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藝

根藝

中國根藝美術,屬於美術範疇。根的藝術,俗稱樹根雕藝術,學名“根藝”,在《中華民間藝術大觀》一書中列入“雕刻工藝”,在國家“非遺”項目中劃歸“民間藝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根藝
  • 屬於:屬於美術範疇
  • 性質 :民間藝術
  • 俗稱:樹根雕藝術
根藝概述,學會成立,領導專家,其它,根藝的特點,根藝的價值,

根藝概述

它是我國一門傳統的、獨立的藝術門類,包括石藝。中國根石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歷代都有作品和民間藝人出現,明清時期較為興旺,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論學說,至清末已瀕臨絕境,後繼乏人。解放前根藝生產遭到破壞,許多藝人改行轉業。新中國建立後,尤其是1979年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根石藝術才得以復甦。業餘作者們在沉睡中甦醒,在愛好中起步,人數雖然不多,但所創作出的新穎獨特的根石藝術作品,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讚賞,同其他的傳統藝術一樣,得到了有關領導和專家的重視和媒體的宣傳。
根藝作品龍---欲上青天攬明月根藝作品龍---欲上青天攬明月
中國根藝歷史久遠,並有作品存世,但過去由於藝人不受重視,沒有學術專家,也沒有完整的理論學說指導,只能作為民間的業餘愛好,發展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一項民間藝術門類的確立,要得到學術界和社會的認可,首先,其作品應在全國產生一定影響;其二,應有專家和論文被國家相關部門和學術評定機構認定,建立起基礎理論體系和學說;其三,應成立在國家有關部門註冊登記的全國性學術組織。中國根石藝美術經過眾多根石愛好者不懈努力以及有關領導的重視與引導,得到傳承和穩步發展。

學會成立

一、籌備成立全國性根藝學術組織的“三步走”計畫
為了使這門藝術被國家認可,開創中國根藝美術事業,1981年,馬駟驥和張二濱在著名美術家常書鴻、王森然常任俠張啟仁劉開渠王朝聞陳叔亮邵宇吳作人張仃丁井文楊士惠何燕明、張言等專家的關心、參與下,在國務院和全國政協相關領導及國家輕工業部部長徐運北、林業部副部長劉廣運等領導的支持下,利用業餘時間,在北京開始籌備創立全國性根藝學術組織,並制定了“三步走”計畫。
第一步,參加根藝展覽和發表根藝論文。
第二步,拍攝根藝電影向國內外宣傳。
第三步,組織全國聯展,使根藝登上大雅之堂。
二、成立了全國性根藝學術組織
1985年5月4日,中國美術館“中國根的藝術聯展”圓滿結束後,在中央新影招待所召開了參加聯展的20多位作者的座談會。馬駟驥先生向大家介紹了國家輕工業部支持成立組織,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張言同志前來與大家磋商,共同研究成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根藝研究會”相關事宜。在國家輕工業部、林業部、中國科協和美術界、工藝美術界專家的支持、參與下,經過半年多的籌備,於1985年12月24日,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根藝研究會”成立大會,馬駟驥先生當選為主任,劉開渠先生為名譽主任,王朝聞常任俠邵宇張仃楊士惠等為藝術顧問。根藝研究會成立之初,僅有馬駟驥、張二濱、李德利、俞樂觀、郭平澤、侯璽、邱寶利、計冰、劉萬琪李蒼彥、屠一道等39名委員。至此,經過馬駟驥和張二濱四 年來的籌劃和運作,以無私奉獻的精神,自覺地完成了創立全國性根藝學術組織的“三步走”計畫,使全國根藝愛好者有了自己的會員之家。1987年根藝研究會開始發展第一批會員,到1994年會員已達數百人,遍及全國各地。
三、積極組織全國性根石藝術學術交流活動
1. 組織舉辦了十三屆全國根石藝術展覽活動。
2. 積極開展全國性學術交流和理論研討。
3. 重視根石藝術的宣傳報導和報刊圖書出版工作。
四、加強根石創作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
1. 開展根石美術學術資格評定工作。
2. 開展“中國根藝石藝之鄉”命名工作。
3. 開展各種形式的人才培訓工作。

領導專家

徐運北(曾任國家輕工業部部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長,中國根藝美術學會名譽主席)
* 中國的根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可稱為是一門“自然美”和“雕琢美”結合的造型藝術,它具有“奇”“巧”的特色,可以說這門藝術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自古以來,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根藝作品和著名的藝術家,現 在又有新的發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根的藝術聯展”中可看出,這門藝術不僅繼承了中國古代根藝的精華,而且吸收了外國的一些創作經驗。希望根藝研究會成立以後,把根的藝術更好的繼承、發揚和普及起來,為我國的四化建設服務。
陳士能(曾任中國輕工業部副部長、貴州省省長、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中國根藝美術學會名譽主席)
