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心理學

核心心理學

核心心理學(Psychology of the Heart)以中國文化原型中的“核心智慧”(Wisdom from the Heart)為基礎,致力於心理分析中國文化的整合與發展,不僅重建“心之理”的內涵與結構,而且發揮“理於心”的專業實踐,將“感應心法”融入“沙盤遊戲”和“意象體現”,推動“核心教育”(Education for the Heart)和“心靈花園”(Garden of the Heart & Soul)的社會實踐,追求“核心”之心理與心性乃至心靈的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心心理學
  • 外文名:Psychology of the Heart
  • 基礎:中國文化原型中的“核心智慧”
形成,基本思想,發展,

形成

申荷永及其團隊是核心心理學的提出者與推動者,其基本思想緣起於對心理學中“心”之意義的探索,以及對西方心理學(psychology)本義的反思。在申荷永看來,我們不能因為引進了西方的“psychology”(心理學),接受了西方的“mind”(心理),而丟掉或忽視了自己的心。我們應該秉持自己的(本)“心”,發展自己的(真)“心”。惟有“心”與“腦”的結合,才會產生真正的智慧,一種核心智慧(Wisdom from the Heart),這正是中國之“心”所包含的深意。
在“‘心’與‘心理學’”(1991)一文中,申荷永提出了“心”的三種水平:1,心之象形——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2,心之寓意——總包萬慮謂之心;3,心之超越——天心與道心(復卦(易經卦象)其見天地之心乎);描述了“16字心經”的意境:“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表達了易經、儒家、道家和佛學中的心意;分析了心部漢字,如思、如恕、如念(如思想、情感、意志)之內涵,闡釋了核心心理學的基本思想。

基本思想

核心心理學的基本思想,在“中國心理學的形成”訪談式研究中獲得了充實與提煉。從1989至1992年的3年中,申荷永以“中國心理學的形成”(The Making of Chinese Psychology)為主題,陸續採訪了國內23位資深心理學家,包括高覺敷、潘菽、陳立、左任俠和周先庚等,探索中國文化背景中的心理學發展,以及心與心理學的意義;1993年開始在香港、台灣和美國講學,主題便是核心心理學的思想;後獲富布萊特(Fulbright)學者獎(1996)在美國講授“核心智慧,中國文化心理學”,在美國加州整合學院(CIIS)作為客座教授開設“核心心理學”(Psychology of the Heart and the Heart of Psychology)課程,參加瑞士愛諾思(Eranos)東西方文化基金會圓桌會議(1997)並作“核心心理學,心理學與中國文化”的主題演講(被收入《愛諾思年鑑》1998);美國期刊在轉載有關“核心心理學”的論文時曾加有這樣的按語:“一位中國學者,要為心理學尋心”。在其期間,申荷永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了系列論文,如“心理學與中國文化”、“中國文化與心理學”、“榮格心理學與中國文化”、“《易經》與中國文化心理學”、“核心心理學與《易經》”、“心理分析之心”、“核心心理學:東西方現代化的東方視野”等,並且出版了《中國文化心理學心要》、《心理分析:理解與體驗》等著作,主編《點金石心理分析譯叢》、《心靈花園:心理分析與沙盤遊戲叢書》,以及《文心吉慶: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叢書》,進一步完善了核心心理學體系的建構。

發展

核心心理學的思想在“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心理分析與沙盤遊戲”,以及“心理分析與意象體現”的發展中。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暨國際沙盤遊戲治療學會(ISST),從1994年開始啟動在中國的正式發展,先後舉辦了6屆“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國際論壇”(1998-2013)。於此同時,廣東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與華人心理分析聯合會(CFAP)相繼成立,華人區域(兩岸四地)的心理分析與沙盤遊戲,以及心理分析與意象體現獲得發展。廣東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Institute for the Psychology of the Heart)是核心心理學以及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的主要發展機構,其“心理分析與核心心理學”(Psyheart)訓練課程,為中國的心理分析師和沙盤遊戲/意象體現療愈師打下了基礎。同時,核心心理學也在“核心教育”和“心靈花園”中獲得了發展。核心教育的實踐從1993年開始已有5所校園;而心靈花園則已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70餘處工作站,既堅持了在孤兒院,在四川震區和玉樹震區的長期心理救援,而且擴展至對留守兒童和流浪兒的心理援助。心靈花園公益項目也被稱之為“慈悲療法”,依然是以心傳心,以心為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