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自仁父子文集書系3:華夏關東

林自仁父子文集書系3:華夏關東

《林自仁父子文集書系3:華夏關東》介紹了一個全國五好文明家庭:父子(女)三人皆為土生土長的黨員、作家、國家幹部。兩代人的文學作品傾注了兩代人的家國情懷,見證了半個世紀以來一個家庭的成長,謳歌了一個偉大時代的人文歷程。

基本介紹

  • 書名:林自仁父子文集書系3:華夏關東
  • 出版社: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
  • 頁數:451頁
  • 開本:16
  • 作者:林向陽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林自仁父子文集書系3:華夏關東》由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組沃土軍魂
華夏關東
戰旗
精神高地
等你億萬年
走你
兵緣
文志
文緣
心緣
編緣
歌武
豈日無神
夜讀
江城子
秋實
再回首
無題
雙節紅海灘一行
第二組戍邊之詠
戍邊情
升旗
靜夜思
小雨點
舒郁
釣魚翁
巡航
曉航
界詠嘆調
軍港吟
軍港之春
星問
情結
邊野木屋
老頭山
航標燈



船機
船藝
霧之晨
爭議島


寫生
水兵魂
赴命
信箋
黎明
營房的乾魚片
舵手
駕駛
機電兵
煉情
出國
月明水和
抗洪歌
靶場
生命的顏色
丹心曲
第三組江南走馬
煉獄者
長江行
銅陵景觀
登小孤山
上廬山
夜航
登黃鶴樓
入鄱陽湖口
登望夫亭
贛江風雨行
泊江心洲
古運河會戰(朗誦詩)
暢晴
衡山日出
蒼山日出
女囚
視覺
落葉紛飛時
1個簽名
第四組筆韻哲思
荒原
老大失真
銘心詞
燈下
少白頭
過哈工大
逾越








生活
樂天
差錯
機遇
問題
默契
氣墊船

孤獨
整流
理德
昨天
獨白





蒼涼的舞蹈
讀快雪時睛貼
北月對雨靜
我知道我是誰
為人天人加油
紅與黑
稍息
秋實
唐僧
訪大漠長河
苦口良知
時光是一個解不開的結
真這個字原來是卜來的
路其實是這么走過來的
與忍者交流
捷運通行卡這么玩
本事是逼出的
第六組韻文雅唱
軍旅之戀
再見了鳳凰山
離別獻詞
“三軍海校”話行船(快板書)
統一大業四字歌
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五言經
……
軍隊出版職業道德歌
圖書發行三字經
和諧社會四字經
世紀宣言歌
梳理黨的十八大報告精神要點四字謠
跋——生命的考量

後記

生命的考量
2008年爸爸生了病,
有一位久未謀面管爸爸叫二姐夫的人出其不意地現身,
幫襯聯繫醫大二院的老專家做了手術。
手術很成功,
此君旋即策於弟耳:
“冬蟲夏草有度命之化堪用之”
繼命之許些,
弟受心靈兮!
患難出情些,
璇之美乃親之明德!
接下來的日子,
弟窮盡良方妙法於阿爺,
敢傾其所有,
不惜物力維艱;
敢舉債懸挺,
無論創業起落!
用心良苦,
賭行僧作注,
近不惑之年方娶妻成家!
瞻前而顧後兮,
鼎力撐之計極。
弟大孝!
妹妹網路所有的故事作解,
一顆心使碎了冷暖,
陪情陪意陪年華與共,
怎個不悔了得?
母知情知重,
一粥一飯,
絲絲縷縷,
求佛誦經,
奉和獻一生用命不止,
成了家全了家保了家,
從未失真!
舍了什麼得了什麼?
平平常常的人和事沒有移天之覺,
認不得偉大二字。
天養地孕子,
不嫌不捨;
生命有知,
不彼不此。
家真是個好地方!
親境界真近!
生何求?
志何向?
以勞神聽?
作《華夏關東》卷跋為獻,
與軍民共勉,
共親情之美, 共家合人好!