* 根藝創作是我國工藝美術事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經過同志們的努力,今天才會有這么多優秀的根藝作品參加展覽。有的作者告訴我,由於受場地條件限制,還有許多好的作品沒有拿來,這裡展出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劉開渠根藝獎”頒獎發獎大會,獲獎作品是從這次參展的作品中評議出來的,應該說是得到大家公認的。但是,我認為根藝作品的評比不能像其他的工業產品那樣,有明確的理化指標,然後經過質量檢驗部門的測試,以精確的數據判定產品的質量優劣。在根藝作品的評比中,哪個同志的作品評上了,獲獎了,這說明這件作品在某一方面,相對於其他作品有一些高明之處,還是需要互相學習與交流的。另一方面,那些沒有獲獎的作品,也不是說相互之間的水平相差就很懸殊,同樣也具有一定的可取之處。因為這次參展的作品是從全國報展的幾千件作品中經專家評議而遴選出來的,都是具有一定實力的優秀作品。當然,並不是所有參展作品的水平都是一樣的高,我們有一些初學的,比較年輕一些同志的作品可能就會得到一些年長的師傅們的指教和幫助,這些也是很需要的。互相學習,共同提高,這也可以說是我們舉辦這次根藝作品展覽的目的之一吧。
高占祥(曾任文化部常務副部長、中國文聯黨組書記)* 今後根藝事業的發展特點,一是學術研究,二是藝術創作,三是經濟開發,我還想有一條,就是對外文化交流。根藝美術創作,應該走入藝術殿堂,走進文化市場,還應該占領兩個市場,獲取兩個效益,服務於兩個文明,推動兩個建設。占領兩個市場,就是說,它要走入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服務於兩個文明,即是服務於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根藝美術還應獲取兩個效益,使它既有社會效益,也具有經濟效益。我認為根藝美術的發展具有這樣一些特點和可能性。
* 真正的藝術創作,應該體現出兩個效益。這樣,我們的學會就會日益興旺,我們創作者的威信也就會樹起來。如果我們的作品粗製濫造,學會的形象就會受到影響。我們這個學會看來還沒有粗製濫造。一個人的聲譽很重要,一個學會的聲譽更為重要,要樹立好的形象。將來在社會上一提起這個學會,上上下下都說好,都挑起大拇指,有一個好的形象是至關重要的。某些地方、某些人把藝術放在第二位,把金錢放在第一位,這樣不行!這是糟蹋我們自己的形象,對於我們這個學會,我說這些是多餘的話,現 在不存在這個問題,今後我相信也不會出現這個問題。有質量,有品位,就有信譽。
* 文化與市場相結合,就會產生一個比較雄厚的經濟實力,來支持和促進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不論是根藝、石藝,還是其他藝術門類,如果作一個形象比喻的話,就好比是一艘文化之船,沿著
高運甲(曾任中國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中國根藝美術學會名譽主席)
* 中國根藝美術,在中國文化藝術領域中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獨立的藝術門類。特別是近 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在大家的努力下,這門藝術沿著黨所指引的文藝方向,得到迅猛的發展。我曾參加過全國第五屆和第六屆根藝優秀作品展覽的開幕式和頒獎活動,看到了這門藝術在創作水平上的提高和發展。
* 馬駟驥同志是中國根藝美術學術組織的創建人和帶頭人,也是中國根藝美術理論的開拓者。他的藝術作品不僅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影響,而且他的忘我工作和無私奉獻精神也是值得大家很好學習的。在這裡,他的陳列館的擴建和會標仿根藝雕塑的樹立,不僅會給大連創建一個新的文化景點,獲得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對中國民族文化藝術的繁榮和發展,也是一個很好的促進和推動。希望中國根藝美術學會三馬創作學術委員會大連市城建局把這個景點建設好,維護好,使它成為國內外文化交流的一個視窗,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劉廣運(原國家林業部副部長,中國根藝美術學會名譽主席)
* 根藝作品具有獨一無二、不可仿造的特點和自然古樸,天然與人工完美結合,以及貴在變廢為寶、妙在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對外文化、經濟的頻繁交流,根藝美術越來越被全世界人民所認識、喜愛和收藏。根藝作品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商品,具有巨大的藝術市場,表現出特有的經濟價值。中國根藝美術學會既要在培養根藝人才、提高根藝作品質量上下功夫;同時,又要努力促進根藝作品市場的發育、完善,實現其經濟效益,使根藝事業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不斷發展壯大。
楊繼平(曾任國家林業局黨組成員、中紀委駐國家林業局紀檢組組長)
* 根藝作為一種新興的生態產業,不但在豐富人們的生活,滿足人們的需求,陶冶人們的情操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而且還在促進林區、山區經濟結構調整,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加快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生活是美好的,人們對美的追求永無止境。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的追求,對大自然的熱愛,對人與自然和諧的嚮往越來越強烈。希望根藝事業的發展,為祖國的林業建設和生態文化添磚加瓦,作出積極的貢獻;也祝願根藝事業如沐甘露一般在祖國大地上日益繁榮,蒸蒸日上,為人們創造更多的美,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享受。
