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蠅科

果蠅科

雙翅目環裂亞目有縫組無瓣類中的1科。體小,複眼紅色,觸角第3節圓形或橢圓形,觸角芒羽狀、櫛狀或具分枝毛。前緣脈具 2個破摺痕。亞前緣脈細弱,臀室小。世界性分布,目前已知約2500餘種,分隸於橫眼果蠅亞科與果蠅亞科的57屬;中國迄今有記錄者計17屬180餘種。

基本介紹

特徵,習性,意義,

特徵

成蟲體長一般3~4毫米,淡黃至黃褐色(見圖)。複眼具光澤,裸或被微毛。額部具側額鬃3對,下方的1對遠離眼緣,指向前方;上方的 2對指向後方,距眼較近。後頂鬃端部會合,單眼鬃、內外頂鬃各1對,髭1~2根。喙短曲,口器舐吸式。中胸盾片具縱行排列的細剛毛2~10行;背中鬃2對,中側鬃缺如;小盾片背面光潔,具小盾鬃2對。後足脛節常有端前鬃。翅透明,有時具淡褐或褐色斑紋;前緣脈2個破摺痕,分別位於肩橫脈和r1脈之末端;亞前緣脈細弱、退化不全;第二基室與中室聯合或有橫脈隔開。腹部狹小,雄性抱器具齒,雌性產卵器骨化較弱。卵小而橢圓,白色,背側有2~10個絲狀物或2個膜質突起。幼蟲淡色,蛆型,頭和口器均退化,頭的大部縮入胸內,主要部分為頭咽骨,露於外面的僅為一尖細的頭節和一對口鉤,用其搗爛食物,然後吸取汁液;口鉤內緣上齒的數目可隨齡期的不同而變化,一般1齡有1齒,2齡有2~3齒,3齡有9~12齒;體分12節,除頭節外,胸部3節,腹部8節,每節的背腹面常有微小的鉤形突,後端有2個肉質突起和成對的後氣門。蛹為圍蛹,圓筒形,前氣門和後瘤突發達。
果蠅科果蠅科

習性

成蟲常見於熟透的瓜果及腐敗植物上,舐吸糖蜜物質以補充營養,並產卵於發酵爛果的表面,每雌產卵量在200~700個左右。幼蟲喜孳生於腐爛的果實、垃圾或醋缸等場所,多數以爛果中的酵母為食,少數有潛葉、潛莖的習性或捕食蜘蛛卵及介殼蟲。幼蟲經由 3齡發育成熟進入蛹期,再經若干天后羽化成蠅。果蠅的生活周期一般較短,完成1個世代所需的時間,視種類和生態環境而異。產於中國華南諸省的黑腹果蠅,多發生於瓜果攤、廚房及倉庫等發酵場所;分布於東北的櫻桃果蠅常輕度為害蘋果。

意義

果蠅屬中的一些種類,尤其是黑腹果蠅自1900年以來,一直作為理想的動物遺傳學研究材料而著稱。在細胞遺傳學的發展史上,摩爾根學派由於選用了果蠅作為動物試驗材料,而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果蠅易於飼養,繁殖快,生活史短,具備動物遺傳學研究材料所需要的條件;在飼養過程中,它能自發地和不斷地出現大量變種,從而為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同時,它的細胞染色體數目僅為8個,4對染色體(3對大型和1對小而圓點形染色體)的形態、大小及著絲點位置等均易於區別,特別是幼蟲唾腺細胞保留期間的多線染色體,其體積不僅比一般細胞染色體大百餘倍,而且沿著其長度又帶有大小深淺不同的橫紋斑,把染色體的不同區域標記起來。鑒於果蠅的這些優點,極大地促進了細胞遺傳學的飛速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