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磨山古代文化遺址

株洲磨山古代文化遺址

株洲磨山是湘東南地區十分重要的古代遺址。其上限年代接近7000年,下限年代進入了商代前期。包含了新石器時代中期、新石器時代晚期、商代前期幾個階段的文化遺存。這處遺址的發掘填補了湘江中上游地區古代文化的許多空白,是研究湘江流域古代文化,尤其是新石器時代文化不可缺少的材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株洲磨山古代文化遺址
  • 地址:湘東南地區
  • 上限年代:7000年
  • 下限年代:商代前期
地理位置,考察挖掘,出土文物,新聞報導,遺址評價,磨山印象,

地理位置

株洲磨山遺址位於株洲縣仙井鄉黃霞村松家園,南距淥江2公里,遺址為高出地面約3米的一塊台地,四面是大片農田,總面積一萬多平方米。遺址的文化層為大溪、龍山、商周文化三層疊壓,褐色粘土,厚1-2米。

考察挖掘

1986年6月13日,遺址被株洲縣文物普查隊員饒澤民、李玉姿兩同志首次發現。經報國家文物局批准,湖南省考古隊於一九八七年對磨山進行了九十六平方米試掘,所獲成果是豐碩的:磨山的房址居室有牆基、隔牆、居住基面、柱洞等痕跡。地下夯打著“凸”字形的燒土居住面,證明這裡的人們已走出山洞、告別穴居,開始營造家園。發掘所獲的陶片表明:磨山遺址的大溪文化遺存以印汶白陶、戳印、刻劃等多種形式的鼎足為特徵。碳十四年代測定的數據顯示,磨山遺址年代為:5300~7000年。
2012年冬現場實拍2012年冬現場實拍

出土文物

遺址上採集和出土的文物主要是石器和陶片。石器為磨製,有石斧、石磷、石鑿、石刀等,陶片的陶質有粗砂灰陶、粗砂紅陶、白陶、夾炭陶。胎質一般較厚。紋飾有戳印紋、圈點紋、繩紋、瓦楞紋。
大溪文化時期陶豆大溪文化時期陶豆

新聞報導

遺址在發掘期間,《人民日報》、《湖南電視台》均作了新聞報導。1990年,日本考古學家次田一郎專程到株洲市博物館考察了磨山遺址出土的陶器。

遺址評價

位於湖南省株洲市境內的磨山遺址是中國洞庭湖以南保存的最為好玩的遺址。早在1986年的時候,湖南省株洲市文物工作隊在考古活動中就發現了磨山新石器遺址,並於1987年的時候進行了試挖掘。遺址坐落在高約10米的小山包上,地理環境優越。發掘發現此處的遺址的地層至少可分為五層:第一層是耕作層、第二層是龍山文化堆積、第三層和第四層是大溪文化堆積、第五層大溪文化時期房址。從遺址中發現了大溪時期房址2處和龍山時期房址1處和墓葬24座。遺址中大溪時期所出土的遺物主要為陶器,如:筒形腹釜、雙耳罐、圈足器和罐等。這些陶器中有以早期的泥質陶和晚期的夾砂陶為主,顏色大都以橙紅和黑褐色為主,陶上的紋飾以羽狀紋、弦紋、曲折紋居多。磨山遺址中龍山時期的出土遺物以石器居多,其中石器經過了精心磨製。磨山遺址中的大溪文化遺址是中國發現的大溪文化中最具內涵的。磨山遺址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磨山印象

堆積歲月的瓦礫
拼湊一張大溪文化的標籤
石斧和陶片的鼾聲
比銹跡更沉悶
輕輕剝開的智慧
雕塑了最初的圖騰
我刀耕火種的先人
誰能想像你
混沌初開的模樣,我看見
陶片和石斧鑄造了
一雙堅定的眼睛
把理想和激情鎖進瞳仁
噴薄成晚霞
點燃了湘江和淥水
讓生生不息的波濤
蕩漾著一圈又一圈
金色的年輪
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株洲縣作家協會理事 孫祝君 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