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皮(中藥)

桂皮(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桂皮,中藥名。為樟科植物天竺桂CinnamomumjaponicumSieb.陰香C. burmannii (C.G.etTh.Nees)Bl.和川桂C. wilsoniiGamble的樹皮。天竺桂分布於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台灣;陰香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及福建;川桂分布於陝西秦嶺以南、江西、中南、四川、貴州。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功效。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腰膝酸冷,寒疝腹痛,寒濕痹痛,瘀滯痛經,血痢,腸風,跌打腫痛,創傷出血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桂皮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毛茛目
  • :樟科
  • :樟屬
  • :天竺桂、陰香 、川桂
  • 採集時間:冬季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現代套用,

入藥部位

樹皮。

性味

味辛、甘,性溫。

歸經

歸脾、胃、肝、腎經。

功效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主治

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腰膝酸冷,寒疝腹痛,寒濕痹痛,瘀滯痛經,血痢,腸風,跌打腫痛,創傷出血等。

相關配伍

1、治胃痛、腹痛:天竺桂乾樹皮15-21g。煎服。
2、治跌打損傷:天竺桂乾根皮。研末,調水或酒敷患處。(1-2方出自《福建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外用:研末用水或酒調敷。

採集加工

冬季剝取樹皮,陰乾。

形態特性

1、天竺桂又名:山桂、月桂。常綠喬木,高10-15米,胸徑30-35厘米。枝條細弱,圓柱形,極無毛,紅色或紅褐色,具香氣。葉近對生或在枝條上部者互生,卵圓狀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7-10厘米,寬3-3.5厘米,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寬楔形或鈍形,革質,上面綠色,光亮,下面灰綠色,晦暗,兩面無毛,離基三出脈,中脈直貫葉端,在葉片上部有少數支脈,基生側脈自葉基1-1.5厘米處斜向生出,向葉緣一側有少數支脈,有時自葉基處生出一對稍為明顯隆起的附加支脈,中脈及側脈兩面隆起,細脈在上面密集而呈明顯的網結狀但在下面呈細小的網孔;葉柄粗壯,腹凹背凸,紅褐色,無毛。圓錐花序腋生,長3-4.5(10)厘米,總梗長1.5-3厘米,與長5-7毫米的花梗均無毛,末端為3-5花的聚傘花序。花長約4.5毫米。花被筒倒錐形,短小,長1.5毫米,花被裂片6,卵圓形,長約3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銳尖,外面無毛,內面被柔毛。能育雄蕊9,內藏,花葯長約1毫米,卵圓狀橢圓形,先端鈍,4室,第一、二輪花葯藥室內向,第三輪花葯藥室外向,花絲長約2毫米,被柔毛,第一、二輪花絲無腺體,第三輪花絲近中部有一對圓狀腎形腺體。退化雄蕊3,位於最內輪。子房卵珠形,長約1毫米,略被微柔毛,花柱稍長於子房,柱頭盤狀。果長圓形,長7毫米,寬達5毫米,無毛;果托淺杯狀,頂部極開張,寬達5毫米,邊緣極全緣或具淺圓齒,基部驟然收縮成細長的果梗。花期4-5月,果期7-9月。
2、陰香,喬木,高達14米,胸徑達30厘米;樹皮光滑,灰褐色至黑褐色,內皮紅色,味似肉桂。枝條纖細,綠色或褐綠色,具縱向細條紋,無毛。葉互生或近對生,稀對生,卵圓形、長圓形至披針形,長5.5-10.5厘米,寬2-5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革質,上面綠色,光亮,下麵粉綠色,晦暗,兩面無毛,具離基三出脈,中脈及側脈在上面明顯,下面十分凸起,側脈自葉基3-8毫米處生出,向葉端消失,橫脈及細脈兩面微隆起,多少呈網狀;葉柄長0.5-1.2厘米,腹平背凸,近無毛。圓錐花序腋生或近頂生,比葉短,長(2)3-6厘米,少花,疏散,密被灰白微柔毛,最末分枝為3花的聚傘花序。花綠白色,長約5毫米;花梗纖細,長4-6毫米,被灰白微柔毛。花被內外兩面密被灰白微柔毛,花被筒短小,倒錐形,長\約2毫米,花被裂片長圓狀卵圓形,先端銳尖。能育雄蕊9,花絲全長及花葯背面被微柔毛,第一、二輪雄蕊長2.5毫米,花絲稍長於花葯,無腺體,花葯長圓形,4室,室內向,第三輪雄蕊長2.7毫米,花絲稍長於花葯,中部有一對近無柄的圓形腺體,花葯長圓形,4室,室外向。退化雄蕊3,位於最內輪,長三角形,長約1毫米,具柄,柄長約0.7毫米,被微柔毛。子房近球形,長約1.5毫米,略被微柔毛,花柱長2毫米,具稜角,略被微柔毛,柱頭盤狀。果卵球形,長約8毫米,寬5毫米;果托長4毫米,頂端寬3毫米,具齒裂,齒頂端截平。花期主要在秋、冬季,果期主要在冬末及春季。
3、川桂,喬木,高25米,胸徑30厘米。枝條圓柱形,乾時深褐色或紫褐色。葉互生或近對生,卵圓形或卵圓狀長圓形,長8.5-18厘米,寬3.2-5.3厘米,先端漸尖,尖頭鈍,基部漸狹下延至葉柄,但有時為近圓形,革質,邊緣軟骨質而內卷,上面綠色,光亮,無毛,下面灰綠色,晦暗,幼時明顯被白色絲毛但最後變無毛,離基三出脈,中脈與側脈兩面凸起,乾時均呈淡黃色,側脈自離葉基5-15毫米處生出,向上弧曲,至葉端漸消失,外側有時具3-10條支脈但常無明顯的支脈,支脈弧曲且與葉緣的肋連線,橫脈弧曲狀,多數,纖細,下面多少明顯;葉柄長10-15毫米,腹面略具槽,無毛。圓錐花序腋生,長3-9厘米,單一或多數密集,少花,近總狀或為2-5花的聚傘狀,具梗,總梗纖細,長1.5-6厘米,與序軸均無毛或疏被短柔毛。花白色,長約6.5毫米;花梗絲狀,長6-20毫米,被細微柔毛。花被內外兩面被絲狀微柔毛,花被筒倒錐形,長約1.5毫米,花被裂片卵圓形,先端銳尖,近等大,長4-5毫米,寬約1毫米。能育雄蕊9,花絲被柔毛,第一、二輪雄蕊長3毫米,花絲稍長於花葯,花葯卵圓狀長圓形,先端鈍,藥室4,內向,第三輪雄蕊長約3.5毫米,花絲長約為花葯的1.5倍,中部有一對腎形無柄的腺體,花葯長圓形,藥室4,外向。退化雄蕊3,位於最內輪,卵圓狀心形,先端銳尖,長2.8毫米,具柄。子房卵球形,長近1毫米,花柱增粗,長3毫米,柱頭寬大,頭狀。成熟果未見;果托頂端截平,邊緣具極短裂片。花期4-5月,果期6月以後。

