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巴比奇

查爾斯·巴比奇(英語:Charles Babbage;1791年12月26日—1871年10月18日),英國數學家、發明家兼機械工程師。由於提出了差分機與分析機的設計概念,被視為計算機先驅。1828年至1839年,巴比奇曾在劍橋大學擔任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Lucasian Chair/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人物生平
查爾斯·巴比奇(charles babbage)被稱為現代計算機的鼻祖。
英國數學家巴比奇在19世紀20~30年代設計了差分機和分析機,在分析機的模型中,他取得令人驚嘆不已的成就。他的機器在設計上有三個組成部分:一是用來儲存數據信息的地方,他名之為“倉庫”(thestore);二是進行數據運算處理的地方,叫“工場”(themill)。就像一個家具生產廠一樣,不是把所有的木料都放在倉庫,木匠用一根跑過去取一根。這樣跑來跑去肯定會影響工作。於是可以先取一部分木料放在他身邊,用完一根順手就拿另一根,但是木料又不能從倉庫搬來的太多,否則就礙手礙腳,這就需要在“倉庫”和“工場”間有一個調度,巴比奇稱之為“控制桶(controlbarrel)”。巴比奇的設計奠定了今日電腦的基本構架,“倉庫”自然相當於今天的記憶體(暫存器);“工場”則是計數器;“工場”和“控制桶”相當於控制計數的中央處理單元即通常所說的cpu。
巴比奇對這一先進的設計思想自己並未形成書面文字。1840年,他去義大利,在都靈把他的設計方案詳細講給幾位也熱衷於計算機設計的人聽,其中一位叫米納布里(l·menabrea)的工程師,把巴比奇的話記了下來,並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瑞士的一家刊物上。這是第一篇有關巴比奇計算機設計大綱的文章。米納布里後來又從政,成為新統一的義大利的首任總理。
查爾斯·巴比奇一生的後四十年都致力於發展一部“會分析的機器”,這部機器只要藉助人力開啟電源、輸入資料,就可以在不須人類指示的情況下,做各種數學運算。這部分析機器的機械與槓桿裝置雖然不盡美觀,但其功能之複雜卻令人匪夷所思。它和現代電腦一樣包括四個部分:記憶體、運算部門、控制中心和輸出入中心。這部機械怪獸受控於許多打孔紙卡。他的研究計畫,可謂一項歷史性嘗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