王森然(1895年~1984年,著名教育家、文學家、史學家、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1981年的一天,在王森然教授家中,當王老翻閱馬駟驥同志的根藝作品相冊時,高興地說:“這才是真正的藝術,每件都是寶貝。”當請教這門藝術取名為“根的藝術”,簡稱“根藝”是否合適時,他說:“可以,這是天人合作的藝術,是木根美術,屬於藝術範疇,叫‘根藝’是符合這門藝術特點的。”並講述唐代韓愈在《題木居士》中關於“火透波穿不計春,根如頭面乾如身,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的故事。王老解釋說:“這首詩說的是,古人將一棵帶有根須的枯木倒立起來,似為一件人物雕塑作品;當時被視為一尊神佛的形象樹立在那裡,來觀者為之朝拜,聞名一世。”坐在一旁的王老的學生、中央美院副院長張啟仁教授,也對馬駟驥的根藝作品很有興趣,和王老一起支持馬駟驥在北京籌建全國性學術組織,開創這門具有特色的根藝美術事業。王老認為那件“奔馬”根藝作品是一件好作品,為其取名“馬空冀北”,並當場題寫了這四個大字。王老還說:“這門事業也是好的事業,值得發揚的事業。希望儘快成立組織,把這門傳統的藝術發展起來,把各地從事這門藝術的人組織起來,克服前進中的困難,勇往直前,邁然前進。”
劉開渠(1904年~1993年,中國美術館第一任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根藝研究會名譽主任)
* 根的藝術,來自大自然,但還需要有作者的靈感、構思和創作,才能產生優秀作品。根的藝術在世界上雖然也有,但是最古老、最優秀的,可算是中國。根藝創作主要在於發現、尋求。它不僅僅是提供一個單純的觀賞品種,而應進一步成為中國藝術的一個項目。如攝影藝術就是新的品種,成為藝術門類之一。根的藝術也應該成為中國藝術中的一個門類。
常任俠(1904年~1996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美術史家,中國根藝美術學會名譽主席)
* 根的藝術是生根在泥土裡的藝術。大自然創造了各種美的形象,但你必須有審美的眼,方能識別它的美,美的事物才會向你迎來。從自然的形態中,能看出各種可愛的形象,擬鳥、擬獸或擬蟲魚、人物。法國雕塑家羅丹曾經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根的藝術貴在發現。
王朝聞(1909年~2005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根藝美術學會名譽主席)
* 千姿百態的樹根,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在尊重原材料富於變化的形態的有趣特色的前提之下,再經過順應自然而又顯示了創造性加工形成的作品,具備了非人為的、更為自由地創造出來的一種區別於一般雕塑所能具備的,更足以顯示原材料美的特性和自然、質樸的審美價值
張 仃(1917年~2010年,原中央工藝美院院長,中國根藝美術學會藝術顧問)
1985年5月“中國根的藝術聯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張仃先生題寫了展名,並在參觀展覽後,提筆書寫了“根的藝術”四個篆字。1985年12月,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根藝研究會成立,張仃和王朝聞常任俠邵宇楊士惠任藝術顧問,關心、指導和支持發展中國根藝美術事業。張仃先生還把中國根藝列入《中華民間藝術大觀》典籍中,使根藝從藝術品類和理論上,以一門獨特的藝術門類,同木雕藝術一樣被列入了我國的民間藝術領域。1995年由二級組織晉升為一級社團後,張仃先生仍然擔任藝術顧問,和劉開渠、常任俠、王朝聞、華君武等先生一起支持中國根藝石藝事業的發展,經常為學會題寫展名和書名。2010年下半年,張仃先生重病在身,為了支持學會工作,還為學會題寫了“中國根藝石藝”六字篆書的報刊名稱。他愛人灰娃打電話說:“張先生說,這些年馬駟驥發展根藝事業很不容易,要支持他……”
劉海粟(1896年~1994年,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著名美術家)
* 比起一些劃時代的發明,樹根藝術只能是涓涓細流式的小插曲,用不著妄誇海口。但是,它的存在,同樣反映出中國人永不枯涸的創造力。人們在擁有雕刻、繪畫、彩色攝影、立體聲電影、電視等等造型藝術之後,為什麼還會欣賞原始風味的樹根藝術品呢?這恰好說明人類對物質文明的渴求,對美的探索,永遠不會疲倦。超現實主義的畫與照片一樣,不能滿足人的審美情趣。樹根藝術品之美,源於自然,又突破自然,把人的主觀能動性融化進去,因異成異,千姿萬態,更能以形讓意,意在形外,原始色彩就含有雅拙、質樸、渾凝的特色。雖經雕琢,不失自然,就飽含著天趣。縱有巧的成分,巧生於淳,就像水墨畫上的墨韻水漬一樣,別具美質,似無意偶得,更見灑脫。朦朧、變形、抽象美,擴大了樹根藝術的想像幅員,化短為長,點鐵成金,更可以看出作者匠心。
* 從事樹根造型藝術,對美術、美學、詩歌等等方面,都需具備素養。我們有責任扶持一切藝術,海洋之大,一井一溪之微,各得其所,各盡其用,各成其妙。樹根可以登大雅之堂,在工藝美術史上找到適當的位置。這項工作值得有志者終生奮鬥,而且不限於少數專業文藝工作者,只要不妨害主業和學習,也允許人們在這個領域內去發揮業餘的才智,獲得成果,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
華君武(1915年~2010年,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根藝美術學會藝術顧問)
1985年5月,華君武先生在中國美術館參觀“中國根的藝術聯展”,當他看完來自十幾個省20多名根藝作者的300多件根藝作品後,對馬駟驥同志說:“過去我對根藝還不十分了解,看了展覽感到這門藝術很有意思,可以成立個研究會組織,我支持你們。”1986年,華君武先生參觀了在北京白孔雀藝術世界展出的根藝作品,認為這門藝術很絕妙,具有中國畫大寫意畫的特點,“不似而似,天然成趣”,是“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學會舉辦的1989年的第二屆、1995年第五屆、1997年第六屆、2000年第七屆、2003年第八屆全國根藝展覽,華君武先生都出席開幕式並參觀展覽。他為中國根藝美術事業發展15周年題詞“順其自然,根藝真諦,再做修飾,更顯其趣”。1999年《馬駟驥根藝美術陳列館》擴建開館時,他在給大連市的賀信中寫道:“根藝是中國傳統的藝術,又是一種最能向大眾普及的藝術,是天和人妙趣合一的藝術。馬駟驥同志把畢生從事的根雕作品獻給了他的故鄉大連市,大連市給了很大的支持,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又增加了一個新的景點,特此表示祝賀。”
