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武

柴武

柴武(?—前163)西漢開國功臣,漢初名將。秦末回響劉邦起義,隨劉邦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參加了劉邦與項羽的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南沱河北)決戰圍項羽於垓下,將項羽軍擊潰,時韓信為前將軍,孔將軍(蓼候孔聚)率左軍、費將軍(費候陳賀)統右軍,絳侯(周勃)和柴將軍(棘蒲侯柴武)在皇帝後面。

漢六年封棘蒲侯。孝文後元年卒,謚曰剛侯,也稱剛武侯。 柴武是高祖定下的漢初十八功侯之一,排名第十三,後來曾任大將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柴武
  • 別名:棘蒲侯
  • 國籍:漢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西·臨汾
  • 逝世日期:前163年
  • 職業:大將軍
  • 主要成就:擊敗韓王信軍,斬韓王信於參合。
    擊潰濟北軍,俘濟北王。
    垓下敗項羽
事跡,漢高祖時期,漢文帝時期,古籍記載,其他,柴武台,

事跡

漢高祖時期

秦二世二年七月,章邯圍田榮於東阿,柴武與沛公救援東阿大破章邯。
秦二世二年十二月,沛公率兵西進,在昌邑與彭越相遇。於是和他一起合攻昌邑,沒有打下昌邑。撤兵到栗縣,正好遇到剛武侯大約有四千人,柴武併入了沛公的軍隊。
漢四年十月,柴武率領漢軍進攻齊國,擊齊歷下(今山東濟南南)軍,大破田既齊軍,以功封棘蒲侯。
五年,漢王率領諸侯軍共同包圍楚軍。 淮陰侯韓信在正面,蓼侯孔聚將軍在左邊,費侯陳賀將軍在右邊,漢王領兵隨後,絳侯周勃、柴將軍跟在漢王的後面,項羽的軍隊大約有十萬。
漢高祖十年(前197年),韓王信命王黃等人勸說陳豨,使其誤信而反。十一年春天,韓王信又勾結冒頓率領匈奴騎兵一起侵入參合,對抗漢朝。漢朝派遣柴武帶兵前去迎擊,柴武先寫給韓王信說:“皇帝陛下寬厚仁愛,儘管有些諸侯背叛逃亡,但當他們再度歸順的時候,總是恢復其原有的爵位名號,並不加誅殺。這些都是大王您所知道的。現在您是因為戰敗才逃歸匈奴的,並沒有大罪,您應該趕快來歸順!”
韓王信回信道:“皇帝把我從里巷平民中提拔上來,使我南面稱王,這對我來說是萬分榮幸的。在滎陽保衛戰中,我不能以死效忠,而被項羽關押。這是我的第一條罪狀。等到匈奴進犯馬邑,我不能堅守城池,獻城投降。這是我的第二條罪狀。現在反而為敵人帶兵,和將軍爭戰,爭這旦夕之間的活頭。這是我的第三條罪狀。文種、范蠡沒有一條罪狀,但在成功之後,一個被殺一個逃亡;現在我對皇帝犯下了三條罪狀,還想在世上求取活命,這是伍子胥在吳國之所以被殺的原因。現在我逃命隱藏在山谷之中,每天都靠向蠻夷乞討過活,我思歸之心,就同癱瘓的人不忘記直立行走,盲人不忘記睜眼看一看一樣,只不過情勢不允許罷了。”於是兩軍交戰,柴武大破韓信匈奴騎兵,攻下參合城,並將韓王信斬殺。

漢文帝時期

文帝三年,濟北王劉興居得知文帝到了代地,想要前去反擊匈奴,趁勢起兵造反,打算襲擊滎陽。於是文帝下令丞相灌嬰撤回部隊,派遣棘蒲侯陳武(柴武)為大將軍,率領十萬部隊前去討伐叛軍。任命祁侯繒賀為將軍,駐紮在滎陽。七月辛亥日,文帝從太原回到長安。詔令有關大臣說:“濟北王背德反上,連累了濟北的官吏百姓,這是大逆不道。濟北的官吏和民眾,凡是在朝廷大軍到來之前就自己停止反叛活動的,以及率部投降或獻出城邑出降的,一律赦免,官爵復原。那些開始曾與劉興居一起造反但後來投降了的人,也予以赦免。”八月,打垮了濟北叛軍,浮虜了濟北王。文帝宣布郝免濟北國中隨濟北王造反的官吏百姓。
柴武曾議征南越朝鮮 :“南越、朝鮮,自全秦時內屬為臣子,後且擁兵阻厄,選蠕觀望。高祖時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復興兵。今陛下仁惠撫百姓,恩澤加海內,宜及士民樂用,征討逆黨,以一封疆。”(《史記·律書》:孝文即位,將軍陳武等議。)文帝為此答曰:“朕能任衣冠,念不到此。會呂氏之亂,功臣宗室,共不羞恥,誤居正位,常戰戰慄栗,恐事之不終。且兵兇器,雖克所願,動亦耗病,謂百姓遠方何?又先帝知勞民不可煩,故不以為意,朕豈自謂能!今匈奴內侵,軍吏無功,邊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為動心傷痛,無日忘之。今未能銷距,願且堅邊設候,結和通使,休寧北陲,為功多矣。且無議軍。”[《史記·律書》:孝文即位,將軍陳武(柴武)等議征南越朝鮮,孝文曰云雲。]
漢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柴武之子柴奇與淮南王劉長密謀造反,事情敗露後被捕。漢文帝後元年(公元前163年)柴武卒,諡號剛侯,因柴奇曾謀反,不得繼承侯位,棘蒲侯國除。至其曾孫雲陽上造柴嘉,於漢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詔復國(見《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柴武死後葬於今河北省欒城縣城東北1公里的寺下村村西,墳墓高大,叫柴武台。隋代在台上建善眾寺,於民國初改為學校。柴武台至今仍存。現已闢為文化公園。
柴武死後葬欒城,為全國僅有的少數漢墓之一,隋代時,台上建善眾寺一痤,規模盛大,唐初(玄奘)未去西天取經時,曾在善眾寺掛單,可見當時寺廟規模。柴武台於1999年3月,被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7月被石家莊市文物局批准為準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申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籍記載

