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列然

柯列然是原抗戰時期國際援華醫療隊隊員,羅馬尼亞人,1975年1月13日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柯列然
  • 國籍:羅馬尼亞
  • 出生地:羅馬尼亞
  • 逝世日期:1975年1月13日
1939年,他回響國際紅十字會的號召,隨國際“援華醫療委員會”赴中國支援抗日戰爭;並動員其妻子柯芝蘭於1941年赴中國與他並肩作戰。1944年,柯芝蘭在救治傷員中感染了傷寒不幸逝世。1945年抗戰勝利後,柯列然繼續留在中國,承擔聯合國救濟總署河南分署醫務救治工作,並與當時的中國護士趙婧璞相識相戀,1946年底兩人結婚。此後,柯列然克服種種困難,千方百計向解放區轉運醫療物資,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 “他常常說‘中國是我的第二故鄉’。中國有‘入土為安’和‘落葉歸根’的說法,安葬在中國,也是柯列然大夫的願望。”柯列然遺孀趙靖璞女士告訴記者。 在位於宛平醫院原址的一個社區里,記者採訪了這位88歲的老太太。精神矍鑠的她,雖頭髮已經花白,但思維十分清晰,在採訪中,她或笑,或沉思,或流淚。 1939年,為支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國際“援華醫療委員會”籌集藥品和醫療器械到達香港,宋慶齡親自會見了這支醫療救援隊。柯列然就是這支隊伍里的成員。 1941年,在他的動員下,妻子吉澤娜·柯列然(中文名柯芝蘭)也毅然赴中國與他並肩作戰。他們不顧生命安危,在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河南、湖北等戰區搶救和治療負傷的抗日戰士,治癒了大量傷病員。1944年3月,柯芝蘭在雲南建水搶救傷員時,因感染延誤了治療時間,最終病倒在手術台前,年僅39歲。當時的抗戰部隊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1945年日本投降後,柯列然仍留在中國,在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河南分署工作,並結識紅十字醫院護士趙靖璞。 “他與眾不同,經常穿著布鞋。他把聯合國的藥物送到難民區,完全不顧及當時流行的各種疾病會危及生命。”趙靖璞說,每一次出差回來,他都灰頭土臉,因為道路泥濘,路上又有危險。 1946年聖誕節兩人結婚。婚後,柯列然通過趙靖璞和其他關係與解放區救濟總會取得聯繫,克服重重困難,千方百計將籌集到的醫療物資轉運到解放區。 1948年柯列然結束援華工作回到羅馬尼亞內政部和衛生部工作。他在中國的工作,得到了羅馬尼亞共產黨的高度評價。“回國後,他仍念念不忘中國,只要是和中國有關的工作,他一定積極去爭取,努力做好。”趙靖璞說。 宋慶齡曾兩次會見柯列然,代表中國人民感謝柯列然大夫“給予我們的幫助和為我們所做的犧牲”,稱柯列然為“與中國有同志、朋友和親屬三重關係的白求恩式的共產主義戰士”。 1975年1月13日,柯列然在羅馬尼亞逝世。11年後,趙靖璞攜其骨灰回到中國,並將之安置在上海顓橋寢園骨灰停放處。近幾年來,讓柯列然的骨灰入土為安的心愿一直縈繞在老太太的心頭。 經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安排,最終確定於12月26日——柯列然的誕辰日,在上海宋慶齡陵園國際友人墓地安葬柯列然骨灰。
柯列然墓
柯列然墓柯列然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