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連玉

林連玉

林連玉(1901年8月19日—1985年12月18日),出生於福建永春,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工作者、教育家。致力維護華文母語教育和積極爭取把華文列為馬來西亞官方語文之一。

林連玉為爭取華教地位和華族權益威武不屈,至死不渝,無愧為一名傑出的教育家、一位卓越的文化戰士,他因此被尊為馬來西亞的“華教族魂”。1987年起,每年12月18日林連玉的忌辰被定名為“華教節”。他曾寫詩云:“橫揮鐵腕批龍甲,怒奮空拳搏虎頭”,成為自己一生最好的寫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連玉
  • 別名:原名林采居
  • 出生地:福建永春
  • 出生日期:1901年8月19日
  • 逝世日期:1985年12月18日
人物經歷,教育背景,相關信息,主要作品,後世紀念,

人物經歷

林連玉林連玉
1924年00月,以破記錄成績畢業於集美學校師範部文史地系,受挽留在母校服務。
1927年00月,因時局動亂,學校關閉而南來,先後在霹靂愛大華及印尼爪哇任抹阜任教。
1931年00月,“因喜在報上發表文章,引起荷蘭政府的疑忌”,趁機離開任抹,應聘到
馬來亞巴生共和學校任教。改名“連玉”,從此沿用至去世。
1935年00月,在吉隆坡尊孔學校服務,直至1961年08月被政府驅逐離校為止,
再也沒有離開過尊孔(除了戰爭期間)。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南侵,參加雪蘭莪醫藥輔助隊,一度受傷。
1943年00月,在巴生而欖隱居避難,以養豬為生。
1945年00月,主持尊孔復校工作,把變賣豬只的錢全部投入尊孔的建設。
1946年10月,回中國奔父喪,這是他最後一次回中國。
1949年00月,推動吉隆坡華校教師公會成立。
1950年11月,出任吉隆坡華校教師公會主席。
1951年08月,反對《巴恩報告書》,促使教總成立。
1951年09月,申請正式成為馬來亞聯合邦公民。
1952年03月,促使教總積極參與教育部改編華校教科書的計畫,擔任諮詢委員。11月,
促成全馬華校董教代表大會,反對擬議中的新教育法令。
1953年04月,促成馬華教育“三大機構”,任“馬華教育中央委員會”副秘書。12月19日,
出任教總主席。
1954年08月,以教總名義提出列華語華文為官方語文之一;以教總名義向聯合國申訴,
請求關注馬來亞華人地位問題。
1954年11月,與馬華公會會長陳禎祿爵士聯手努力,使教育部要在華校開英文班,
把華校變英校的企圖不能得逞。
1955年01月,率領董教總代表團在馬六甲陳禎祿私邸與東姑阿都拉曼為首的巫統領導層會談,
以自治選舉前不提華文列為官方語文問題以便利聯盟競選,換取聯盟答應若執
政將廢除《1952年教育法令》,重新釐訂對各民族公平合理的教育政策,並增
加撥款兩百萬給華文中國小。從此奠定了董教總代表華文教育的地位。
1956年04月,促成全馬華團爭取公民權大會,通過四大要求:
● 當地出生者為當然公民;
● 留居滿五年者可以申請公民權;
● 凡公民義務與權利平等;
● 華文為官方語文之一。
1956年05月,應邀在爪夷文的馬來前鋒報發表開齋節獻詞,提出“非巫人要效忠馬來亞,巫人要
抱著共存共榮思想”的主張。05月06日,教育報告書發表前,率領董教總代表團與
教育部長會談,爭取到拉薩保證不把“最後目標”列入新法令中。08月,巧妙利用
教育部的“火炬運動”,使華人子弟普遍登記入華校就讀,奠定了華文教育不滅亡
的基礎。成功領導教總籌募基金。這筆基金,後來被用以建立教總大廈,在1958年
建好後,它一直是華教運動的“司令部”。
1957年01月,提出教育工作者兩大使命:教導學生效忠馬來亞;培養孩子共存共榮的觀念。
1957年08月,對公布的憲法表示不滿意,唯認為“建國的實際工作比空洞的憲法條文更加重要”,
提出應該“顧全大局”,忍讓為國,信任東姑的領導。領導教總及馬華教育中央委員
會忙於應付華文中學改制問題、超齡生問題、學潮問題等。結果,總算是穩住了華文
中學的陣腳,除一兩間,都不改制,也解決了華校超齡生問題,被陳修信形容為“當
前聯合邦最有勢力的人物之一”。
1958年12月,教總大廈落成,堅持不舉行慶祝典禮,以示破釜沉舟應付華教鬥爭的決心。
1959年04月,領導全馬華人註冊社團代表大會通過華人對教育總要求,其要點即:
(1)各民族教育以母語為媒介;
(2)各民族教育一律平等。
1960年08月,表明不能接受教育報告書,因為接受的結果,是華文中學立刻要改為英文中學,並且
在七年以後英文不再是官方語文之後,又要被改為馬來中學。
1960年11月,在全國華文中學董教代表會議上重申,“我們爭取的雖然是華文教育的地位,但是我
們主張各民族平等卻是關懷到國家的前途。我們願意看到這個新興的祖國民族間和衷
合作,共同建設,不願看到互相凌迫引起爭論,種下未來的禍根。”“我們才是真正
的愛國者。”
1961年03月,他在教總工作委員會議上指出:“華文中學是華人文化的堡壘,津貼金可以被剝奪,
獨立中學不能不辦。”
1961年08月,在教總理事擴大會議上秘指當年曾爭取到拉薩答應不把“最後目標”列入教育法令中。
1961年08月,獲內政部通知將要褫奪他的公民權。理由是:
●故意歪曲與顛倒政府的教育政策,有計畫的激動對最高元首及聯合邦政府的不滿;
●動機含有極端種族性質,以促成各民族間的惡感與仇視,可能造成動亂。他被迫展
開一場歷時三年的法律鬥爭。
1961年08月22日,被教育部長取消教師註冊。
1961年08月24日,被內政部宣布為禁書。
1963年07月初 ,《回憶片片錄》(第一集)由教總出版。
1964年10月23日,公民權正式被褫奪。
1964年11月16日,接獲通知公民權已被褫奪,接受報界訪問時表示:“我個人的利益早置之度外,
華文教育犧牲永不後悔!”
1979年 雙眼患眼疾,嚴重影響視力,屢醫無效,從此開始他足不出戶的生活。
1980年12月25日,出席教總慶祝成立29周年暨慶賀元老80大壽聯歡宴會,受到熱烈歡迎。發表演說
指出,他已經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真正做到“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了。
1984年01月30日,就前教育部華文組視學官鐘敏璋女士的一篇有關讚揚他與沈慕羽的文章,著文指
出:“馬來西亞到今日還有華校繼續存在,不要忘記華校教總的功勞。”
1985年11月 因為東姑的一篇文章有歪曲史實、污衊教總之嫌,特為文駁斥,指出:“爭取民
族的權益是神聖的任務,我們永遠不會屈服的。即使不幸遇到濫用權力者辣手摧
殘,仍然昂起頭來,頂天立地,威武不屈地奮鬥到底!”
1985年12月18日,溘然長逝。
1985年12月21日,靈柩在萬人陪送下,從雪蘭莪中華大會堂出發,環繞吉隆坡市區遊行5公里。
在舊飛機場路福建義山入土為安。

