迎娶新娘;是夜,女家為姑娘進行宗教洗禮和梳妝打扮。次日,新娘拜別家神、祖宗、父母,由伴娘攙扶上馬,由伴娘陪伴哭嫁,然後隨送親者、婚使和媒人一同起程。男方須在離家不遠的地方設路席,向新娘一行敬酒致意。到了男家門前,男方須用撒有青稞、羊毛的新白氈鋪在新娘馬前,為送親者和媒人獻哈達、敬酒。婦人扶新娘下馬,用奶汁洗臉後再打“醋炭”,除災避邪。入門後,喇嘛誦經祈禱,新娘新郎拜天地、家神、父母。禮畢,新娘入洞房,賓客入宴席。當晚,唱歌跳舞,徹夜不眠。從第二天起,男方家屬輪流宴請賓客,饋送禮物,延續三兩日方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