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條麥蛾

桃條麥蛾

昆蟲名,為鱗翅目,麥蛾科。分布於西北和華北地區,在烏魯木齊沙棗主梢普遍受害。寄主於李屬(Prunus),特別是核果是其寄主。幼蟲取食的喜好寄主依此是扁桃、杏、桃和李。也危害梨的新梢。桃條麥蛾是桃和杏的一種重要害蟲。第1代幼蟲主要危害新梢和花,而下一代幼蟲主要取食果實。這2種危害都可導致重大的經濟損失。在黎巴嫩,由於各種原因,桃條麥蛾不取食扁桃的果仁,故對扁桃的危害並不嚴重。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幼蟲取食新葉和新枝及在果實上危害,由此可對扁桃產生直接危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桃條麥蛾
  • 拉丁學名:Anarsia lineatella Zeller
  • 二名法:Peach twig borer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節肢動物門
  • :鱗翅目
  • :麥蛾科
  • :條麥蛾屬
  • 分布區域:西北和華北地區,在烏魯木齊沙棗主梢普遍受害。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成蟲,卵,幼蟲,蛹,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原產地:地中海地區
傳播途徑:成蟲可在小範圍內飛行。桃條麥蛾在國際間傳播主要隨果實或寄主的繁殖材料,或包裝材料傳播。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5.5—7mm,翅展12—15mm。身體背面灰黑色,腹面灰白色。頭部具褐色鱗片。觸角基部周圍至頭頂有灰白色毛簇。觸角絲狀,長度約達展翅的2/3。下唇須伸出於頭的上前方。雄蛾下唇須第二節膨大,下方具毛叢,第三節隱藏於第二節的鱗毛中;雌蛾下唇須第一、二節略小,第三節細長而突出頭頂,明顯可見。前翅披針形,加緣毛則呈漿形,灰黑色,前緣中間有長條形黑褐斑,中室處有紡錘形黑褐斑,此外還有黑褐及灰白色不規則的條紋。後翅灰色,後緣及外緣具長緣毛,基部尤長。後足勝節具長的灰白色毛。

橢圓形,長0.5mm,寬0.3mm。初產時白色,後為淡黃色,孵化前為灰紫色。卵表面有皺紋。

幼蟲

初孵化幼蟲體長0.7—0.8mm,白色,經2一3小時變為暗紅褐色,頭,前胸背板和胸足深褐色。老熟幼蟲體長10—12mm,頭寬0.8—1mm,頭、前胸背板和胸足黑褐色,肛上板褐色,臀部污白色。腹足趾鉤全環,雙序占3/4,單序占1/4,臀足趾鉤雙序缺環。

體長5.5一7mm,胸寬1.4—1.9mm。褐黃色,體表布滿絨毛,臀棘24根,呈小鉤狀。

發生規律

新疆1年4代,以幼齡幼蟲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旬平均氣溫達10℃左右。葉芽開始萌動時幼蟲開始活動取食。經18—25天化蛹。蛹經10—12天羽化。成蟲壽命8一12天。以後各代卵期6—10天,幼蟲期10天左右,蛹期8—13天,成蟲壽命2—9天。一般約1個月完成1代。第一代5月至7月上旬,第二代7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8月上旬至9月上、中旬,越冬代以幼齡幼蟲越冬。成蟲於後半夜羽化,白天躲藏在葉背或其他隱蔽處,夜間活動飛翔。趨光性不強。對氣味有趨性。羽化後次日2—7時交尾,交尾延續時間20分鐘至3小時。 危害範圍及特點

防治方法

桃條麥蛾-般用農藥防治,但用性激素干擾交配也能取得好的結果。正常的檢疫和植物檢疫證書程式足以排除桃條麥蛾。據有關資料顯示,已開始研究EPPO特別的檢疫要求。
為害特點:
桃條麥蛾是桃和杏的一種重要害蟲。第1代幼蟲主要危害新梢和花,而下一代幼蟲主要取食果實。這2種危害都可導致重大的經濟損失。在黎巴嫩,由於各種原因,桃條麥蛾不取食扁桃的果仁,故對扁桃的危害並不嚴重。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幼蟲取食新葉和新枝及在果實上危害,由此可對扁桃產生直接危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