教育背景

林連玉小時候在中國鄉下成長而少年在廈門度過,他當過學徒後就學集美師範學校。早年的中國教育奠定了他良好的中國古文基礎。林連玉的教育是純中文的,具有“儒家思想和儒者姿態”。林連玉1924年以破記錄成績畢業於集美學校師範部文史地系。雖然人們知道他的中文成績優異,但是他自己心裡卻有一個缺憾,那就是他不諳英文和馬來文。曾經有一次他和陳禎祿見面(陳禎祿是當時土生華人的精英分子,富豪家族,馬華公會創辦人,華人領袖人物又受到英國政府的重用),陳氏用半諷刺半玩笑的口吻向他說:“可惜你不懂英文,不然你也是一個厲害的人物。”陳禎祿這一句話在林連玉當時的內心深處,不懂英文的確是一件“缺憾”。林連玉自己說過“...不懂得英文,不但沒法在國際新聞界馳騁,而且在本邦採訪的範圍又被縮小了”。

相關信息

林連玉身為華文教育領袖為了要爭取華文母語教育卻自己不諳英文和馬來文,當時和他學識背景類似的華人學者如周曼沙、沙淵如、王宓文、黃潤岳等,也都因此不涉足政治。這的確造成他與英殖民官員和聯盟領袖溝通上的不便,而且他必需依靠一些具有雙語能力的人來幫他推動這方面的工作,可惜這種人當時少之又少。林連玉為爭取華文教育,當時他和馬華公會的其中一位代表,梁宇皋,在會議上曾經鬧出一些罵戰,其對罵內容還摻雜著接近攻訐之言詞,他指說梁宇皋“出賣”華文教育的品行有“漢奸 ” 血統的關聯 (指梁宇皋和汪精衛的夫人陳璧君曾經是表兄妹關係,而且兩人也曾經定親)。而對於林連玉和梁宇皋之間的爭執,有一部分的教總領導人似乎有點尷尬和為難。 對於其他馬華公會的成員,林連玉也曾提出過嚴酷的斥責,而他最看不起的華人政治人物,除了梁宇皋之外,就是李孝式陳修信、梁長齡、陳東海等。

主要作品

華文教育呼籲錄》 《吳鉤集》 《什錦集》
《連玉詩存》 《風雨十八年》(上下集)

後世紀念

1987年起,每年12月18日林連玉的忌辰被定名為“華教節”。他曾寫詩云:“橫揮鐵腕批龍甲,怒奮空拳搏虎頭”,成為自己一生最好的寫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