生長環境

1、天竺桂,生於常綠闊葉林中。分布於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台灣。
2、陰香,生於疏林、密林或灌叢中,或溪邊路旁等處,海拔100-1400米(在雲南境內海拔可高達2100米)。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及福建。
3、川桂,生於山谷、山坡林中。分布於陝西秦嶺以南、江西、中南、四川、貴州。

藥材性狀

1、天竺桂皮:樹皮為筒狀或不整齊的塊片,大小不等,一般長30-60cm,厚2-4mm。外皮灰褐色,密生不明顯的小皮孔或有灰白色花斑;內表面紅棕色或灰紅色,光滑,有不明顯的細縱紋,指甲刻劃顯油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氣清香而涼略似樟腦,味微甜辛。
2、陰香:莖皮呈槽狀或片狀,厚約3mm。外表面棕灰色,粗糙,有圓形突起的皮孔和灰白色地衣斑塊,有時外皮部分颳去而現凹下的皮孔痕;內表面棕色,平滑。質堅,斷面內層呈裂片狀。氣香,味微甘、澀。
3、川桂皮:不規則塊片,厚1-3mm。外皮褐色或棕褐色,粗糙,皮孔呈點狀或橢圓形突起,或有灰棕色花斑;內表面灰棕色或棕色。質硬,斷面淺棕色或棕色。香氣弱,微有樟腦氣,味辛涼、微辣。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植物圖鑑》:“樹皮有時代桂皮作健胃、驅風藥用。”

現代套用

治療小兒腹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