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人

柳江人

柳江人古人類名,中國新人化石。出土地點為柳州新興農場柳江人洞,出土時間為1958年9月24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柳江人
  • 性質古人類名,中國新人化石
  • 年代:未確定
  • 編號:0004005
簡介,基本信息,發現過程,地理位置,地質年代,生存年代,特徵,化石特徵,頭骨特徵,椎骨特徵,骰骨特徵,股骨特徵,眼眶特徵,鼻特徵,晚期智人說,早期智人說,壯族先民說,中國人祖先說,日本人祖先說,測定數據,年代分岐,最新研究,重要意義,柳江人遺址,相關記事,無名發現者,遺址屢遭破壞,風波,

簡介

柳江人,古人類名,中國新人化石。1958年9月24日,在距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東南十六公里的柳江縣新興農場犯人在通天岩挖岩泥時發現人類顱骨一具、脊椎骨、肋骨、骨盆和大腿骨化石多塊。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室吳汝康教授鑑定,定名“柳江人”。另有還發掘出許多動物骨化石,其中有一具完整的熊貓骨架。
柳江人頭骨 舊石器時代中期柳江人頭骨 舊石器時代中期
“柳江人化石”隨後被運到北京存放。“柳江人” 的年代因出土地層不明,難以做可靠推定。有的學者傾向於認定“柳江人”是蒙古人種一個南方屬種的典型代表,是距今為止在中國發現的最早的現代人活化石。“柳江人遺址”現被定為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化石名:柳江人頭骨化石
柳江人頭骨化石柳江人頭骨化石
出土地點:柳州新興農場柳江人洞(即通天岩,距離柳江縣城27公里)
發現日期:1958年9月24日

發現過程

1958年9月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柳江新興農場(當時為勞改農場)一個分隊的服刑犯在農場附近尋找肥泥,有人提出挖掘當地人稱為通天洞中的堆積土作肥料。服刑犯高舉火把,把通天洞照得通亮,他們一連挖了幾天,幾乎把洞裡的沉積土挖下三米深,挑出來放在地里作肥料。他們挖著挖著,在離洞口18米處偶然發現一個完整的人的頭骨化石(缺下頜骨)。農場場長李殿得知後非常重視,即下令將化石裝箱妥善保護,由有關部門上報國務院,周恩來總理得知後立即通知當時正在廣西柳城縣作考古調研的中國科學院著名古人類專家吳汝康教授到現場考察。翌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李有恆等人接著再進十米又發現了人的四個胸椎、五個腰椎、骶骨、右髖骨和左右股骨各一段。大量的哺乳動物化石也在這裡出土。
柳江人遺址柳江人遺址
訊息傳開後,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趕到現場,在農場場長李殿同志引導下,對通天洞作了考察。柳江人化石送到北京後,經著名的人類學家吳汝康的研究,發表了題為《廣西柳江發現的人類化石》的重要論文,從此柳江人的聲譽傳四海。這一發現在國內外引起了巨大轟動,吸引了來自澳大利亞、英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人類考古學家來柳州考察。

地理位置

柳江人洞所在的山頭位置在東經109°26′03.9″;北緯24°10′43.2″,附近地貌半山地半丘陵,海撥230米,高出附近地面70─80米。通天岩在山體的上部,是一個巨大的喀斯特岩溶洞穴,洞頂有天窗與洞外相通,洞前有斜道下至柳江人洞口。洞口朝北,距離地面約17米,有主洞與數條支洞。主洞長127米,寬 3—5米,柳江人化石即發現於主洞內。
柳江人洞柳江人洞

地質年代

柳江人地質年代屬更新世晚期, 但這一推定的可靠性存疑。因為發掘時的地層狀況不明。所發現的化石有一完整頭骨及部分體骨和肢骨。頭骨屬中頭型,面部和鼻部短而寬’眶部低寬,門齒舌面呈鏟形,但其眉嵴很顯著,額骨和頂骨較現代人扁平;有的學者認為具有原始蒙古人種的特徵。多數學者認為處於蒙古人種和澳大利亞-尼格羅人種的中間狀態。