序言

沃土與良知——為林自仁父子(女)文集作序
著名軍旅作家杜守林
這是一個曾被遼寧省婦聯授予“和諧家庭”標兵戶、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五好文明家庭”光榮稱號的書香之家。關注林家父子與我曾經戰鬥過的“白山黑水”有關,這爺仨的文字充滿了東北人的厚道和良知。
林向陽的父親林自仁是一名在鄉村執教36年的教育工作者,他的孩子有當過工人經過商的,有當農民的、有在政府機關專事文化工作的,還有當兵衛國的,這樣把工農商學兵行業做全了的書香之家並不多見。書稿之外一摞發黃的剪報本更證實了這個家庭的榮譽是兩代人半個多世紀洗鍊出的征痕。《中國文化報》《文藝報》《中國人口報》《中國老年報》《教師報》《遼寧日報》《人生》等報刊發表過的文章可謂是這位70多歲老人的人生寫照。無論求學、種田還是教書育人,從農村到城市,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無論世事如何變遷,這個土生土長的家庭始終把文化之根扎在城鄉社會的泥土裡,開出樸素花,結出豐盛果。
他們的文字沒有杜撰的印痕,卻打上了歷史的烙印。
從林先生尋師到訪師三篇記事中可以看出:自青年時期在師範學校辭師離校到年逾古稀,半個多世紀的念師、尋師歷程,林先生的確把尊師重道做到家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輟學只是因為要回鄉侍奉他的祖父(他們父母都在此時英年早逝了)。林老先生陽光的一生、仁愛的一生也是他為文的主題。兒子向陽在給妹妹愛華的信中寫道:“對我們來說,誰也寫不出爸爸用品德加良知做出來的文章,這是歷史交響的畫卷,這是精神文明的樂章,這是向善向美的追求,這是留給今天、明天、後天的財富,這是人生寫意的卓傑之作,集一生之大成,豪華落盡,白璧無瑕。”
林先生長子向陽(筆名北月)系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當過國小教師、戰士、報導員、巡邏艇艇長、宣傳幹事、政工科長、出版社編輯。他的筆下洋溢著軍人特有的陽剛之美。“槍不肯在奔流架起的溫床沉睡,在夢訪兒女情長時候唱響國歌”是他界江生活的人生寫照。這名在黑龍江上當過水兵的青年軍旅作家也算是“北大荒”的傳承人吧!
“為什麼戰機駕長空?雄鷹說:天是地的囊。為什麼戰艦出海洋?巨鯨說:水是地的養。為什麼軍徽紅勝火?朝霞說:人是神的槍。為什麼花兒這樣鮮?春天說:我為秋成長。為什麼春色是戎裝?和平說:使命運國防。為什麼旗幟這樣紅?紅星說:那是華夏漿。為什麼葵花不迷茫?太陽說:光是我最亮。為什麼長征那么長?長城說:我是中華牆。為啥義勇軍還歌唱?歷史說:血是肉的梁……”
人民軍隊的赳赳之氣,昂揚之威在作者的筆下氣宇非凡。志氣可佳,豪氣可佳,精神可佳。正是有這些子弟兵捍衛精神的傳承,我們的長城才堅不可摧。
林愛華系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當過鄉村教師、編劇,現在朝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工作。她的筆下洋溢著愛的溫情。伴著自己成長曆程的鄉土散文作品語言質樸、細膩,敘事自然流暢,文筆溫和、恬淡,鄉村故土的、醇厚自然風情躍然紙上,透射出中國傳統的親情友愛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舅爺》的字裡行間滾動著善良的眼淚,情深意長。《鄉村的女人》寫得靈動,似一縷山風撲面而來,似一股清泉汩汩躍動,把鄉土人風刻畫得活靈活現。
林家父子深愛自己偉大的國家,他們把文章做到了真處,把人做到了好處,做在了家裡,做在了軍營,做在了民間。他們能在逆境中成長起來,是因為他們滿懷希望、滿懷求索與理想,在各自的崗位上自覺擔當起呼喚時代良知的責任。這不啻是一種植根於千家萬戶的精神道德之精華,也是古樸善良民風之濃縮,閃耀著民眾文化的智慧之光。
理想和人格的追求是這個家庭的主題,他們崇尚英雄和先進精神,他們的作品取材於農村、城鎮、部隊、家庭等領域親歷親為的生活,視野中的時代感讓我們體會到發展的力量。從這種力量中我們發現了主流大眾精神生活的富有,也從貧與富的反差中捕捉到了道德精神的歸一、物質與精神的統一。好人的質樸、正義一直在痕痕冰冷的理性中悄悄地回歸自然。
置身於民間而以社會的責任感去書寫、評說社會問題,無疑是最不平凡的一面,那是在為不正常的心靈尋找出路。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基層文學的常青樹,是這個社會伸張正義、正氣與反映各個時代人生主流生態的代言人。無論貧窮或富有,他們都能面對現實、接受現實。無論世事如何變遷,他們都在自己的道德操守中吐納良知、洗鍊精神,身體力行。他們的文章告訴我:人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一代比一代強。在改革開放後日趨繁榮的今天,林家父子的筆下都寫著向前向上的成分,盛開的都是向陽花。
止筆封序之際,索性借用林自仁先生的話與讀者共勉:
“只要能力許可,我願意幫助更多渴望得到愛護的孩子們。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鼓與呼,是我為之奮鬥終生的事業!”
2012.1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