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光法師

果光法師

果光法師,俗姓李,名繼金,法名果光,號法潤,山東鄆城人。1969年12月生於佛教家庭,父親勤勞智慧,母親賢淑善良,雙雙悲天憫人,樂善好施,在當地頗有名望。大和尚排行老大,自幼素食,隨母禮佛誦經,耳濡目染,對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也養成端正、慈悲、純樸的優良品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繼金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東鄆城人
  • 出生日期:1969年12月
  • 法名:果光
  • :法潤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成就,文化交流,

人物簡介

果光法師,俗姓李,名繼金,法名果光,號法潤,山東鄆城人。

人物生平

1969年12月生於山東鄆城一佛化家庭,自幼隨母吃齋禮佛。法師天性善良濕潤,禮敬鄉親遷讓玩伴,並以一顆悲憫之心,善待蟲蟻家畜。年齡略長,法師便在母親的影響下讀誦大乘經典,到了少年時代,對於佛法已經有了甚深的領悟。1988年9月,高中畢業的法師,發下“眾生無邊誓願度,佛道無上誓願成”的大願,隨順因緣的感召,在陝西耀縣大香山受正豎大和尚剃度出家。1989年,在正豎大和尚的推薦下,法師來到雲龍山興化禪寺,師從養熙老和尚嚴持戒律勤修三學。
1990年,在養熙老和尚的指點下,果光法師考入九華山佛學院。在佛學院學習期間,法師以優異的成績,穩重無私的作風,贏得了學僧們的擁護和喜愛。他不僅被推選為班長,並且連年獲得三好學僧的稱號,受到了學院院長仁德大和尚及聖輝大和尚的讚賞。畢業後,法師先後到武漢寶通禪寺、上海龍華寺、鎮江焦山定慧寺參拜了道根大和尚、明暘大和尚、茗山大和尚。在這些當代著名高僧的點撥下,法師對於大乘佛法的了義實相,更是心領神會契合道妙。
1992年8月法師學成歸來,擔任知客一職。養老明里暗裡對這位學成歸來的弟子,進行了細緻地試探觀察,兩年後便將寺院的管理工作交給了他。法師不負師命,於1994年10月制定了《徐州漢傳佛教寺院管理規定》,於1995年5月制定了《寺務管理小組章程》、《共住規約》等十六項規章制度。在協助養老管理寺院的同時,果光法師秉承著一貫精進修道團結大眾的作風,在僧俗兩界的交流溝通上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1996年2月,在宗教局領導、養熙老和尚以及四眾代表的一致推舉下,果光法師出任興化寺監院並任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同年5月恩師養老圓寂,時年27歲的果光法師,受命興化寺住持兼徐州佛教協會會長。當時的興化寺因在文革期間受到嚴重的摧殘,殿堂破敗房舍陳舊,更有一些廟產被地方單位占用。果光法師審時度勢,深思熟慮,制定了恢復與興建的具體實施方案。在取得各方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果光法師首先著手於寺院產業的回收。
1996年10月,經過與地方單位多次的友好協商,收回興化寺“洞天小廬”房產,並於次年依法為收回的廟產辦理了相關手續,保障了寺院產業的合法權益。接下來,法師開始按既定方案,有步驟有計畫地重修、擴建祖庭興化禪寺及下屬各區寺院。
1997年6月興化寺法堂大修竣工。
1998年11月興化寺大雄寶殿落成暨佛像開光,年僅29歲的果光法師升座方丈大和尚。
2001年4月,完成雲龍山興化寺、大士岩寺的總體規劃方案。
2001年12月興化寺大佛殿重修竣工。
2002年12月興化寺改擴建工程奠基,山門、天王殿、天橋、玉佛殿正式動工修建。
十年的歲月,近四千個日夜,果光法師人我兩忘,不知疲憊不畏艱難,不僅振興了興化禪寺這座1500多年的祖庭,同時開創了整個徐州地區各寺院道風純正,香火鼎盛的局面。一時之間,國內外僧俗前來參拜者絡繹不絕,徐州佛教迎來了近代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人物成就