生存年代

一些學者認為,柳江人的生存年代目前尚無確切數據。一些學者依據鈾系法測定的結果,最小值為距今約6.7萬年,最大值距今約22.7萬年~10.1萬年。如果非洲起源說正確的話,這個數據將意味著柳江人與現代智人無關。

特徵

化石特徵

柳江人化石包括一個完整的頭骨化石(缺下頜骨),四個胸椎(並粘連有長短不一的肋骨五段)和全部五個腰椎以及骶骨。化石呈灰白色,石化程度中等。肢骨保存的有右側的髖骨、但恥骨部分缺損,另外有左右股骨幹各一段,化石顏色較深,呈灰色,並雜有大小和形狀不一的褐色斑塊。化石為 1中年男子骨骼一部份。眉骨微隆起,腦殼容積約 1400多毫升;前額膨隆,嘴部後縮,無猿人向前突出特徵;枕部有粗壯肌脊,可推測出"柳江人"頭部姿勢與現代人相同;體質形態上和現代人基本相似。但仍保留一些頭頂比現代人稍低矮,眼眶很扁等較原始性質,頭骨顏面扁平程度表明“柳江人”具有蒙古人種(黃種人)主要的特徵。遺址中沒有發現石器或其他工具。
柳江人用砍砸器柳江人用砍砸器
與柳江人化石同時發現的動物化石都是南方山洞裡常見的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里的動物。計有近乎完整的大熊貓骨架、完整的箭豬頭骨、中國犀、劍齒象、鹿類和牛類的牙齒、破碎肢骨。熊貓的頭骨發現於人類頭骨化石的附近,而其他動物化石則發現於膠結的黃色堆積中。熊貓化石和人類頭骨化石上都粘結有同樣的紅色土質,從堆積的性質上看,它們是同一時代產物,比更新世中期為晚。而人類化石明顯是新人階段的原始類型,時代屬更新世晚期。
柳江人頭骨化石柳江人頭骨化石

頭骨特徵

頭骨在正中矢狀面上從鼻根點到大孔後緣點的全弧長為374.0毫米,額骨弧長136.5毫米,遠大於全弧長的三分之一,即大於374.0/3=124.7毫米,相關達12毫米,而現代人頭骨的前囟點則約在三分之一處。
從頭骨頂面觀察,頭骨呈卵圓形,最寬處在後三分之一處,額結節和頂結節不顯著突出。顱頂不呈屋脊狀,枕部向後突出,突出部上方有一平扁區域。乳突細小,特別是在右側,呈乳頭狀。乳突之上為一明顯的乳突上溝和乳突上脊,下頜窩淺。頭長189.3毫米,頭寬142.2毫米,頭骨長寬指數為75.1,雖屬中頭型,但近於中頭型數值的下限。由大孔前緣點到前囟點的高度為134.8毫米,因而頭骨的長高指數為71.2,雖屬正頭型,但近於正頭型的下限。頭骨的寬高指數為94.8,屬正頭型。表示柳江人頭骨有著中等的高度。
頭骨上的主要骨縫都已有中等程度的癒合,牙齒已有相當程度的磨蝕,大概年齡在四十歲左右。頭骨中等大小,眉脊較為粗壯,眉間部肥厚,額部稍稍傾斜,額結節和頂結節不明顯突出,肌脊較弱,乳突部粗壯,但乳突細小。總的看來,似為男性的頭骨。

椎骨特徵

椎骨較為細緻。骶骨寬度中等,上部曲度平緩,下部則彎曲度增大,月狀關節面下延達第三骶椎水平,這些是男性骶骨的特徵。髖骨也較細緻,髖臼明顯向前,髂骨部分較為張開,但髂窩較淺。髖骨與骶骨的月狀關節面互相吻合,明顯屬於同一個體,因此可以確定是男性的個體。
柳江人頭骨化石柳江人頭骨化石

