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發電力

核能發電力

核能發電 英文:nuclear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利用核反應堆中核裂變所釋放出的熱能進行發電的方式。它與火力發電極其相似。只是以核反應堆及蒸汽發生器來代替火力發電的鍋爐,以核裂變能代替礦物燃料的化學能。除沸水堆外(見輕水堆),其他類型的動力堆都是一迴路的冷卻劑通過堆心加熱,在蒸汽發生器中將熱量傳給二迴路或三迴路的水,然後形成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沸水堆則是一迴路的冷卻劑通過堆心加熱變成70個大氣壓左右的飽和蒸汽,經汽水分離並乾燥後直接推動汽輪發電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能發電力
  • 外文名:nuclear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 用途:發電
簡介,簡史,核燃料資源,核電安全,

簡介

核能發電利用鈾燃料進行核分裂連鎖反應所產生的熱,將水加熱成高溫高壓,核反應所放出的熱量較燃燒化石燃料所放出的能量要高很多(相差約百萬倍),比較起來所有需要的燃料體積比火力電廠少相當多。核能發電所使用的的鈾235純度只約占3%-4%,其餘皆為無法產生核分裂的鈾238。 舉例而言,核電廠每年要用掉80噸的核燃料,只要2支標準貨櫃就可以運載。如果換成燃煤,需要515萬噸,每天要用20噸的大卡車運705車才夠。如果使用天然氣,需要143萬噸,相當於每天燒掉20萬桶家用瓦斯。換算起來,剛好接近全台灣692萬戶的瓦斯用量。
2011年3月1日,籌備長達7年之久的山東榮成石島灣核電站終於通過了國務院的審批,開工投建在即。可誰又能想到,僅僅10天之後,日本9級大地震引發的福島核事故卻讓這一項目充滿了未知數。
是以搶購食鹽的恐慌心態來面對,還是繼續大幹快上、掀起核電新一輪大躍進,如今整箇中國核電產業不僅面對著風口浪尖上的各種議論,還要面臨岔路口的兩難抉擇。
“十二五”期間我國獲批的第一個核電項目——石島灣核電站此時的境遇更像是整箇中國核電產業的縮影。
示範與縮影
“石島灣核電站剛剛通過審批,就傳來了日本福島核事故的訊息。”石島灣核電站相關負責人如是說道。
3月初,國務院批准了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項目。“只要按照程式拿到建造許可證,核電站即可開工投建”。然而,在項目人員全力籌備開工建設時,大洋彼岸的核事故,使得國務院連發5條措辭嚴厲的規定,抓緊編制核安全規劃,新的核安全規劃批准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

簡史

核 能發電的歷史與動力堆的發展歷史密切相關。動力堆的發展最初是出於軍事需要。1954年,蘇聯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裝機容量為 5兆瓦(電)的核電站。英、美等國也相繼建成各種類型的核電站。到1960年,有5個國家建成20座核電站,裝機容量1279兆瓦(電)。由於核濃縮技術的發展,到1966年,核能發電的成本已低於火力發電的成本。核能發電真正邁入實用階段。1978年全世界22個國家和地區正在運行的30兆瓦(電)以上的核電站反應堆已達200多座,總裝機容量已達107776兆瓦(電)。80年代因化石能源短缺日益突出,核能發電的進展更快。到1991年,全世界近30個國家和地區建成的核電機組為423套,總容量為3.275億千瓦,其發電量占全世界總發電量的約16%。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蘇聯奧布寧斯克核電站。中國大陸的核電起步較晚,80年代才動工興建核電站。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30萬千瓦(電)秦山核電站在1991年底投入運行。大亞灣核電站於1987年開工,於1994年全部併網發電。

核燃料資源

自然界存在的可裂變元素只有鈾-235,而它只占天然鈾中的0.7%,其餘均為鈾-238。但是,在核電站中可將一部分鈾-238轉變為鈽-239;同樣,也可以將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釷-232轉變為可裂變的鈾-233。因此,估計核燃料資源時,必須考慮核燃料增殖這一因素。這樣,核燃料的儲藏量遠遠超過化石燃料,能長期滿足核能發電的需要。

核電安全

核能發電時存在大量放射性物質,需要特殊的防護設施。因此,核電站在設計、建造、運行時,要注意以下5個問題。
實施縱深設防原則
即在設計時就分三個層次進行安全設防:第一,通過設計逾度、質量管理、運行人員培訓等措施提高可靠性,儘量減少事故。第二,設定安全系統,一旦事故發生,防止堆心損壞。第三,在發生機率極低的堆心損壞事故後,安全系統將儘量限制放射性物質向環境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