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民間傳統山歌

柳城民間傳統山歌有名的歌圩有:東泉對河禮堂碼頭歌圩、太平壯歡歌圩、大埔老市場歌圩、古砦仫佬族鄉歌圩等。以東泉對河禮堂碼頭歌圩最為出名,每圩日均有觀眾1000人以上。

柳城人唱山歌能做到見景唱景,見人唱人,遇事唱事,信口唱來,應付自如,生動感人,寓教於樂,比喻貼切,生活味道極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柳城民間傳統山歌
  • 性質:傳統山歌
  • 每圩日均:有觀眾1000人以上
  • 時間:1997年
曲目特徵,表演案例,

曲目特徵

柳城民間傳統山歌具有以下特徵:
⑴鮮明的時代性。柳城民間傳統山歌能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可謂是與時俱進,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隨著歷史的進步而不斷地賦予新的內容,如土地改革時期唱的“土改政策歌”,改革開放後所唱的農村新面貌山歌及“計畫生育山歌”、“廉政山歌”“稅法宣傳”等等。
⑵多樣的民族性。柳城是多民族居住區,柳城傳統山歌以黃三弟、方壽德、黃亞橋師徒三代歌王用柳州方言唱的漢族山歌都出自壯族地區柳城縣域,具有壯族文化個性,是柳城傳統山歌的代表。用壯族語言唱的太平壯歡、仫佬族語言唱的仫佬族山歌,客家方言唱的客家山歌,都體現了當地民族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在曲調和語式上都具有當地民族的特徵。
⑶明顯的地域性。柳城民間傳統山歌具有明顯的南方山歌特徵,句式整齊、格式相對固定、嚴謹、平仄規範、激烈的對唱競技特點是北方所沒有的。柳城民間傳統山歌在當地廣泛流傳,山歌手遍布融江兩岸,山歌分布柳城全境。民間歌王黃三弟和廣西歌王方壽德就產生在柳城,民間有“天上劉三姐,人間黃三弟”之說。說起唱山歌,人們就自然地想起生於柳城的當今民間歌王黃三弟和廣西歌王方壽德、黃亞橋,柳城成為歌王的“搖籃”。不同民族用不同的語言唱山歌,只要你聽歌手唱歌,就能準確說出他屬那類山歌了。
⑷廣泛的民眾性。柳城人愛唱山歌,愛聽山歌。無處不唱山歌,無事不唱山歌。歌手和聽眾都來自於平民百姓。有眾多的歌手和廣泛的聽眾。柳城逢圩有山歌,以歌傳情,以歌會友,以歌明理,成了當地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
⑸口頭創作的即興性和激烈的競技性。即興創作不用打底稿,開口便唱,信手拈來,見人唱人,見景唱景,出口成歌,歌手思維反應極其敏捷,對歌時往往是對方歌聲剛停,這邊歌聲接著就起,中間沒有停留空間的餘地,你來我往,唇槍舌戰,各不相讓,場面異常激烈。

表演案例

例如:1997年10月18日在來賓舉行的全區電視歌會決賽時,歌王方壽德與河池地區隊的山歌對唱:
河池隊:打完兵仔還剩將,煉完鐵水還剩鋼;
打完老鷹剩老鳥,今天輪到打歌王。
歌 王:河池老弟你莫狂,莫要出手打歌王;
你是豆腐做門坎,輕輕一踩就成漿。
山歌歌詞押韻,結構嚴謹,比喻貼切生動,風趣幽默,常引發聽眾的陣陣歡笑,這種激烈的競技特徵為民歌中所獨有,可謂是民俗文化中的瑰寶,是廣西民歌中的奇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