徐肖冰(1916年~2009年,中國攝影家協會顧問、中國根藝美術學會名譽主席)
* 在藝術方向上,學會堅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吸取姊妹藝術和世界優秀文化成果,開創了一門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造型藝術門類;在創作方針上,不僅重在發現,也提倡自然美和雕琢美以及多種形式和不同風格;在學術理論上,他們在努力建立系統的根藝美術學說,既搞根藝創作也抓理論研究,並重視提高會員各方面的素質。在評獎時尊重高級評審會集體的意見,遵循藝術創作的客觀標準,看作品不看人。學會充分依靠廣大會員,大家的事大家辦,每次活動都是自籌經費,並設有財務賬目和由正式會計管理,事事精打細算,勤儉辦會;學會的主要領導以身作則,帶領一班人踏踏實實地開展學會工作。我認為中國根藝美術學會20年來能夠在相當艱難的狀況下,仍然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他們發揚了延安精神,用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促進了中國根藝美術事業的進一步繁榮。
韓美林(著名畫家,全國政協常委)
* 根藝家最重要的就是聯想力,我在這裡學習的也就是聯想力,聯想力不簡單,有些搞藝術的一輩子也沒產生聯想力,很難邁出這一步。我感到不足的地方是,有的作品雕琢的成分很大。我一下叫不出作品的名稱來,不過我一個個都看過,咱們也是做學問的,希望在藝術方面多考慮一點。根藝作品大多數是靠自然的東西,雕琢的成分不要太多,多了就牽強附會,說一句不好聽的話,就是自作多情。有些自作多情的東西也取不出好的名字來。咱們展覽有些作品很有趣,有的名字取得也不錯,可是有的就取得隨隨便便。取名字很重要,相當重要,既要幽默,又要有文學底子。好的名字一看到就馬上使人產生聯想,不但聯想到你的根藝,還聯想到其他的東西。剛才我就聯想到很多,看了作品,我腦子裡裝的東西太多了,出現了好多形象。
馮其庸(中國藝術研究院原副院長,中國根藝美術學會藝術顧問)
* 根藝可以培養人的智慧,它有無窮的天然美。在根藝的創作上可提倡多種風格和多種表現手法,要充分利用根材,多方面嘗試,採取各種方法,只要能表現出美,成為藝術品就行。世界上的根材無奇不有,這次大展確實有很大的提高,在評獎問題上一定要大公無私,評出藝術水平來。只要把握住藝術標準,中國根藝就會有所發展和提高,發現的人才和好的作品就會更多。中國根藝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完全有把握,有可能。
* 古時候人們對採用木、竹根創作的藝術品,叫作“樹根雕”“竹根雕”,現 在也有人稱之為“樹根造型”“樹根藝術”或“根雕藝術”等等。……作為一門藝術,應該為它正名,這樣才能更有利於它的存在和發展。樹根、竹根本身就有它的天然美存在,用“樹根雕”“竹根雕”或“樹根造型”命名,只能說明人工創作部分,沒有說出根的天然之美。這種藝術品的原材料既不僅僅限於樹根,還有其他根材;又不完全是人工雕刻出來的藝術品,還有根造型、根書法、根貼畫、木紋畫、樹癭作品以及各種裝飾品、實用品等,叫“樹根造型”“樹根藝術”或“根雕藝術”,既不確切,也不全面。它是發現自然美而又顯示創造性加工的造型藝術,可以說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若只用一分人工則更好。主要是重在自然,突出天趣,天然去雕飾。所以,稱作“根的藝術”,簡稱“根藝”較為科學、準確。
* 根的藝術,由於使用了不同於其他造型藝術的材料、工具和技法,產生了為其他造型藝術所不能替代的藝術特色。很少有人想到,大自然能在泥土裡創造出美來。那些不引人注目的,被拋棄或準備燒掉的各種喬、灌木及竹、藤等廢根,和地面上的景物一樣,同樣具有自然美的形態,蘊藏著生命的內在活力。它一旦被藝術家發現,以“似是而非”“似像非像”的藝術形象,賦予它新的生命,就會使其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成為人們通常說的樹根或竹根藝術品。
* “石藝”即石的藝術,是石的自然形態與藝術家的審美創作相結合的藝術,具有較高的審美和藝術價值。石藝有別於石雕,石藝作品的創作主要是利用石頭自然形成的奇特多姿的造型和絢麗多彩的圖紋來表達作品的主題,通過人的審美、創製來強化和提升作品的思想內涵。石頭本身就有其天然美存在,稱其為雅石、玩石和賞石,以及水石和壽石……這只能說明人們對石頭的形、質、色、紋等的感性認識,而未能運用石頭的天然之美。通過人的審美思維和藝術創造,將石的奇、怪、美、韻和瘦、漏、透、皺的自然特徵充分運用,以天工為主,與天同創,從而形成了一門奇巧結合、極具天趣美的獨特藝術。
尹瘦石(1918年~1998年,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畫家) 有些樹根北方很難找。南方根材好,南方硬雜木很多,有的很堅硬。北方氣候不同,樹的品種也不如南方。要找這些材料不容易,要跑到深山老林去發現,要花很大的勞動,不光是藝術上的,還要付出很大的體力勞動,就像我們的雕塑家一樣,在石頭上鑿呀鑿,也要付出很大的勞動。我今天看到展出的有些小的樹根簡直是精品,有些大的簡直不可思議,天地間怎么會生長出這些東西。當然,樹根原來並不是這樣,位置怎么擺,哪些地方該處理一下,結果叫你不可想像。以前我也見過一些樹根,但沒有像今天這樣看到這么精彩的東西。所以,祝賀我們的根藝展覽一屆比一屆更發展,更繁榮,取得更大成績。
張 言(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原副秘書長,中國根藝美術學會藝術顧問)
