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斯爾汗傳

格斯爾汗傳

格斯爾汗傳》是蒙古族人民家喻戶曉的著名史詩,它與《蒙古秘史》、《江格爾》一同成為蒙古族古典文學三大高峰。《格斯爾汗傳》流傳範圍甚廣,不僅包括中國、蒙古、俄羅斯三國蒙古族聚居區,而且還流傳在蒙古語族的達斡爾族、裕固族、保全族、土族等民族人民中間,並通過蒙古族流傳到了突厥語的圖瓦人中間。在起源上,這部史詩同藏族的《格薩爾》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學界一般認為蒙古族的《格斯爾》和藏族的《格薩爾》是同源異流之作。在流傳方式上分口傳方式和書面方式兩種,且其口傳方式在先,書面方式在後。但是《格斯爾汗傳》作為蒙古族英雄史詩為世人所矚目,首先是從書面《格斯爾汗傳》開始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格斯爾汗傳
  • 外文名:無
  • 類型:史詩
  • 民族:蒙古族
《格斯爾》史詩篇章,蒙古文記錄本,北京木刻本,北京木刻本《格斯爾汗傳》,北京木刻本《格斯爾汗傳》七章,,文獻價值,

《格斯爾》史詩篇章

蒙古文記錄本

蒙古族民間以口頭方式流傳著一些《格斯爾》史詩篇章,在這些口頭篇章的基礎上產生了最早的一批記錄該史詩故事的蒙古文記錄本,並在民間以相互抄錄的方式流傳。

北京木刻本

清康熙年間,在北京召集蒙古各地學者、佛教高僧以蒙古文大規模翻譯出版佛教文獻時,一同出版了《格斯爾汗傳》的一種手抄本。這便是北京木刻本《格斯爾汗傳》。
北京木刻本《格斯爾汗傳》一經出版,在蒙古族地區迅速傳播開來。
傳播到當時的內蒙古、喀爾喀各部,居住在阿爾泰山周圍和天山一帶的衛拉特人以及遠到歐洲伏爾加河流域的卡爾梅克人那裡,甚至還傳到了唐努烏梁海的圖瓦人中間。
同時還從書面轉為口頭傳播。各地蒙古族聚居區蒐集的口傳《格斯爾》各部篇章之故事情節都與北京木刻本《格斯爾》基本一致。
如,巴林《格斯爾》、新疆衛拉特《格斯爾》等,但也有布里亞特《格斯爾》等例外。

北京木刻本《格斯爾汗傳》

北京木刻本《格斯爾汗傳》七章,

第一章敘述騰格里天神的兒子降生下凡,剷除各種各樣危害人間的鬼怪和蟒古思,與超同為代表的社會黑惡勢力作鬥爭,屢屢取得勝利,在與眾多婚姻競爭者的較量中最後勝出,迎娶美麗的妻子茹格穆高娃,十方聖主格斯爾汗英名遠揚的故事。
第二章敘述格斯爾消滅危害人類的北方惡魔黑斑虎蟒古思的故事。
第三章敘述格斯爾到漢地固瑪汗的宮廷,用計謀讓固瑪汗埋葬死去的皇后,破掉固瑪汗各種各樣的刑坑,最終娶固瑪汗的女兒為妻的故事。
第四章敘述格斯爾消滅有十二個頭的蟒古思,奪回愛妻圖門吉日嘎朗的故事。
第五章敘述格斯爾征服錫萊高勒三汗,奪回被他們搶走的妻子茹格穆高娃的故事。
第六章敘述蟒古思喇嘛與茹格穆高娃勾結,把格斯爾變成毛驢,格斯爾的阿珠莫爾根哈敦消滅敵人拯救格斯爾的故事。
第七章敘述母親逝世後格斯爾到地獄的閻羅王處,把母親的靈魂從地獄救出的故事。

文獻價值

此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北京木刻本,梵夾裝,書名頁背有朱印佛像,是目前所發現最早的《格斯爾汗傳》版本。該書對研究蒙古族歷史、文學具有特別重要的文獻價值,在國內外學術界較有影響,曾被譯成德文、俄文、日文等多種文字出版。此書今藏中國民族圖書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