骰骨特徵

頭骨與體骨以及髖骨同時發現,色澤和石化程度也相互一致,可以認為是屬於同一個體的。骰骨的色澤較深,是否與頭骨和體骨屬同一個體,難於確定,但骰骨既由同一地點發現,又沒有發現重份的人類骨骼,所以可能全部人骨化石同屬於一個中年男性個體。

股骨特徵

一些學者認為,股骨比較纖細,可能代表一位女性,依據股骨估計其身高約為157厘米。化石發現不久,經各方專家用碳14的分析測定,該化石已存在十萬年之久。確定這是一個中年女性的頭骨化石,年齡大概在40歲左右。

眼眶特徵

柳江人的眼眶寬闊而低矮。眶寬由頜額點測起,左側為42.0毫米,右側為43.1毫米,眶高左側為28.7毫米,佑側為29.0毫米,眶指數左側為68.3,右側為67.3,全屬矮眶型。

鼻特徵

柳江人的鼻短而寬。鼻長45.8毫米,鼻寬26.8毫米,鼻指數58.5,屬最寬鼻型。鼻骨大而寬,鼻樑稍凹。柳江人頭骨的鼻根寬為10.6毫米,由鼻骨脊到此弦的最小高度為3.0毫米,因而鼻根高寬指數為28.3。在現代中國人中,男性的鼻根寬平均為7.6毫米,女性平均為7.0毫米,所以柳江人頭骨的鼻根寬比任何現存的人種為寬闊。由此,表示柳江人頭骨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柳江人頭骨化石柳江人頭骨化石
柳江人頭骨雖屬中頭型,但在中頭型的下限,接近於長頭型。前囟的位置較現代人的為後。眉嵴相當粗壯,額部稍向後傾斜。面部短而寬,眼眶也相應地矮而寬。柳江人頭骨面部的鼻顴角為143.5度,介於蒙古人種與澳大利亞──尼革羅人種之間。鼻根寬指數(23.9)很低,屬於澳大利亞──尼革羅人種範圍之內。但是,總的來說,柳江人屬於蒙古人種的系統。柳江人頭骨屬中頭型。顴骨較大而前突。鼻骨低而寬,鼻樑稍凹,鼻根點並不低陷。鼻梨狀孔下像不成銳緣而低凹。鼻前窩淺。鼻前棘小。犬齒窩不明顯。齒槽突頜程度中等,上門齒呈鏟形,這些都是蒙古人種的性質。

晚期智人說

根據中國著名古人類學家吳汝康的研究,柳江人與山頂洞人一樣,一方面保留有一些相對於現代人類原始的特徵,另一方面已經具有了一系列現代蒙古人種的特點,表明柳江人是正在形成中的蒙古人種的一種早期類型。多年來,吳汝康對柳江人化石研究的特徵描述、數據及一些看法一直被用作論證柳江人演化地位的主要依據。吳汝康認為,柳江的全部人骨化石可能屬於同一個中年男性個體。生物分類上歸於晚期智人,並認為柳江人是中國以至整個東亞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的晚期智人。然而,由於柳江人化石系非專業人員發現,其出土的確切層位一直不清楚,加之對該地點年代測定的不同數據相差較大。
晚期智人(新人)復原圖晚期智人(新人)復原圖

早期智人說

一些學者從柳江人頭骨的形態特徵,頭骨的顱蓋高指數和前囟位指數,前囟角和額角等判斷,認為柳江人可以確定屬早期智人類型,較周口店的山頂洞人和四川資陽人為原始,是迄今在中國以至整個東亞發現的最早的新人化石。從形態特徵上判斷,柳江人為形成中的蒙古人種的一種早期類型,為迄今在中國以至整個東亞發現的最早的現代人的代表。
早期智人(古人)頭骨模型早期智人(古人)頭骨模型

