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曼弗雷德交響曲

柴科夫斯基曼弗雷德交響曲

《柴科夫斯基曼弗雷德交響曲》是2001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照單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柴科夫斯基曼弗雷德交響曲
  • 作者:照單錄
  • 出版年:2001-6
  • ISBN:9787540425418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出版社:
頁數: 308
定價: 21.00元

內容簡介

柴科夫斯基的《曼弗雷德交響曲》,Op.58,做於1885年。這部作品,D小調,其實是根據拜倫的同名詩劇創作的四個場面。在這部詩劇中,曼弗雷德對知識和生活感到厭倦和失望,從而放棄對生活的任何探求。他不願在人群中生活,獨自躲在阿爾卑斯山上人跡不到的一作堡寨中,拒絕向命運之神和眾精靈之王屈膝,拒絕修道院院長的挽救,一心尋求遺忘,寧願在孤寂中死去。這部作品的四個場景,柴科夫斯基自己寫作的說明是:1.曼弗雷德在阿爾卑斯山中徘徊。由於為人生種種奧秘的問題所苦惱,為毫無指望的強烈的痛苦和對罪惡的過去的回憶所折磨,他忍受著極大的精神痛苦。曼弗雷的完全陷入神秘的魔法控制之中並威嚴的與地獄的強大勢力交往。但是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或任何東西能滿足他徒然追求的那唯一的忘記。對他熱戀而死去的愛絲塔蒂的回憶撕碎了他的心,曼弗雷的極度的絕望永無止境。2和3都是畫面性的間奏性,曼弗雷德的精神戲劇退居第二位。這裡引入大自然和山民生活的背景,以襯托曼弗雷德的孤獨。生活的美和歡樂就在他身邊,但他的心靈得不到一點安寧。第2場景,柴科夫斯基解說的是:“阿爾卑斯山的魔女在瀑布激流上的彩虹中出現在曼弗雷的面前。”這時美麗的精靈的旋律。第3場景,柴科夫斯基的解說:“田園詩,山民的純樸、清貧和自由自在的生活場景。”最後一場是戲劇化的,柴科夫斯基的解說:“阿里曼的殿堂,地獄的宴飲。曼弗雷德在狂宴中出現,愛絲塔蒂的幽魂應召而顯靈。曼弗雷德得到饒恕。曼弗雷德之死。”地獄的統治者阿里曼的王國,在拜倫的詩中寓意為世界罪行的代表。曼弗雷德之死,即尾聲,重現第一場結尾的葬禮進行曲,是整部作品的高潮,最後出現一段莊嚴的《安魂曲》,曼弗雷德的新主題在中世紀歌調《憤怒的日子》的背景上,出現在管風琴平靜而宏偉的聖詠嘆眾,他得到了寬恕。他的靈魂凌空高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