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海燕

柯海燕(1928-1948),女,原名柯久香,乳名阿仔,曾化名蘇淑英、小蔡,福建省屏南縣長橋鄉柏源村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柯海燕
  • 別名:柯久香;阿仔,蘇淑英、小蔡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省屏南縣長橋鄉柏源村
  • 出生日期:1928 
  • 逝世日期:1948
  • 職業:中共福州市委電台報務員
  • 畢業院校:古田縣平湖私立育英國小
  • 主要成就:政府追認柯海燕為革命烈士
  • 原名 :柯久香
人物生平
1928年出身於貧寒的教師家庭,幼年喪父。
1939年在舅父資助下進入古田縣平湖私立育英國小插班讀四年級。其時,中共地下黨組織以育英國小為據點開展革命活動。1940年,年僅12歲的柯久香就參加了革命活動,從事交通聯絡工作。
1941年秋,13歲的柯久香在育英學校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2年夏,柯久香從育英國小畢業後回到家鄉。是年冬,因家庭經濟拮据,母親無奈之下想把柯久香賣給人家做童養媳。柯久香為逃避這個命運,喬裝離家出走來到了古田,化名蘇淑英,以鳳埔國小教師的身份為掩護,在地下黨組織領導下參加抗日救亡活動。
1943年4月,柯久香由黨組織安排來到福州,在煙臺山黨的秘密聯絡站從事秘密工作。不久選調中共福建省委電台學習發報業務,結業後調任中共福州市委電台報務員。
同年秋,由於叛徒出賣,電台被敵破獲,柯久香因來不及轉移而被捕,押送上饒集中營關押,繼而轉入軍統管理的三元(今三明市)“感化院”接受“感化”教育。
在獄中,柯久香歷經威逼利誘和酷刑摧殘,以頑強的革命信念與敵人進行機智勇敢的鬥爭。她堅稱自己年幼無知,被人拐騙到福州當家庭傭工,始終沒有暴露自己的政治身份。由於缺少證據,國民黨特務多次審訊無果後,根據她愛好文藝的特點,在“感化院”的“抗建劇團”從事文化活動。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以“輕犯”釋放柯久香以搪塞共產黨方面和國際視聽。
柯久香於1946年夏輾轉來到福州,化名柯海燕進入陶淑女子中學讀書。
同年10月與黨組織接上關係,重新投入革命鬥爭,積極組織組織學生愛國運動,宣傳人類解放思想,配合校外開展“反內戰、反迫害、反飢餓”鬥爭。
她的活動引起了國民黨特務的注意,1947年夏,黨組織發現國民黨特務在秘密監視柯海燕後,當即通知柯海燕轉移。柯海燕不動聲色地做好安排,深夜越牆離開陶淑女子中學,轉移到設在福州北郊新店鎮的聯絡點,化名小蔡,聲稱是聯絡點交通員陳茂容的表妹,以護理陳茂容分娩為掩護,在當地從事婦女工作。
1948年3月調到閩浙贛區黨委城工部工作,在閩侯縣尚乾鎮建立秘密聯絡點,負責收集情報並溝通城工部與閩侯山區游擊隊的聯繫。
1948年4月因“城工部事件”牽連,在閩侯縣虎頭山游擊區受到審查並蒙冤罹難。
1956年黨中央重新審理“城工部”事件後為被錯殺的同志平反,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認柯海燕為革命烈士。
但柯海燕因隱名參加革命鬥爭,一時未查清她的家庭情況。
直到1964年4月13日,屏南縣人民委員會在反覆核查後確認柯海燕的身份,對柯久香烈士的家屬給予憮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