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奧爾基耶夫斯

彼得堡大學東方系教授,博士。

格奧爾基耶夫斯(1851-1983),俄國漢學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在俄國漢學發展的低潮時期為聖彼得堡大學東方系漢滿語專業注入了活力。他冷靜思考俄國漢學的命運,首次在俄國提出漢學應是多學科總和的見解,為俄國漢學的近代化發展指明了道路。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完成了數部漢學論文、專著,向俄國民眾系統地介紹了中國古代歷史、象形文字、儒家學說、神話傳說及神話觀念,發出了捍衛中國文化尊嚴、反對歐洲中心論的歷史強音,在俄國社會產生了廣泛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格奧爾基耶夫斯
  • 國籍:俄國
  • 出生地:科斯特羅馬州
  • 出生日期:1851年
  • 逝世日期:1893年
  • 職業:文學家、漢學家、語言學家
  • 畢業院校:莫斯科大學歷史語文系
  • 代表作品:《中國的生活原則》、《中國人的神話觀和神話》
生平介紹,學術成果,教堂,

生平介紹

格奧爾基耶夫斯1851年出生於科斯特羅馬神父家庭。1868年畢業於該地十年制中學,1873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歷史語文系,獲副博士學位。在科斯特羅馬中學教俄語歷史兩年。1875年入彼得堡大學東方系學習,為В.П.瓦西里耶夫親傳弟子。1880年漢語班畢業,獲副博士學位。隨即前往中國,服務於茶葉公司兩年。回國後又在東方系深造。1885年以《中國初史》一文進行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同年在東方系開始授課。開漢語和中國史講座。1889年以《對反映古代中國人民生活史的象形文字的分析》一文進行博士論文答辯,1890年獲教授職稱。1893年出差法國梅茨時因肺病去世。他第一個提出了中國學應成為多部門科學的總和的見解。

學術成果

格奧爾基耶夫斯基的學術興趣主要集中在中國傳統文化領域,在其短暫的一生中為俄國漢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留給後世幾部重要的漢學著作。第一部是他的碩士論文《先秦史》,1885年在聖彼得堡出版。這是俄國漢學史上第一部論述秦始皇之前中國歷史的力作。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在充分研究中國文獻的基礎上,對公元前的中國歷史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因為此書一反流行於西方的歐洲中心論歷史觀,出版後引起社會強烈反響。蘇聯漢學家尼基福羅夫(1920-1990)則視格奧爾基耶夫斯基是“俄國第一個真正的中國歷史專家。”格奧爾基耶夫斯基的第二部著作是出版於1888年的《中國的生活原則》,全書分為12章,介紹了中國的靈魂不滅、祖先祭祀、長幼禮序、多神宗教、儒家學說等中國文化思想和現象,其中儒家學說占去了5章的篇幅。此書出版後引起的反響更大,報紙和雜誌上發表了大量書評。聖彼得堡大學教授維謝洛夫斯基(1848-1918)認為這是研究亞洲民族祖先崇拜最好的著作。格奧爾基耶夫斯基的第三部著作《中國人的神話觀和神話》,出版於1892年。該書是俄國歷史上第一部論述中國神話的著作,他也因此而成為國際漢學界從事這個領域研究的鼻祖。此外,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在漢語研究上也頗有心得,除了作為博士論文的《對反映古代中國人民生活史的象形文字的分析》外,他還於1888年出版了《漢語的根本結構和中國人的起源問題》。
格奧爾基耶夫斯基是俄國漢學史上一位很特殊的人物。他在俄國漢學發展的低潮時期為聖彼得堡大學東方系漢滿語專業注入了活力。他冷靜思考俄國漢學的命運,首次在俄國提出漢學應是多學科總和的見解,為漢學的近代化指明了道路。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完成了數部漢學專論,向俄國民眾系統介紹了中國古代歷史、象形文字、儒家學說、神話傳說及神話觀念,發出了捍衛中國文化尊嚴、反對歐洲中心論的歷史強音,在俄國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教堂

伊薩基耶夫斯基大教堂
位於市中心的伊薩基耶夫斯基大教堂與梵蒂岡、倫敦和佛羅倫斯的大教堂並稱為世界四大教堂。教堂宏大的規模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堂高102米、長112米、寬100米,整個建築可同時容納1.2萬人。教堂於1818年開工,1858年完工,歷時40年,用工44萬人。
教堂的四面各有16根巨大的石柱,成雙排托起雕花的山牆。每根石柱就重120噸。四面的柱廊建完後砌牆,再豎起上層的細石柱,最後覆蓋上回頂,整個建築蔚為壯觀。大教堂外牆用灰色大理石貼面,內部裝飾用了大理石、斑岩、玉石、天藍石等材料,裝飾用黃金就達410公斤。其中僅穹頂外部鍍金就用了100公斤黃金。教堂自1858年建成後,一百多年來沒有重新鍍金,但穹頂依然光彩奪目。大教堂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嚴重破壞,戰後用了20年才修復。目的是讓後人不要忘記過去。伊薩基耶夫斯基大教堂現設有一博物館,遊人參觀完博物館後,還可登上大教堂的屋頂,登高遠望,聖彼得堡市的美景盡收眼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