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田

架田

在沼澤中用木樁作架,挑選菰根等水草與泥土攙和,攤鋪在架上,種植稻穀,叫架田,亦稱葑田。這樣種植的作物飄浮在水面,隨水高下,不致淹沒。宋、元時,江南、淮東和兩廣就有這種架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架田
  • 拼音:jià tián
  • 解釋:種植莊稼
  • 出處: 《農書
基本信息,出處,示例,

基本信息

【拼音】:jià tián

出處

王禎農書》卷十一:“架田。架,猶筏也,亦名葑田…… 江 東有葑田,又 淮 東、二 廣 皆有之。 東坡 《請開杭之西湖狀》謂‘水涸草生,漸成葑田’。考之農書雲,若深水藪澤,則有葑田,以木縛為田丘,浮系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種藝之,其木架田丘,隨水高下浮泛,自不淹浸。”

示例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二節:“ 江 南大湖中有茭、蒲等,年久、根從土中衝出,浮於水面,厚數尺,可延長几十丈,在上面施種,即可生長,稱為‘葑田’。後來,農民進一步作木排,在上面鋪泥,種植莊稼,稱為‘架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