果光法師在大興土木擴建寺院的同時,矢志不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大願。寺院的興建,道場的興盛,是為了更好地行持佛陀弘法利生的事業,普度眾生。從1996年開始,法師先後依照經典啟建各種法會,並升座宣講了《金剛經》、《地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彌陀經》、《心經》、《佛說八大人覺經》、《普賢菩薩行願品》等十多部經典。法師大力倡導人間佛教思想,破除迷信,樹立四眾弟子對佛法的正知正見。
為了推廣佛教文化,1997年,法師創刊《徐州佛教》雜誌,專門負責對外結緣經書和佛教宣傳,目前已結緣經書數百萬冊,結緣地區遍及除西藏之外所有省市,對於弘揚佛法,引導信眾正信正行,愛國愛教,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與時俱進的果光法師,思想開明,尊重科學,他先後指導弟子開通了徐州佛教網站、興化禪寺網站。把科技為佛法所用,把網路轉化為上弘下化的重要平台。
法師天資聰穎,在大乘經典的浸潤中,更是開顯本具的般若智慧。十幾年來,法師筆耕不綴,寫下了百萬字的修習日記,並將心得體會集腋成裘,出版發行了格言式文集《大道無言》,《雲龍山僧十說》,詩集《西行漫吟》、《禪月無聲》等。
2000年以後,法師先後在《甘露》、《洛陽佛教》、《人海燈》、《普陀山佛教》、《中國佛教藝術》、《中國詩詞》、《江蘇民族宗教》等刊物上,發表了《論快樂》、《論宗教與科學》、《論佛教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影響》等學術論文。從這些以佛教理論解讀人生與社會的文章中,不難看出,果光法師對佛法與生命的體悟,已經上升到更高更深廣的境界。
此外,法師還著有《論佛教的社會責任與社會價值》、《論佛教的人間性》、《論佛教的科學精神》、《論佛教在維護世界和平方面的現實選擇》、《論儒釋道三教的內在聯繫及相互影響》等論作,這些極具創新性的探討文章,在省內外的大型學術會議上,都曾被選拔出來進行交流研討。其中《論佛教在維護世界和平方面的現實選擇》一文,獲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徵文二等獎,《論現代傳媒與當代佛教》一文,在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徵文中榮獲蓮花獎。在法師所著書論中,部分寓意深刻,富含哲理的格言式禪語,被收錄到《中華名人格言》、《八榮八恥箴言錄》、《中外哲理名言》等知名書籍中。
探尋文史,西天取經
2004年,在徐州修行研習十五年的果光法師,對徐州佛教的歷史有了較深的認知。法師認為,東晉時期的法顯大師,從印度取經回國後,在彭城(徐州)建造了中國第一座,具有印度建築風格的佛寺——龍華寺。為了考證自己的見解,探尋徐州佛教寺廟、僧人的歷史文化,法師做出了一個令人震撼的決定——重走法顯路,實踐當年法顯、玄奘西行取經的壯舉。當年8月,法師組建徐州佛教考察團從徐州出發,途經40多座中印城市,翻越了祁連山、天山、崑崙山、唐古拉山,淌過流沙河、塔里木河、通天河、沱沱河,橫穿塔克拉瑪乾大沙漠。法師一行五人,歷經三十九天,行程四萬里,參訪了三十餘座古老寺廟,拜訪了眾多的專家學者,蒐集了大量法顯大師的資料。完成了徐州佛教史上乃至中國佛教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尋跡法顯”的重大佛事活動。在徐州百姓和國內外佛教界、學術界引發了熱烈關注和廣泛的稱許。在四萬里艱辛的跋涉中,法師與宇宙萬物、天地自然感應道交,對沿途佛教文化參悟深遠,一路且行且撰,遂成《西行漫吟》詩集。
2009年,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法師發表了《論徐州在中國佛教文化傳播中的歷史地位——中國佛教文化的傳播從徐州開始》一文,從中國第一個信佛的政府官員是徐州人、中國第一個佛教團體誕生在徐州、中國佛教文化的正式傳播是從徐州等七個方面,進行了有理有據地陳述,並通過大量的史實論證,確立了徐州是中國佛教文化最早的傳播中心,為中國佛教史上最新理論研究和重大發現,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慈悲濟世,服務社會
法師自幼悲憫好施,出家後更是遵循佛陀慈悲喜舍,解行並進普度眾生的教誨,在江蘇率先成立了弘法的專門機構----弘法慈善功德會,為徐州的扶貧、救災、教育、醫療、環保等工作募集善款,開展社會救助活動。
自1996 年起,法師率領四眾弟子,先後到徐州市、縣各社會福利院、聾啞學校、貧困鄉鎮及學校進行扶貧濟困、捐資助學、救助困難民眾、失學兒童7600多位,為各受災地區捐款百餘萬元。
十幾年來,在果光法師的帶動領導下,徐州佛教界開展各項愛心活動數百餘次,累計捐資約數百萬餘元,救助範圍涉及扶貧、助殘、救災、助學、支教、義診等各個方面。徐州佛教愛國愛教,慈悲濟世的道風,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肯定和讚譽。
苦心孤詣,墨印禪心
法師資質脫俗,文思超凡,在少年時代即現端倪。在文化藝術很難涉及的鄉間,法師大器天成,在無人領教的狀態下,誦經禮佛之餘,尤喜臨池磨墨,常為鄉親書寫春聯挽帳。法師隨手塗抹的山水花鳥,也被鄉親驚為真物。出家後,更是利用點滴時間,遍臨百家,取法乎上,寓佛法於書法中。由於法師少欲無憂,在書藝上能更直接地轉向精神境界,因此信手寫來,皆能骨氣深穩,格調清雅,意境空靈,深得僧俗兩界所推崇,並爭相寶之。
2012年11月24日,徐州藝術館舉辦了“禪墨三昧——果光法師書畫展”,展出法師近年來五十多幅書法、繪畫等作品。
2014年1月4日,中國藝術之鄉青州萬荷藝術館舉辦了為期五天的“墨印禪心——果光法師書畫展”。共展出法師書畫作品八十餘幅,開創了青州佛教題材書畫展之先河,為在當今全國書畫界反響強烈的青州書畫領域注入了清涼之風、般若之智及純正的佛教文化元素。
法師認為,在某種意義上,藝術與宗教有共同之處,都在探究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古往今來,很多僧侶藝術家在修行的道路上,通過書畫的研習,體驗人生與藝術的奧秘,同時開闊了禪門修行的路徑,打破了度化眾生的界限。
2012年1月,由果光法師擔任院長的江蘇省源緣書畫院,與中國第一書畫網、《中國佛教藝術》雜誌社、五台山佛教藝術研究院共同在徐州興化寺發起“中國禪畫藝術論壇”。以書畫悟道、弘道已成為興化寺文化傳承的一大亮點。
青燈書案,悠悠十餘載,禪心、佛心、書心已在果光法師心中融為一體。法師的水墨畫《林深何處鐘》,被《中國宗教》雜誌2011年第二期採用作封面,還有其他大量書畫作品,被編入幾十部書畫作品集及刊物。近年來,《書法報》、《民族美術》、《人民政協報》、《佛教文化》、《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美術報》等報刊及新聞媒體,紛紛對果光法師書畫藝術做了專題介紹。