壯族先民說

中國著名民族學家黃現璠認為:“柳江人所在的區域,恰好是壯族先民的活動地域,也是今天壯族的聚居地區。基於此,壯族是這些古人類的後裔之—。”(引自黃現璠等著《壯族通史》)
柳江人後裔-現代壯族帥哥美女柳江人後裔-現代壯族帥哥美女

中國人祖先說

一些中國科學家對埋藏柳江人頭骨化石的地層進行了年代測定,他們提出,現代中國人的祖先更可能源於中國,而不是以前研究者認為的非洲。 儘管古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觀點在學術界基本一致,但對於現代人的起源問題卻有激烈的爭論。具有解剖學上現代人特徵的柳江人-現代中國人的祖先,比人類學家原先所認為的要早。科學家通過對柳江洞內的堆積物進行詳細研究表明,柳江人可能生活在距今7萬年至13萬年之間或更早,而不是原先所認識的3萬年。 中國最早的古人類化石是170萬年前的元謀人牙化石,在中國出土的各時期的古人類化石都有共同特徵,這表明至少170萬年以來,中國人的進化過程是連續不斷的。但由於缺少5萬年至1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證據,使這種連續性出現了缺環。所以基因研究者認為,東亞地區的古人類在這個時期滅絕了,非洲現代人遷移入亞洲並取代原有人。

日本人祖先說

日本有關專家研究認為,日本人的祖先可能是“柳江人”的一個支系。1984,《科學之春》雜誌第一期刊載日本東京大學人類學教授植原和郎一篇題為《日本人起源於中國柳江?》的文章。文章稱,“到目前為止在日本所發現的人骨化石形態都是矮個子,類似中國柳江人,特別是港川人簡直跟‘柳江人’像極了。許多日本人類學家認為日本人的起源要到中國南方去找。”
柳江人後裔-現代日本人柳江人後裔-現代日本人
1994年“中日古人類與史前文化淵源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柳召開,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台灣以及日本、越南、韓國、美國等地的專家學者歡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古人類的淵源關係。這是一次綜合多年考古發現與經驗的世界性大會。與會學者通過多方論證,

測定數據

應當指出的是,對柳江人年代的測定數據,均不是來自人骨化石本身,它要么來自地層,要么來自伴生的哺乳動物的骨化石或牙齒化石,故都是間接年代。嚴格地說,柳江人究竟有多古老,尚難定論。此外,柳江人化石並非正式考古所得,是農場工人挖岩泥時得到的,它的確切出土方位並不明朗,所測數據不一定能準確地反映柳江人的生活年代。正因為此,所以原思訓等提供的年代數據並未被古生物學界全部採納,僅僅作為參考數據,還得參照地層、古生物學、人類化石形態特徵以及同期其他古人類遺址等多方面的考量,來考慮柳江人的生存年代,一般認為這一年代在距今3-5萬年間。
柳江人用石片石器柳江人用石片石器

年代分岐

古生物學界對柳江人年代的認定還存在分岐。但認定它存在於距今7-13萬年或更早的研究人員卻斷定這些年代是具有可靠性的,因為他們採用的鈾系測年法,“被公認為是一種最成熟、可靠的新方法”。所謂“鈾系法”,是指“新生碳酸鹽岩鈾系測年法”。我國有些學者曾利用此法測定與柳江人地點鄰近的柳州白蓮洞人遺址,結果與用碳14法所測出的年代相差甚遠,竟把白蓮洞人牙化石年代從距今3-4萬年提前到16萬年前,他們還測定了柳江人化石地點的地層,認為柳江人不少於16萬年。須知,在這個年代,柳江人生活的溶洞尚未形成,這顯然是不符合邏輯的。另外,如果承認柳江人和白蓮洞人生活在16萬年前,那么它勢必成為化石智人的早期代表,但它在形態特徵上卻與華南地區已知的化石智人早期代表馬壩人差距太大,柳江人是現代型,馬壩人接近猿人型,這同樣是不合邏輯的。綜上所述,我們不能認為這種“鈾系法”測出的年代一定可靠,任何一種測年法都需要經過多方的驗證。

