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頭鶲鶯

栗頭鶲鶯

栗頭鶲鶯(學名:Seicercus castaniceps)為鶲科、鶲鶯屬的鳥類。全長75-100毫米。前額、頭頂至後枕棕栗色;側冠紋黑色;上背沾灰,下背橄欖綠,腰和尾上覆羽亮黃色;眼圈白色,頰和頦喉至胸灰色;腹部中央黃或白色;脅和尾下覆羽黃色;外側一對或兩對尾羽內翈白色。兩性相似。虹膜暗褐;上嘴黑褐,下嘴黃褐色;跗蹠、趾、爪淡黃褐色。

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闊葉林與林緣疏林灌叢。繁殖期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多成3-5隻的小群。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少量種子。營巢於洞穴。候鳥。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高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泰國、越南。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體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現狀,

形體特徵

全長75-100毫米。前額、頭頂至後枕棕栗色,側冠紋前部較狹呈灰黑色,向後逐漸變粗呈黑色,枕側雜白色斑紋;眼先灰白,眼圈白色;頰和耳羽灰,雜灰黑色細紋;上背和肩灰色,下背橄欖綠,腰和尾上覆羽鮮黃;翅上覆羽飛羽尾羽黑褐,外緣橄欖綠色,大中覆羽具淡黃色端斑,形成兩道翼斑。頦、喉和胸灰色,中央較淡呈灰白色,延伸至上腹部中央,上腹部兩側和下腹部、脅部、翅下覆羽、腋羽及尾下覆羽亮黃綠色;最外側兩對尾羽內翈純白色。
虹膜暗褐;上嘴黑褐,下嘴黃褐色;跗蹠、趾、爪淡黃褐色。
性別體重全長嘴峰翅長尾長跗蹠
雄性(♂)
5克
95-96毫米
7.5毫米
48-53毫米
37-42毫米
16-18毫米
雌性(♀)
6克
85毫米
7.5毫米
48毫米
34毫米
16毫米

生活習性

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闊葉林與林緣疏林灌叢。繁殖期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多成3-5隻的小群。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少量種子。營巢於洞穴。候鳥。行動敏捷,鳴聲清脆。鳴聲為高亢的金屬音且下滑;也有雙音節叫聲chi-chi及似鷦鷯的叫聲tsik。
據吳至康等 (1986)記載,剖驗3、4、5、7月採集的5個鳥胃,其中見有昆蟲5次(包括甲蟲和鱗翅目幼蟲),螞蟻卵1次,雜草種子2次。

分布範圍

世界:孟加拉國、不丹、高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泰國、越南。
中國:在中國分布於西藏南部和東南部、甘肅南部、陝西、四川、貴州、雲南、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區。
栗頭鶲鶯分布圖栗頭鶲鶯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營巢於樹根下的土坎或岩石邊的洞穴中。巢呈球形,或梨形,主要由苔蘚和細根編織而成,開口於頂端側面。每窩產卵4-5枚,卵純白色,光滑無斑。雌雄親鳥輪流孵卵,屬晚成鳥。
1981年5月31日,在中國貴州綏陽縣寬闊水海拔152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採得1巢,巢築在樹根下的土坎上,巢呈歪梨形,開口於頂端的側面,由苔蘚和細草根土網織而成,內墊厚厚的一層苔蘚。巢高12.5厘米,外徑10.8厘米,底部內徑8.6厘米,端部內徑4.5厘米。

亞種分化

中文名學名命名者及年代
栗頭鶲鶯越南亞種
Seicercus castaniceps annamensis
Robinson & Kloss,1919
栗頭鶲鶯馬來西亞亞種
Seicercus castaniceps butleri
Hartert,1898
Seicercus castaniceps castaniceps
Hodgson,1845
栗頭鶲鶯緬甸亞種
Seicercus castaniceps collinsi
Deignan,1943
Seicercus castaniceps laurentei
La Touche,1922
栗頭鶲鶯蘇門答臘亞種
Seicercus castaniceps muelleri
Robinson & Kloss,1916
Seicercus castaniceps sinensis
Rickett,1898
栗頭鶲鶯高棉亞種
Seicercus castaniceps stresemanni
Delacour,1932
栗頭鶲鶯泰國半島亞種
Seicercus castaniceps youngi
Robinson,1915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