文化交流

果光法師精進修持,踏實辦道,其德藝雙馨的聲名逐漸遠揚。每一年到興化寺參訪的社會各界知名人士,高達到三、四百人次。
隨著港澳及美英等國家來賓的參訪,法師才德的美名遠播海外,一些僑胞和境外佛教界人士紛紛邀請他出訪。
1997 年 10 月,“中韓日佛教友好交流會議”在日本的京都舉行,法師應邀參加。
2001年8 月,世界宗教文化交流研討會在台灣中台禪寺舉行,法師應邀隨大陸佛教交流團赴台參加。
2002年4月,中國佛教協會組團赴越南、寮國、高棉三國訪問,果光法師應邀參訪。
2002年10月,“中韓日佛教友好交流會議”在韓國的漢城舉行,果光法師又一次應邀出席。
2012年12月,果光法師隨江蘇省佛協和省宗教事務局到法國、德國、義大利、加拿大等國,進行佛教文化交流訪問。
通過與教內外各界機構與人士的友好往來,加強了佛教文化的交流,提升了徐州市的知名度,興化禪寺成為蘇北最大的佛教文化中心。
果光法師作為徐州市一位德才兼備的年輕僧人,他在佛教文化、慈善事業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不僅贏得四眾弟子的敬重,也得到當地政府部門和上級佛教協會的讚賞。他現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兼文化藝術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江蘇省緣源書畫院院長、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藝術顧問、山東省菏澤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徐州市人大代表、徐州市佛教協會會長、徐州市雲龍山興化寺方丈、淮安市慈雲禪寺方丈、徐州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徐州市詩詞協會副會長、九華山佛學院客座教授等職。
果光法師講究實修實證,實行實用,不尚空談,以道為依,以德為重。他以堅實的腳步,清淨的行持,引領四眾弟子走在“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大乘菩薩道之上,贏得了佛教界的認同和信眾的愛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