* 中國根藝這門既年輕又古老的藝術,如今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土上,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蓬勃發展起來。現 在全國20多個省市出現了由專家、美術家和民眾相結合的創作大軍,人數越來越多,超過了歷史上任何時期。他們的創作熱情非常高,許多作者為了尋覓那潛藏著“美”的原始根料,不辭辛苦、不計代價地走遍了多少山山嶺嶺;在構思加工階段,克服條件的不足,不斷地探索、創新,那種執著追求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他們經過長期的藝術勞動,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從而創作出一批有藝術價值的作品。這是根的藝術發展的見證,也是根的藝術向更高層次邁進的推動力量。
李綿璐(1929年~2011年,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根藝美術學會藝術顧問)
* 根雕藝術家面對樹根原材,就似面對蓬頭垢面者,將其多餘的、腐朽的、不符合主題創意的部分去掉,將不符合美的法則的部分去掉,顯示出精美的形象。也就是說,要在儘量保其自然態勢,保其大的總韻味感覺的前提下,作一些小的雕琢,將無用的、多餘的部分毫不吝惜地去掉。我認為好的、妙的根雕欣賞品,應該是:順其態勢,少事雕琢,不追像是,重在形美,久看不厭,情趣無限。
田自秉(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根藝美術學會藝術顧問)
* 根藝,是根的藝術的簡稱。它在藝術的領域中,是一個別具特色的種類。它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民間風格,比其他任何造型藝術,更為直接地體現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充分顯示出“人化自然”的淳樸美,把人與自然聯繫起來。根的藝術,則是人們在大自然中去發現美,去創造美。無論是山區或平原,無論是溪畔或海邊,人們利用大自然的賦予,就地取材,因材施藝,變廢為寶,使不美的變為美,使美的變得更美,將普通的自然物質,創造為藝術珍品。由於根的藝術在其原始材料形態方面的種種局限,而要利用和突破這種局限,實現人們的思想追求,則必然有著極大的難度,必須付出極多的智慧。在藝術創造中,受限制越大的,也就是發揮智慧最充分的。所以,根的藝術與其說是雕刻的,倒不如說是智慧的物化。“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根的藝術充分體現了巧思和構想的重要地位,使人與物融為一體,使自然美和人工美結為一體,為人們創造出美的精神世界。
潘兆櫓(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根藝美術學會藝術顧問)
* 我國礦產、礦物品豐富多彩,並有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底蘊,石藝發展前景廣闊。珍貴的礦石結晶,天生麗質,具有很高的觀賞、收藏價值,是石藝美術的一個特殊領域。長久以來,礦物學與晶體學,從自然科學的視角,對礦石晶體已進行了大量的、深入的研究,從巨觀到微觀,均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並繼續向縱深發展。然而作為美學的對象,蘊藏著豐富的藝術審美內涵的精美的礦物晶體,雖已受到一些博物館和收藏家的重視,但是對於它的更深入的美學研究以及開發和普及,都還處在方興未艾之中,猶有待於有關專家和愛好者的努力。
錢紹武(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雕塑家,中國根藝美術學會藝術顧問)
* 中華民族文化有自己的特點,幾種不同的哲學思想滲透在廣大人民之中。春秋戰國以後,中國的道家哲學思想已有深厚的基礎,根藝的思想原則與道家的思想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是什麼原則呢?就是出乎自然,“道法自然”。歐洲很多哲學理論強調的是要改造世界,好像這才是人類的主要目的。道家思想恰恰不是這樣,他強調的是認識世界,主張人和自然統一,順乎自然,人和自然合二為一,是天人合一的思想,這是生態平衡非常重要的原則。因而形成了中國文學、哲學空前的發揚。
* 根藝創作的特色就是要順其自然,不要雕得太多,甚至你不動它一刀,只是起個名字,起得恰到好處,這就是你的藝術創造,代表你的鑑賞能力。不要以為你沒有動它就不是自己的作品,太湖石誰動它啦,把它涮乾淨豎起來就行了,動了以後就誰也不要了。根藝也是這樣。根藝展覽中有一個作品很有意思,作者取名叫《鳥窩》,如果不是用灰色的調子而是用黑色的調子,取名叫《宇宙黑洞》,好像整個宇宙的東西都吸入這洞裡,它的意義、給人的遐想就高遠得多了。可是我們不能給他改名,結果得了一個銀獎。順其自然是根藝的最高標準,我們找到了自然界的美,其味無窮。不要去追求雕刻,即使有少量的人工雕琢,也要使人感到沒有加工,好似天成。這正是根藝的最大特點,任何藝術也比不上它。順乎自然的觀點是中國對世界藝術的最高貢獻。希望從事根藝創作的朋友們朝著這方面去努力,去發展。
* 順乎自然的觀點說起來很容易,但我們的作品總是難以擺脫具象,為什麼不能讓其自然?這是一種自然的習慣,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它需要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豐富視野,才能逐步解決好。根藝作品不要強求它像什麼,而要有一種韻律。或者沉著或者奔騰,或者是瀑布或者是一滴一滴的水往下掉,有的像一把火,有的如大海,情感壯闊如激流,就是讓你欣賞這種韻律。趙無極的一張版畫,就是一筆,其中有淡墨和淡藍以及幾絲淺紅,一定說是什麼東西就不準確了,它只是表現了一種輕鬆、瀟灑、愉快的情緒。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都有。我們要學會欣賞抽象美,抽象美是一種不受時代、種族等因素所局限,不以人的意願為轉移的美。而天然的樹根內涵卻是充滿生命力的,所以,如何發掘它,運用它,如何通過根藝這個客體來表達人類深邃的感情,就是極有發展前途的一種探索。我想要搞好根藝,就要懂得抽象美的意義,要提高各方面的修養,一個畫家習畫的前十年是打基礎,根藝家也應該是這樣。希望大家多讀點詩,多讀點歷史、哲學、文學。建議大家讀莊子的《逍遙經》秋水篇。根的藝術要打破具象的局限,要超脫、開闊,才能發揮根藝自然之美。當然,也要觀察生活的多樣性,豐富自己的想像,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這樣才能使中國根藝美術美事業更好地發展。