最新研究

200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博物館南京師範大學、中科院古脊椎所合作進行的廣西“柳江人”研究已取得突破性進展,根據最新的年代測定,“柳江人”的年代大幅前移到7萬年以前,這將對現代人(晚期智人)起源的“多地區連續演化說”提供最可靠的依據,而過去認為“柳江人”的年代不早於2萬年前。
根據2008年7月17日的科學時報關於柳江人頭蓋骨最新研究的詳細報導,此次對柳江人頭骨進行的CT 掃描和三維重建,為研究人類大腦演化及柳江人在人類進化中的地位,提供了新的信息。通過與北京周口店及世界範圍內的其他古人類化石以及現代人顱內模的比較,顯示柳江人腦多數特徵與現代人相似,如長而寬的腦型,額葉寬闊飽滿,腦較高,頂葉加長;少數特徵與現代人不同而似早期人類,如枕葉後突程度較現代人顯著、小腦半球較現代人收縮。虛擬顱內模測量獲得柳江人的顱容量為1567 毫升,位於晚期智人的變異範圍而遠大於現代人的平均值。基於這些發現,研究者認為更新世晚期人類腦的發育程度具有某些原始特徵。表明柳江人屬於晚期智人,晚期智人平均腦容量在1400毫升左右 ,變異範圍在1300-1500之間。

重要意義

柳江人是中國乃至整個東亞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的早期智人化石或晚期智人化石。與之相距僅2公里的白蓮洞遺址,是一處包含了石器時代晚期經中器至新石器早、中期的史前遺址,其時間跨度今37000至7000年。兩者的相互結合對研究華南地區史前文化將起極大的促進作用。一般認為,“柳江人”是人類發展史上新人階段的人類遺骸,是迄今所知東南亞地區新人階段人類最早期代表;從遺存的頭骨和部分肢骨化石判斷其體質特徵,“柳江人”比藍田猿人北京猿人進步,但比“山頂洞人”和“資陽人”原始,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古人類
1976年許世友將軍視察“柳江人遺址”1976年許世友將軍視察“柳江人遺址”
中國著名人類學家、白蓮洞博物館創始人裴文中教授1985年為白蓮洞題詞:“中國可以成為世界上古人類學研究的中心,而廣西是中心的中心。”柳州則是這箇中心的集合點,這個點因濃縮“柳江人”、白蓮洞人、大龍潭人數萬年史前文化積澱而成為研究人類起源問題的熱點。
最近幾年,廣西自然博物館對“柳江人”地層進行了系統研究,在此基礎上,南京師範大學和澳大利亞南開普敦大學專家利用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最精確的測年法測定,“柳江人”的年代至少早於7萬年,這是目前我國年代最早的晚期智人。該研究成果可為我國現代人種的來源、出現時間、演化等疑點的澄清提供可信依據,並將對闡明全球範圍現代人起源與演化有重要意義。

柳江人遺址

柳江人遺址是一個不大的洞穴,縱深約100米,當地人叫“通天岩”,位於廣西柳江縣新興農場內,距著名的柳州市白蓮洞文化遺址(白蓮洞人)不到5公里。1963年3月2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委員會在山洞口前立碑,刻上“柳江人遺址”五個大字。將此洞列為自治區文物重點單位。並在洞口建鐵門上鎖保護。

相關記事

無名發現者

1984年,曾有人去採訪在桂林市人民政府退休的李殿(當時任新興農場場長),向他了解了發現化石的經過。他只是自己說他如何重視保護好這些人類化石,當具體問到是那幾個犯人發現的,他們是何方人士,多大年齡,犯何罪被勞改,是否因發現柳江人化石而立功受獎提前釋放。他都說記不得了。也許他年事已高,真的是記不清楚了!以致於發現柳江人化石者成為了無名者。

