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炭疽病

柑橘炭疽病

炭疽病是柑橘最常見的病害,它具有危害廣和危害時間長的特點,主要危害葉片、枝條、花、果實和果柄,常造成蜜橘和橙類等柑橘品種大量落葉、枝條枯死、大量落花、落果和果實腐爛。在條件適宜的地區,可常年危害柑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柑橘炭疽病
  • 別名:炭疽病
  • 病原中文名盤長孢狀刺盤孢
  • 病原拉丁學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 病原類型:真菌
  • 主要危害作物:柑橘
  •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枝梢、果實,苗木、花及梗
為害症狀,發病特點,發病規律,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常引起大量落葉、落果、枝梢枯死和樹皮爆裂,嚴重時可致整株死亡。在果實貯藏運輸期間,還會引起大量腐爛。炭疽病可發生於柑橘樹地上部的各個部位。
葉片症狀:葉上病斑多出現於葉緣或葉尖,呈圓形或不規則形,淺灰褐色,邊緣褐色,病健部分界清晰。病斑上有同心輪紋排列的黑色小點。在不正常的氣候條件下和栽培管理不當時,葉部有時發生急性型病斑。一般從葉尖開始並迅速向下擴展,初如開水燙傷狀,淡青色或暗褐色,呈深淺交替的波紋狀,邊緣界線模糊,病斑正背兩面產生眾多的散亂排列的肉紅色黏質小點,後期顏色變深暗,病葉易脫落。
枝梢症狀:多自葉柄基部的腋芽處開始,病斑初為淡褐色,橢圓形;後擴大為梭形,灰白色,病健交界處有褐色邊緣,其上有黑色小粒點。病部環繞枝梢一周后,病梢即自上而下枯死。嫩梢有時會出現急性型症狀,常自梢端3~l0厘米處突然發病,狀如開水燙傷,呈暗綠色,水漬狀,3~5天后凋萎變黑,上有朱紅色小粒點。
花朵症狀:雌蕊柱頭被侵染後,常出現褐色腐爛而落花。
果實症狀:幼果發病,初期為暗綠色不規則病斑,病部凹陷,其上有白色霉狀物或朱紅色小液點。後擴大至全果,成為變黑僵果掛在枝梢上。大果受害,有乾疤型、淚痕型和軟腐型3種症狀。乾疤型以在果腰部較多,圓形或近圓形,黃褐色或褐色,微下陷,呈革質狀,發病組織不深入果皮下;淚痕型是在果皮表面有一條條如眼淚一樣的,由許多紅褐色小凸點組成的病斑;軟腐型在貯藏期發生,一般從果蒂部開始,初期為淡褐色,以後變為褐色而腐爛。
果梗症狀:果梗受害,初期褪綠,呈淡黃色,其後變為褐色,乾枯,果實隨即脫落,也有的病果成僵果掛在樹上。
苗木症狀:常從嫩梢頂端第一、二葉開始發生燙傷狀症狀,以後逐漸向下蔓延,嚴重時整個嫩梢枯死。有時也會從嫁接口處開始發病,病斑深褐色,其上散生小黑點。

發病特點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孢盤在病部越冬,以分生孢子作為初侵與再侵接種體,借風雨和昆蟲傳播,從氣孔或傷口侵入致病。病菌具弱寄生性和潛伏侵染特性,即病菌入侵寄主後可處於休眠狀態而不顯症,只有當寄主組織活力下降或衰退時才表現症狀。
高溫多濕的天有利發病;冬春植株受凍或受旱;或柑橘園受澇;或園土粘重、土層淺薄、有機質含量低;或偏施過施氮肥;或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皆易降低植株抗逆力而易發病。通常以甜橙、椪柑、蕉柑、溫州蜜柑、檸檬、紅桔、年桔等品種發病較重。同一感病品種的發病輕重又跟樹勢強弱有密切關係。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在病部組織內越冬,病枯枝梢是病菌主要的侵染來源,次年春天產生分生泡子,由風雨或昆蟲傳播。高溫多雨的季節發生嚴重。冬季凍害較重及早春氣溫低、陰雨多的年份發病也較重。受凍害和栽培管理不善、生長衰弱的幅樹發病嚴重。過熟、有傷口及受日灼的果實容易感病。

防治方法

應採取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為主的綜合治理措施。
(1)改善果園管理。做好肥水管理和防蟲、防凍、防日灼等工作,並避免造成樹體機械損傷,保持健壯的樹勢。剪除病蟲枝和徒長枝,清除地面落葉,集中燒毀。
(2)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活力。深翻改土,增施有機肥磷鉀肥,避免偏施過施氮肥;整治排灌系統,做好防澇防旱防凍防蟲等工作。
(3)冬季剪除病枝病葉,收集燒毀,消滅越冬病原。
(4)清理落葉枯枝後噴1-2次殺菌劑,每10天左右一次。藥劑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代森銨水劑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多菌靈800倍液等,均有一定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