喬申乾(東方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理事長)
* 中國根藝是非常有發展空間的,現 在處於規模較小的弱勢情況,相對於國畫、油畫等門類,從形成到發展也不過幾十年的時間,恰恰就是這樣,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根藝應該與其他藝術一樣有同等的地位,關鍵在於擴大宣傳。中國根藝有著悠久的歷史,更能充分體現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涵,確實是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講,可以把中國根藝往文化遺產這個方向提高一下。
* 再有,如何實現經濟價值的問題。學會作為一個學術文化團體,其發展不僅僅是學術研究,也需要有經濟支撐。前面的發展中,老一輩專家、學者的社會威望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以後機構調整,年輕人沒有那么高的社會威望,下一步學會如何發展,也是需要很好考慮和規劃的。非盈利機構不是不需要賺錢,而是在於賺錢以後如何使用,學會賺錢後應該用到事業的發展上。
* 未來社會組織的競爭會有所加劇,因此,除了藝術上的權威性之外,學會還要考慮如何更好地為廣大會員服務,如何吸收更多有素質的會員加入到學會中來,只有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創造中國根藝美術事業更大的發展和繁榮。
何叔桓(文化部外聯局原黨組副書記)
* 根藝美術和其他美術門類是相通的,都是中華美學觀念貫穿始終。老馬之所以歷經30年的開拓和奮鬥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他自身的博學,也與他所汲取和具備的中國傳統藝術的素養息息相關。他把中國根藝美術作為一項事業來組織和推動,在沒有更多人認識、理解和支持的情況下,艱難前行,能夠發展到今天這樣的程度,是十分不易的。在當今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他仍然在這個藝術領域裡執著地追求,沒有受到外界的影響。他認為,根藝美術是中國文化藝術領域中一個傳統的藝術門類,而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具有傳承和發展前景的。國家文化部根據世界形勢的變化,制定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大戰略,比如開辦孔子學校教授語言、傳播中國模式等等,將來都要通過這個渠道往外走。在我看來,由於人員的變化,對根藝事業掌握的尺度不盡相同,中國根藝如何與中國其他文化一起往外走,還存在一定問題。中國根藝美術事業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以獲得更大的發展。
李禎祥(著名雕塑家,學會學術評定委員會高級評審)
在根藝作品表面材料的工藝處理上,有些新的科技也可以考慮考慮,做些試驗和嘗試。比如作品的顏色怎么處理,方法可以多一些,我知道泥塑就有很多,比如貼金箔、銀箔、彩塑。包括在用膠方面也有很多講究,民間有很多方法,我就遇到過用水仙根泡的膠來調顏色,就不顯得太亮,類似這樣的事情還可以進一步挖掘。又如怎樣加工可以更省力,現 在出現了許多先進的工具,模具也多得很,這些方面都可以總結一下。在我們雕塑界有些人就很會創新,不僅研究泥塑,還研究大陶瓷,這兩年還研究大漆,一直在不斷的摸索和不斷的革新。會寫字的人多得很,但是真正的書法家就為數不多了。根藝也是有民眾基礎的,商店、廟會都有賣的,但並不都是藝術品。我們的目的就是創作出真正的藝術品,起到示範和帶頭作用。
李德利中國根藝美術學會副主席,中國根藝美術大師,清華大學美院教授)
* 作為“根藝”,其最大的特點是作者從大自然採集而來的腐朽之根,經過設計和藝術加工成為一件藝術品。它保持著自然特色,具有“天趣”,遠非人工所致。石藝同根藝的相同點之一就是尊重天工所造就的自然特色,成為兩朵競相開放的姊妹花。
* 根、石材料一般通過根藝、石藝造型的功能與人產生關係,當這些材料經過一系列設計、製作最後完成時,原有的材質並沒有改變。優秀的作品在設計、製作過程中,材料的特性得到極好的利用和充分的發揮。如根藝作品中木紋肌理巧妙的顯露,石藝作品中色澤質地的清瑩潤澤都是藝術家們精心表現的。車輛以自己不同的質地顯示著個性。根藝、石藝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展現材質個性的藝術,具有獨特的、絕無僅有的、千奇百怪的造型和具有天然美妙的紋理和色澤花紋,一般不用其他工藝手段去加工,使人充分地去感受那種來自材質本身的天然之美。
馬 克(1931年~2008年,中國版畫家協會副會長,學會學術評定委員會高級評審) * 我認為中國根藝20年確實不容易。20年是個大慶,作為學會,成績很大,確實應肯定。同意大家談的,學會有個好領導班子,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從領導到工作人員,20年如一日,兢兢業業,使根藝不斷發展,成績不得了。對一個人講,20歲的一個小伙子站住了、站穩了,應該祝賀、慶賀、肯定。現 在全國各類學會、團體很多,也有辦不下去的。學會要像陳雲同志所說的“出作品,出成績,走正路”。走正路雖然在後面,實際是在前面,正路就是正氣,我們中國講究正氣。
趙 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組書記、教授,學會學術評定委員會高級評審)
