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工商業聯合會

桂林市工商業聯合會,簡稱桂林市工商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具有統一戰線性質的人民團體和商會組織,是桂林市政治協商會議的組成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桂林市工商業聯合會
  • 簡稱:桂林市工商聯
  • 成立於:1907年
  • 屬性:人民團體和商會組織
介紹,職能與任務,

介紹

桂林市工商聯成立於1907年,名稱為桂林商會,是中國商會組織成立最早的幾個商會之一。1949年10月,根據桂林市地下黨指示成立了桂林市工商解放聯合會。1950年1月,商會和工商解放聯合會合併改組,召開首屆會員大會,成立桂林市工商業聯合會(簡稱桂林市工商聯)。它是以私營工商業為主體,國營企業和合作社、公私合營企業等各類工商業者參加的一個重要的人民團體。它根據國家過渡時期總任務,推動工商業者接受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為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促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做出了突出貢獻。1979年10月,桂林市工商聯按照全國工商聯提出“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的工作方針開展工作。1983年11月,工商聯是由工商界中的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聯合組成的人民團體,貫徹執行國家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的政策確定工商聯的主要任務。
1990年3月,桂林市委批准桂林市工商業聯合會(工商聯)又稱桂林市總商會。
1991年,中共中央對工商聯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明確了新時期工商聯是統一戰線性質的人民團體和民間商會,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經濟的助手,黨和政府聯繫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的一個橋樑。2006年11月,中共中央《關於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意見》中提出:工商聯是黨領導的非公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為主體的具有統戰性,經濟性,民間性的人民團體和商會組織,是政府聯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橋樑紐帶,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經濟的助手。工商聯要充分發揮“三個作用”,既:在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參與政治和社會事務的主渠道作用;在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經濟方面的助手作用。
目前,我市12縣5城區都設立了工商聯(商會),有138個鄉鎮商會,11個直屬同業(行業)商會和4個異地商會(其中3個在籌建中),會員總數達2萬多名。非公經濟領域從業人員達50多萬人。
桂林市工商聯自辦《桂林商會》會刊,每季一刊,每年四刊。

職能與任務

桂林市工商業聯合會的主要職能與任務是:
一、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及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的政治協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積極參政議政;
二、引導會員自覺地把自身企業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把個人富裕與全體人民的富裕結合起來,把遵循市場法則與發揚社會主義道德結合起來,積極參加國家經濟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促進社會全面發展;
三、做工商界代表人士政治安排的推薦工作;
四、發揚自我教育的優良傳統,宣傳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推動企業文化建設,提倡愛國、敬業、誠信、守法,引導會員樹立社會主義公私觀、信用觀、義利觀和法制觀,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五、代表並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反映會員的意見、要求和建議;
六、引導會員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參與“光彩事業”,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扶危濟困、共同富裕,義利兼顧、德行並重,發展企業,回饋社會;
七、為會員提供信息和科技、管理、法律、會計、審計、融資、諮詢等服務;
八、開展工商專業培訓,幫助會員改進經營管理,完善財務管理、照章納稅,提高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
九、組織會員舉辦和參加各種對內對外展銷會、交易會,組織會員出國出境考察訪問,幫助會員開拓國內、國際市場;
十、增進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和世界各國工商社團及工商界經濟人士的聯繫和友誼,促進經濟、技術和貿易合作的發展,協助引進資金、技術、人才;
十一、為會員提供有關證明,協調關係,調解經濟糾紛;
十二、辦好會辦企業、事業;
十三、承辦政府和有關部門委託事項。
桂林市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第三屆領導班子
會 長: 湯桂荔 黨組書記:莫新民
副會長: 周克玉 梁世輝 唐佳軍 王傳愛 陳哨林
鄧家輝 朱毅珏 李發連 陳偉民 陸 萍
羅 欣 林元琳 林謀龍 秦本軍 唐延緒
諸令文 黃麗娟 蔣小龍 謝振元 胡澤剛
譚桂發 黃海濤 余桂平 申 甲 王翠蓮
劉福芝 王新春 李四生
秘書長: 姚愛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