柴武領兵二萬八千,副將二十八員,為二十八宿;大將任敖領軍二萬五千,看守漢王大營;從前,高祖的大將柴武說:‘陛下寬厚仁愛,諸侯中雖有逃亡反叛的,以後歸順,就恢復爵位封號,不予誅殺。’ 柴武領兵五千,先阻成皋西路,然後大兵陸續進發。……初夏登台頭寺 (註:①台頭寺:在城東北二里。西漢棘蒲侯柴武之墓稱欒台,台高且曠,台頭寺建於其上。 ②旃檀:檀香。梵文稱為旃檀那,此指佛寺。 ③欒氏:指欒書,即欒武子。 )任命棘蒲侯柴武為大將軍,率四將軍統10萬大軍征伐劉興居。任命祁侯繒賀為將軍,率部駐守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古滎鎮),堵塞濟北軍西入長安之路。七月,文帝返抵長安,再下詔濟北吏民,凡在漢大軍未到之前歸順朝廷和率軍獻城邑迎降。
剛武侯’宜為‘剛侯武’,魏將也。”瓚曰:“功臣表柴武以將軍起薛,別救東阿,至霸上,入漢中,非懷王將也,又非魏將也,例未稱謚。” 正義顏師古云:“史失其名姓,唯識其爵號,不知誰也,不當改為‘剛侯武’。
參合戰場,由將軍柴武負責。劉邦自己則率領酈商夏侯嬰攻打東垣。 另外,絳侯周勃從太原繞道襲擊代地。代郡……參合戰場上,柴武也獲得全勝,韓王信戰死於戰場上。劉邦留下周勃防守陳豨,便班師凱旋歸來。
王陵正在緊急之間,忽見一彪人馬,從山後轉出,旗上大書漢將周勃、柴武。放過太公家小,二馬沖將來,更不答話,就與英布交戰,金鼓振天,兵刃大舉。王陵隨後也殺來,三將戰住英布。布因追趕漢兵,未得休息,又見三將驍勇,漸漸力乏。
漢文帝急速派大將軍柴武率十萬軍隊去打濟北王,他自己也很快回到長安。所以,漢初的分封勢力對漢朝政權鞏固影響很大,不解決這個問題,匈奴沒法打。經過文、景時期的不斷削藩,特別是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對分封割據勢力給了一個重大……
陳豨,連戰皆捷。陳豨飛請韓王信自來助戰,亦被漢將柴武用了誘敵之計,一戰而斃韓王信;二戰並將韓部大將王黃、曼邱臣二人活擒過來,斬首示眾;三戰便把陳 豨殺敗,逃奔匈奴去了。漢帝平了代地,知道趙代兩地,不能合併,回至都中。

其他

柴武一作“陳武”,如在《史記·孝文本紀》中即兩次稱其為陳武,在漢書柴武處有注,臣瓚曰:“漢帝年紀為陳武,此雲柴武,為有二姓。”
又按:小校經閣金文卷十一,四十頁,有柴是一斗范陽侯鼎。西安漢城遺址又有柴是一斗銅鼎(是即氏字假借,鼎存漢中王子獻手中,未著錄),西漢柴氏無他封侯者,決為柴武家所自造之器無疑,亦可證明柴武自己稱柴氏,不稱陳氏。
正義顏師古雲:“史失其名姓,唯識其爵號,不知誰也,不當改為‘剛侯武’。”應劭《音義》云:武一姓柴。今據《史記·律書》,合之《史》,《漢》,《韓王信淮南王長傳》、《功臣侯表》,知陳武即柴武,應劭說是也。
(柴)商音。平陽郡。系出姜姓。齊之公族。孔子弟子有柴高,漢有柴武。
“柴將軍”,指柴武,劉邦的將領,以功封為棘蒲侯。

柴武台

柴武台位於欒城鎮寺下村西,善眾寺(又名台頭寺)坐落其上。春秋之時,晉國欒書,得封城邑,名由此來。系西漢初年大將柴武的墓冢。
柴武
清鹹豐三年(1853)九月初四,太平天國北伐軍林風祥部攻破欒城與清軍察哈爾部激戰於善眾寺一帶,寺遂被毀,建國後重建。
史書、漢書均有記載,死後葬欒城寺下村村西,墳墓高大,叫柴武台。為全國僅有的少數漢墓之一,隋代時,台上建善眾寺(柴武裔孫柴英師所建並任主持)一痤,規模盛大。
唐初(玄奘)未去西天取經時,曾在善眾寺掛單,由此便可見當時寺廟規模之大了。
隋代在台上建善眾寺,於民國初改為學校。柴武台至今仍存。現已闢為文化公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