* 根藝美術事業的發展,應該有個整體的構想,普及與提高是個關鍵,讓這個隊伍真正龐大起來。有了這個基礎,要使學會在學術方交流方面發揮作用,擴大它的涵蓋面,還要在出精品、出人才上下功夫。要培育出一批學術骨幹,以他們的作品,以他們在這個領域裡的知名度來展現這門藝術的發展程度。學術水平的高低和品牌的形成,將可以代表中國在這個領域裡所達到的一個高度。將代表人物的作品,通過博覽會、展覽會進行展示,品牌才能確定。搞品牌戰略,要納入到中國根藝美術這個領域,任何一門藝術都有它的領軍人物,有它的經典作品,以及它的獨特形式。
* 要有平台、網站,要有自己的一個相對的媒體,通過平台使作品進入社會,使創作成果轉化為社會資源。要研究市場經濟,走向市場對每個學會都很重要。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國家給予的相關政策和規定,擴大生存空間,搞拍賣也好,辦博覽會也好,推銷也好,廣大的根藝作者,要對自己作品的消費群體作個市場調查。今 年10月學會舉辦精品展,如果有冠名的出錢就解決了辦展經費問題。這次除了優秀作品展覽之外,是否可以搞個研討會。在研討活動中,讓大家互相交流,也有助於這方面工作的開展。根藝大師、生產廠家也可以介入其中,給他們一個清晰的傳達,溝通很重要。利用這幾天搞個研討會,研究市場,研究學術,會得到許多好的建議。通過集思廣益,把大家的研究成果進行轉換,對未來就會產生很好的作用。
楊成寅中國根藝美術學會名譽理事,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浙江省美學學會會長)
* 在當代中國,搞根藝創作,已不是少數人,而是“千軍萬馬”了。根藝創作隊伍,有愈來愈大之勢。其中有工人和農民,有科技工作者,有國家機關幹部,有白髮蒼蒼的離退休人員,有工藝師、畫家和雕塑家,也不乏大師和教授。各省市的根藝作品展,經常舉辦,各省市的根藝美術學會相繼成立,根藝作品不時在報刊上發表。更重要的是,當前我國的根藝作品,就其主要傾向和特色而言,已具有不同於工藝和雕塑的獨特審美面貌,根藝已成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根藝正在走向更大的繁榮,它的前景是美妙而不可限量的!
* 根藝的審美特徵,既表現在造型所用的材質上,也表現在藝術加工的獨特方式方法上,還表現在根藝形象的形、神、意的關係和性質上。根藝的具象形象在“似”的程度上要“適可而止”;要“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甚至偏重不似那一頭;可以“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可以“又似這又似那”。不論具象的或非具象的根藝形象,都要有神、意在。沒有神、意、勢、韻的“形似”,是膚淺、低級的“形似”,有“媚俗”的危險。在根藝形象的創造中,或許可以套用張彥遠的句型:以神、意、勢、韻為主來造型,則“形似”在其間矣。
* 以自然為本,法天貴真,順天應人,太極陰陽,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根藝這門獨立藝術的堅實的哲學基礎。在根藝創作的全過程中,“巧借天然”是開頭,“加工適度”是中間,“返歸自然”是結束。因為根藝的“思理”(構思、意匠),是在已找到的具有天然奇美的樹根(天物)的基礎上進行的。根藝家面前實實在在已經擺著一個奇美的樹根,他只能在這個樹根上打主意,“作文章”。關鍵在於他能夠用這個樹根做成什麼樣的根藝作品,他的“思理”應當“巧”,但必須“巧借天然”。根藝的藝術加工過程,既是捉形、傳神、求勢、達意、品韻的過程,也是“美化”的過程。根藝美化的過程,應當是自然美與人工美的統一,是形、勢美與神、韻美的統一,是形式美與意境美的統一。
* 張彥遠把繪畫作品分為“自然”“神”“妙”“精”和“謹細”五等。他說的這五等,還是指“上檔次”的作品。“自然者,為上品之上。神者,為上品之中。妙者,為上品之下。精者,為中品之上。謹細者,為中品之中。”“自然”是第一等,而“謹細”是第五等。用到我們的根藝作品上,“精雕細刻”恐怕還只能用來評價第四、第五等作品。張彥遠說得很清楚:“謹細”只是中等中的中等作品,比“謹細”還不如的,就只能是下等的了。他還說到,凡事都要“適度”,不能“沒完沒了”,要“適可而止”!搞根藝創作,加工加過了頭,就會流於“矯揉造作”“失於自然”。
* 不是所有的根藝作品在形象上都“像什麼”,要允許有些根藝作品“不像什麼”。這種根藝作品,也有它的美,也有它的意味!天上的朵朵白雲像羊群,不會減少白雲的美,反而會增加人們欣賞白雲時的興味。我們不排斥非具象根藝作品的存在的合理性,我們也沒有理由否定“像什麼”的具象根藝作品的合理性。
* “根藝不能雕”,問題不在於“能不能雕”,而在於“雕得好不好”“雕得適度不適度”“雕得自然不自然”。並不是所有的根材用來創造根的藝術形象時都必須雕,也並不是所有的根材不加雕鑿就能成為根藝形象。不是說“因材施藝”么,該雕的就雕,該不雕的就不雕。魯迅先生說過“所見天物,必非圓滿”,根藝家把不圓滿的根材,不經加工,就充當藝術品,並非是認真負責的表現。藝術加工是必然的,如何進行加工,一要採用適當的方式方法;二要注意“加工度”,即平常所說的注意“火候”。
* 各種樹根是根藝家的“語彙”,有限度的雕琢或組合,是根藝家構成自己的“藝術語言”的方式方法。根藝家的“藝術語言”,從它受根的制約來說是有限的;從根的千奇百怪、無奇不有來說,又是非常豐富、富有特色的。局限性與獨特性兩隔壁。根藝形象的奇美、獨一無二、似是而非、朦朧含蓄這些優點大大彌補了形似方面的不足。它的自然的團塊美、孔洞美、肌理美、線條美、質地美、節奏美、韻律美……大大地彌補了人工雕琢少的不足。
* 根藝作品的用材,是大自然本身的賜予。這種用材,是最自然的東西,它本身就應當具備奇特的自然美。但是,自然本身並不是藝術,它有待於根藝家的發現和加工創造,使之成為高於自然美的人工藝術美。話又說回來,根藝又不同於一般的雕刻品或工藝品,根藝家就應當充分地利用、保留根藝材質本有的自然美,並在此前提下進行藝術加工和藝術創造。而藝術加工,又應當使人工美與自然美協調地結合、融合起來,成為一個完美的統一整體。這就是我對自然美與人工美在根藝中的辯證關係的理解。總之,“根藝是一門奇巧結合的造型藝術,具有自然美和雕琢美的雙重性和自己的語言。”(馬駟驥先生語)它應有石破天驚的風格,它應有微妙含蓄的意蘊,它是寫意雕刻的友軍。根的藝術正在以蓬勃發展的無限生命力,走向更大的繁榮,它的前景是美妙和不可限量的!
