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湖渡遺址

桃湖渡遺址

桃湖渡,桃湖渡,又名桃花渡、竹排頭渡、竺排頭渡。隸屬浙江省,位於溫州市蒼南縣——橫陽支江中游南岸觀美鎮桃湖村,是一個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古渡口。渡口所處江面較寬,跨度約為八十米,比降為千分之四。河床覆蓋泥砂,堤岸泥砌,少用石料。堤上植有青竹,綿延十數公里固定泥土,以減輕湖水、泥沙對堤岸的沖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桃湖渡遺址
  • 隸屬:浙江省
  • 位於:溫州市蒼南縣觀美鎮桃湖村
  • 定義:是一個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古渡口
地理概述,歷史文化,

地理概述

現存渡口是建在原遺址的基礎上,用塊石砌築,上覆水泥,長繩穿過船上的固件,兩端各固定於岸上,靠人力來回擺渡。如今,渡船人早已不見,船亦非原來的泥船,渡口也已失去往日的熱鬧景象,不遠處的觀美大橋上車水馬龍,只有渡口邊那株老楓樹,還在默默回憶歲月的滄桑,此楓樹編號浙CD0001,號稱蒼南最老的楓樹,至今已516年歷史。

歷史文化

當地文獻及史志材料,“桃湖”一詞最早出現的詩句,在南宋詩人林景熙《過徐禮郎狀元坊》里,便可推測桃湖南宋已有。桃湖的具體建制的時間,一直是個疑問,地方史志已沒有記載。
南宋理宗淳祐元年(l241)辛丑科狀元徐儼夫,就是桃湖人,也是蒼南縣歷史上唯一的文狀元的故鄉。徐儼夫有《春望》一詩描述當時桃湖的景象:“門掩深春過歲稀,綠蔭時複數紅飛。疏簾半卷酴酥雨,小立黃昏待燕歸。”徐儼夫的著作也稱之為《桃渚集》。南宋詩人林景熙《過徐禮郎狀元坊》:名坊臨野渡,曾此產魁豪。可見那時已有渡口;清末地方先賢蘇得三更有詩歌為贊:渡頭一望雨淒淒,曉霧溟濛兩岸迷。借問渡船何處去,已隨流水到靈溪。南宋寶祐元年(1253)任平陽縣令的陳容,曾做過《桃湖》一詩,發出了“桃花絳壓嬌紅玉,千樹臨湖看不足”的感嘆。
礬山的謝清揚(1794-1864),做過《桃湖映帶》一詩:“遠繞松山麓,湖光碧似油。人煙團兩岸,樹影漾中流。”在詩的題記里寫道:湖當江直上,入南港,接松山平水諸處。可見,桃湖的景致是遠近聞名。
民國《平陽縣誌》也有記載:“松山之東為馬家山,其北為長寨嶺,北臨桃湖村。昔有湖,曰桃湖,為松山諸水所瀦。湖水自桃林中東北流出岙口。春時,兩岸芳菲襲人,稱為勝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