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山(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設計總工程師)

林秀山(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設計總工程師)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兼小浪底工程設計分院院長,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設計總工程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秀山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西太原
  • 出生日期:1939年2月
  • 職業:水利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
簡厲,主要業績,

簡厲

男,1939年2月生,山西太原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林秀山
1963年1月畢業於清華大學
1963年1月投身黃河的治理開發工作;
曾任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兼小浪底工程設計分院院長,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設計總工程師。

主要業績

林秀山師從我國著名的水利泰斗張光斗,多年從事黃河的有關規劃、設計和科技工作,有豐富的經驗、閱歷和廣泛的專業鍛鍊。八十年代初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公派訪問學者,赴加拿大進修高土石壩的設計和施工,吸取國外水電建設的先進經驗。
1987年兼任小浪底設計總工程師後,主持完成了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初步設計、初步最佳化、國際招標設計、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可行性研究,主持接待了世界銀行對小浪底項目的考察和評估,參與了工程的各種招標、評標,1994年以來主持施工詳圖設計。
在四百餘項科學試驗及論證研究工作的基礎上,較滿意地解決了進口防泥沙淤堵、高速含沙水流、洞室群圍岩穩定、壩基深覆蓋處理、多沙河流汛期發電、進出口高邊坡處理等一系列極具挑戰性技術難題。在他主持的設計中推薦採用以洞群泄洪為主、集中布置為特點的樞紐建築物總布置合理新穎,並首次在世界上採用了由導流洞改建的多級孔板消能和排沙洞無粘接後張預應力混凝土襯砌新技術; 主持設計了高一百六十米、帶八十四米防滲牆的國內第一心牆堆石壩;他推薦採用了地下廠房方案,在二十六米跨地下廠房設計中採用了國際先進的頂拱柔性支護和岩壁吊車梁技術;一百一十三米高進水塔群和大型綜合消力塘均屬國內外工程罕見;結合小浪底工程實踐,他牽頭進行的大壩動力穩定分析、進出口岩石高邊坡施工期穩定和加固技術、GIN法帷幕灌漿、水庫遙測地震台網設計和建設研究等專題,成果經專家鑑定均屬國際先進水平;水輪機技術參數論證居國內領先水平,各主要建築物的體型、尺寸、坐標均和招標設計保持了一致。
他的科研成果先後兩次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998年榮獲河南省首批“科技功臣”稱號,在小浪底工程設計施工中,有關方面採用以他為主完成的科研成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為國家節約投資約7億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