“藝無止境”,還有很多可以去探索、去創作的空間。希望根藝不是小手藝,這門藝術是大藝,既是大眾藝術,又是大家藝術、高層藝術。要求未來的作品要有文化內涵,要有民族素質,要有中國特色。希望學會能把這個責任擔當起來,帶領會員創作出代表國家水平的,有文化內涵的,中國地地道道的了不起的作品。
樊保珍(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原副秘書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藝術指導)
* 一個根材從土裡裸露出來時呈現出的是雜亂無章的形態,但是從裡面能夠看出一個形象,這不是喜歡藝術就能夠辦到的,一定需要有很高修養的,才能將它由一個具體的形象提升為藝術品。作品要提倡少而精,只有大師級的人才能創作出喜聞樂見的作品。推動事業發展更需要注重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這也是學會的責任,一定要善於發現和培養一些具有一定審美能力的設計人才。不是發展的人多,事業就發展了,一定是在系統理論指導下的創作,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就是用實際作品來衡量水平。另外,在一個地區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搞的。現在,根藝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門類,專門利用根的資源變廢為寶,其發展前途無量
愚人根藝: (根雕藝人));;做根藝不能去走前人的老路、、要有創新的精神、創作出的每一件作品都應該帶著自己的個性、同時也要開創出自己的風格、不能總是受治於名人大師的影響..藝術要有時代感、創作出的作品要衝滿著清新別致脫俗高雅的情趣、這才是好作品.!

其它

馬駟驥說:“根藝在近二十年里,無論是參與人數,還是理論研究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已成為中國工藝美術領域中最具民眾性的藝術門類。”
根的藝術,分自然型、雕刻型、實用型等。根書根畫根雕都屬於根藝。
根藝

根藝的特點

“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悟出了造型與自然的共同特點,即相互依存,相互發揮,求得完美無缺。自然美啟發了人為的豐富想像力和獨創性,而巧妙的構思卻又使靜止的物體改變了原有的狀態,給了自然物以更盡人意的美。
根藝
相同的自然有著不同的美感,不同的構思往往出現截然相反的效果,這就要求作者用審美的眼光去識別和發現它那美的所在,充分發揮天然形態的美。
愚人根藝愚人根藝

根藝的價值

1、歷史文化價值。
華夏民族,幾千年古老文化的歷史長河,滋養了燦爛奪目的根的藝術。湖北江陵馬山一號墓“鎮墓獸”的出土,可看到戰國時期根雕的具體形象。在唐代,文學家韓愈在《題木居士》中記述了一個“根如頭面乾如身”的古樁,被置於寺中作為佛像廣受朝拜;北宋詩人蘇洵得一形如假山的老樹根,將其製成“三峰鼎峙”式的山水盆景當作雅玩;從三國時期開始,就有用樹根做家具的。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就在他的《蕭翼賺蘭亭圖》中畫有和尚坐的根藝禪椅……根藝家具不僅僅是實用、美觀,同時還反映出各個歷史朝代的時代風格。古今根藝者創作的大批飛禽走獸、花鳥魚蟲、人物神仙等優秀作品被歷代文人雅士所收藏。這些流傳後世的根藝品既譜寫了我國根藝史的詩篇,又宏揚了民族文化,以各個不同的歷史側面傳播著具有神奇色彩的文明古國的文化藝術。
2、精神價值。
以根會友,陶冶情操,修心養性,獲得豐富的精神食糧;以根會友,廣開社交,增進友誼,促進社會文明。根石友人每每相聚,如遇知音,三句話不離根事。一件作品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折射出“根可傳情,根可育人”的道理。與根相伴,能讓人體驗到人生的價值。
在社會交往中,根藝作品也是饋贈親友的新奇禮品。如遇友人新婚、升遷、祝壽等喜慶日子,以根藝品賀之,主人會喜出望外,難忘這段根藝情緣。在外事活動中,根藝美術發揮出難以替代的橋樑作用。蕪湖市與日本高知市結為友好城市後,市領導以六件根藝精品相贈,日方市府幾次來函感謝中國人民的深情。也有許多作品出國巡展,深受各國人民的珍愛並收藏,增進了友誼,為祖國贏得了榮譽。1991年7月《馬駟驥根藝美術陳列館》在大連虎灘建成,陳列著中國根藝美術學會主席馬駟驥捐贈的200多件根藝精品。多年來,該館接待了大批國內外遊客,促進了當地精神文明建設。該館的建立,將作為祖國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永遠留給子孫後代。根藝的價值,更貴其精神,她所產生的精神價值和社會效益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3、社會價值。
根藝作品傳承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被作為國禮贈送各國領導人,也適合博物館、藝術場所、企業、酒樓、茶肆等的高端收藏品外,還適合居室,廳堂、書房和各場所裝飾美化的各類根文化作品,更為會親訪友作為人見人愛的饋贈佳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