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加芒消湯

柴胡加芒消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主治①《傷寒論》: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哺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醫以丸藥下之而反利。②《張氏醫通》:少陽過經不解。

基本介紹

  • 名稱:柴胡加芒消湯
  • 出處:《傷寒論》
  • 組成:柴胡、黃芩、人參、甘草、生薑、半夏、大棗、芒消
  • 主治:①《傷寒論》: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哺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醫以丸藥下之而反利。②《張氏醫通》:少陽過經不解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附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柴胡二兩十六銖,黃芩一兩,人參一兩,甘草(炙)一兩,生薑(切)一兩,半夏(本雲,五枚,洗)二十銖,大棗(擘)四枚,芒消二兩。

用法用量

上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澤,納芒消,更煮微沸,分溫再服,不解更作。

主治

①《傷寒論》: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哺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醫以丸藥下之而反利。②《張氏醫通》:少陽過經不解。

方義

柴胡加芒硝湯主治表邪深入少陽,樞機不利,誤下致化燥成實,形成少陽兼陽明里實證。症見,胸脅滿而嘔,日哺所發潮熱,伴有下後微利等。治法:先宜服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以三分之一量的小柴胡湯和解少陽樞機,解殘留之餘邪;再用芒硝二兩以清陽明腑熱。

配伍特點

此少陽、陽明藥也。表證誤下,邪熱乘虛入胃,以致下利而滿嘔,潮熱之證猶在,故仍與柴胡湯以解少陽,加芒消以盪胃熱,亦與大柴胡兩解同意。芒消治久熱胃閉,少陽熱已入胃而猶潮熱、脅滿者,則熱在胃而證未離少陽,治亦仍用柴胡,但加芒消以滌胃熱,仍從少陽之樞外出,使其中外蕩滌無遺,乃為合法。

附註

①熱入血室《傷寒論方醫案選編》:鄭某某,女,29歲,工人。患者月經來潮忽然中止,初起發熱惡寒,繼即寒熱往來,傍晚發熱更甚,並自言亂語,天亮時出汗,汗後熱退,又復惡寒。口苦咽乾,目眩目赤,胸脅苦滿,心煩喜嘔,不欲飲食,神倦,9天不大便。查詢病史:結婚多年,未曾生育。月經不正常,一般3~4個月來潮一次,經期甚短,量少,繼即惡寒發熱,雖服藥未能根治。舌苔白,脈弦數。予柴胡加芒消湯煎服,當日上午10時服藥,下午4時許通下燥屎,所有症狀解除,囑常服當歸流沒膏,月經恢復正常。至今4年未見復發,並生育2個女孩。②潮熱腑實《傷寒論方運用法》:患者女性,49歲。1961年8月6日初診。發熱十餘日,經芳香清解,滲利導滯而寒熱不退,入晚熱高,微汗,連日來體溫升降於37.8~38.8℃之間。不惡寒而惡熱,頭重目眩,四肢酸重,口苦,咽乾,唇燥,面垢,喜飲而飲不多,不欲進食,胸悶,時作嘆息,大便乾燥難解,小便短少,腹脹滿不舒,舌燥苔黃,脈弦而遲。病處少陽陽明兩經之間,迭經汗下,中氣嫌虛,擬小柴胡湯輕劑,加知母、芒消(沖服)泄熱去實,服一劑。8月7日二診,昨夜解燥屎二三枚,腹滿減,胸腹較舒。今晨體溫37.3℃,舌略潤,苔薄黃,脈仍弦遲。續前法,原方加減共服四劑,熱退淨,調理而意。

重要文獻摘要

《傷寒論》:“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消湯主之。方五十四。柴胡二兩十六銖,黃芩一兩,人參一兩,甘草(炙)一兩,生薑(切)一兩,半夏(本雲,五枚,洗)二十銖,大棗(擘)四枚,芒消二兩。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澤,內芒消,更煮微沸,分溫再服;不解更作。”
《傷寒論新釋》:“其內兼陽明之里實者,以大柴胡湯或柴胡加芒消湯和解少陽,兼以通下。”
《新校注本本草綱目》:“張仲景治傷寒,有大小柴胡,及柴胡加龍骨、柴胡加芒消等湯,故後人治寒熱,此為最要之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