遺址屢遭破壞

離遺址不遠的山坡上建立了一個生產劇毒“砒霜”的化工廠。周圍的山坡,寸草不生,一片焦黃,嚴重的破壞了“柳江人遺址”周邊的自然環境!也許由於白蓮洞古人類洞穴博物館的建成開放,真正的“柳江人遺址”卻無人問津了!2001年7月以來,遺址連遭厄運,慘遭毒手:2002年8月12日,縣文物管理所的同志到遺址檢查時,發現遺址洞口的鐵門被盜走,好端端的標誌牌也被不法之徒打爛。獲悉這一不幸訊息,自治區副主席吳恆親自作出批示,要求當地政府儘快修復。可不到一個月,好不容易重新安裝的洞門再次被人撬爛鎖頭。同年3月27日下午,在柳江縣文體局副局長梁勇明、文物管理所所長韋仲凱的帶路下,一些專家冒雨來到了這一海內外皆知的聖地。來到洞口,韋所長拉開鐵門,從地上拾起不知何時被撬落在地的鎖頭……據韋所長了解,被盜走的鐵門聽說是被附近村民拿去做牛欄門板用了,至於標誌牌為何遭破壞不得而知。他們已將此案報給當地派出所,但一直沒有結果……手持電筒進入洞內,所有人都吃了一驚。只見洞內鐘乳石早已被人大量盜竊。在燈光的照耀下,斑斑駁駁的片片痕跡仿佛一處處帶血的傷口,訴說著古蹟剛剛遭受的摧殘……梁副局長說,縣裡很重視“柳江人遺址”修復工作,並於2002年12月拿出專款重新砌好了新碑石。但由於經費緊缺,一直以來遺址的保護工作仍不到位。對此,文物管理所所長韋仲凱一臉的無奈,他說幾年來文物管理所都向縣裡打報告,申請經費用以開展縣內文物的保護工作,可直到現在仍無著落。文物所共有5人,每人每月只有25元辦公經費,打電話都不夠。文管所也有請附近村民協助看守的想法,可還是因為沒有錢,無法提上議事日程。
柳江人洞的鐵門已被人撬開柳江人洞的鐵門已被人撬開
新興派出所的韋所長說,接到報案後,他們已派人深入調查,但仍找不到蛛絲馬跡。舊案未結,如今新案又發生,對此韋所長表示,儘快派人深入遺址及附近村莊查證,開展偵破工作。
既然“柳江人遺址”具有如此重大的歷史研究價值,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它,利用它,讓它發揮應有的社會價值?根據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山頂洞人遺址、雲南元謀人遺址以及陝西藍田人遺址的經驗總結,唯有開發才是最好的保護。
有關人士認為,“柳江人遺址”一再遭到破壞固然跟附近村民缺乏相關法律意識有關,但作為文物的管理部門,也應經常到文物所在地給附近村民宣傳有關法律法規,讓他們知曉保護文物的意義和重要性,從而達到自覺保護的目的,否則,門再堅固,也難不倒不法之徒。

風波

2007年10月26日(星期五),《柳州晚報》發表了一篇《日本人與“柳江人”同祖共宗》的記者評論文章,該文十分詳細地從各個層面科學加理性地分析了日本人與‘柳江人’同祖共宗的命題。報紙一經刊出,社會輿論大嘩,甚至招來了一些網友的叫罵。在網上,這些人不理智地要求柳州晚報公開道歉並極盡詆毀之能事,根本不願承認柳州人與日本人共祖這一事實。被情緒沖昏頭腦的他們不知道,這一科學的研究考古發現,並不涉及民族仇恨,並不涉及中日戰爭歷史遺留問題,而是地地道道的科學成果,必須尊重這一科學結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