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青黴病

柑橘青黴病,是一種柑橘出現的變質病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柑橘青黴病
  • 外文名:Citrus blue mold
  • 危害部位果實
  • 病原:青黴病
基本信息,病害症狀,病原特徵,侵染循環,發生因素,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簡介 青黴病主要為害貯藏期的果實,但也可以為害田間的成熟果實。
柑橘青黴病柑橘青黴病

病害症狀

發病初期果皮軟化,水漬狀褪色,用手輕壓極易破裂。此後在病斑表面中央長出許多氣生菌絲,形成一層厚的白色霉狀物,並迅速擴展成白色近圓形霉斑。接著又從霉斑中部長出青色或綠色粉狀物,即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由於外緣由菌絲組成的白色霉斑擴展侵染快,青、綠色粉狀毒生長慢,所以在後者外圍通常留有一圈白色的菌絲環。病部發展很快,幾天內便可擴展到全果濕腐。桔園發病一般始於果蒂及臨近處,貯藏期發病部位無一定規律。
柑橘青黴病柑橘青黴病

病原特徵

青黴病菌學名為Penicillium italicum,病菌分生孢子梗無色,具隔膜,尖端數次分枝,呈帚狀,孢梗大小(40.6~349.5)?m×(3.5~5.6)?m、孢子小梗無色,單胞,尖端漸趨尖細,呈瓶狀,大小(8.4~15.4)?m×(4~5)?m。小梗上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單胞,無色,近球至卵圓形,近球形者居多,大小(3.1~6.2)?m×(2.9~6)?m。綠霉病病原為青黴屬的指狀青黴菌P.digitatum (Fr.)Sall.病菌分生孢子梗與前種相似,大小(46.4~4462)?m×(3~7.3)?m;孢子小便單胞,無色,中寬,上下稍狹細,呈細長紡錘形,大小(14~21)?m×(3.9~5.3?m。小梗上分生孢於3~6個串生;分生孢子單胞,無色,卵形至圓柱形,大小(4.6~10.6)?m×(2.8~6.5)?m。

侵染循環

青黴病的病原遍布全球,一般腐生在各種有機物上,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隨氣流傳播,經傷口侵入柑桔果實。在貯運期間,也可通過病健果接觸而感染。果實腐爛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被空氣中的水氣吸收產生稀碳酸而腐蝕果皮,並使果面PH呈酸性環境,促進病菌加速侵染,更導致大量爛果。

發生因素

(1)溫度和濕度:青黴菌生長溫區為3~32℃,以18~26℃最適,綠黴菌最適生長溫度為26~27℃,略高於前者, 所以貯運中前期多為青黴菌,腐果後釋放出生物熱能,促使果堆溫度升高,後期綠霉病發生重。二者在相對濕度達95%以上時發病迅速。
(2)傷口:蟲傷和採運過程中機械損傷,利於分生孢子萌發侵染。空氣中的細菌從傷口侵入造成傷部腐爛產酸,促進青、綠黴菌的繁殖。
(3)貯運管理:果實採收後,水份含量大,呼吸作用末停,釋放的生物熱多。如現采現包裝,即予貯運,造成果群中溫高濕度大,利於病菌侵染為害。

防治方法

①適時細緻採收,避免產生傷口。雨後和露水未乾時不採果。采果、運輸、采後果實處理整個過程均應避免機械損傷,減少病菌入侵的傷口。入庫貯藏的果實成熟度有八成採收為適宜。
②對貯庫進行嚴格的消毒。一般貯果前半個月,用4%漂白粉的澄清液噴灑庫壁和地面。也可用硫磺粉進行熏蒸,每立方米貯庫用10克,密閉熏蒸24小時。湖南羅永蘭等報導採用稻田殺菌劑30%稻病寧作貯存消毒,對柑橘青黴病的抑菌作用最強。甜橙貯藏適溫3~5℃,寬皮柑橘5~8℃,相對濕度80%~90%。
③使用防腐劑處理果實。計畫貯藏的柑果採下後即用藥浸果(時間約1分鐘),藥劑可用:雙胍三辛烷基苯硫磺鹽40%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萬利得1000-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有很好的防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