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夜奔(古箏獨奏曲)

《林沖夜奔》是古箏獨奏曲,陸修棠王巽之於1962年根據崑曲《寶劍記·夜奔》一折為題材,採用《新水令》曲牌的旋律加以改編髮展,表現林沖雪夜奔梁山的情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沖夜奔
  • 創作者:陸修棠、王巽之
  • 創作時間:1962
  • 演奏樂器:箏
創作背景,作者簡介,陸修棠,王巽之,樂曲賞析,社會價值,

創作背景

《林沖夜奔》,又名《夜奔》,崑曲傳統武生戲,是明代李開先《寶劍記》傳奇中的一折。取材於《水滸傳》,描寫林沖受到高俅迫害後,亡命水泊梁山途中的經歷。陸修棠王巽之兩位先生受其感染,創作了同名箏曲。

作者簡介

陸修棠

從小酷愛音樂,自學二胡。能唱崑曲。青年時期參加蘇州丙寅音樂團從事國樂活動。後曾在上海國立音專選修聲樂。他推崇劉天華,經常演出劉氏創作的二胡曲。演奏風格細膩精巧,表現深刻內在。解放後,陸修棠相繼任教於華東師範大學、北京藝術師範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一生從事二胡演奏和教學工作。他的學生王乙項祖英等都是很有成就的演奏家。著有《中國樂器演奏法》,並作有《懷鄉行》等八首二胡曲。

王巽之

1899年1月一1972年11月,浙江杭州市人。原名王其昌,又名王昌,別號遜之。1921年開始向杭州絲竹樂能手蔣蔭椿學習古箏,由於他勤奮好學,謙虛刻苦,又是蔣蔭椿一生中唯一的古箏學生,所以便毫無保留地傳授,使王巽之不論在古箏獨奏或在江南絲竹、弦索十三套等合奏中都相當突出,成為杭州國樂界的姣姣者。 1925年,王巽之活躍於上海國樂界,組織宵兆國樂團、光華國樂會等,1956年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古箏專業開辦後,王巽之即被聘為專職教師。從此,他潛心從事古箏教學工作。由於王巽之先生的執著追求及一代人的努力,浙江箏派已成為我國各大箏藝流派的後起之秀,王巽之先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在事業上的成功之訣在於:他有較高的文化藝術素養;對待藝術刻以求新,善於吸收諸家的長處和優點;學術探索上大膽放手,鼓勵青年學生勇於創新。他在藝術上的革新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樂曲賞析

全曲分四段。第一段是慢板,節奏自由,感嘆地、回憶地,低音區的切分節奏音型和中、高音區的搖指旋律交替進行,表達了林沖內心的嘆息和悲憤之情。第二段轉入小快板,前半段節奏及技法多變,使用壓弦,模仿戲曲中的鑼鼓場面,表達了一種恐惶不安的情緒;後半段在左手固定低音的伴和下,右手在高音區使用搖指奏出急促的旋律,具有一種緊迫感。第三段以連續的滾拂掃弦、重吟和搖雙弦技法模擬風雪交加。第四段旋律緊湊而堅定,表現林沖最終下定決心,奔向梁山。

社會價值

箏曲《林沖夜奔》雖然是以《寶劍記.夜奔》為題材而創編,但在音樂當中,其實是基礎地反映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從一開始的低迷,隨著崑曲旋律與古箏特有技法的帶動之下,在樂曲的末了呈現出「博得個斗轉天回」的積極向上,這也是本樂曲深感人心之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