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墓

林則徐墓

林則徐墓在福州市省軍區內,交馬鞍村金獅山麓,坐北向南偏東南,面對五鳳山。平面呈如意形,其墓為三合土夯築,五層墓埕,面寬14.6米,縱深37米。封土隆起,形如覆釜。封土後護坡正中飾一圓形的“壽”字,直徑0.82米。封土前豎立一塊高1.08米、寬2.55米、厚0.16為的墓碑,一是御賜祭文,一是御賜碑文。正中的供案桌上立長方形石碑牌,上鐫楷書56字,寫法屬傳統形式,讀時先中行,繼右行,隨之左行,再回讀右而後左,余此類推。

1988年國務院公布林則徐墓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林則徐墓
  • 地理位置:福州市省軍區內
  •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介紹,碑文,建築特點,人物簡介,

詳細介紹

碑文

碑牌上所列官銜都是林則徐的,按當時“父以子貴”的規例,做父親的死後也可以享用。 供案左右的轉角柱上鐫有對聯:“百丈松楸馴鹿土,千秋佳節臥牛眠。”碑面陰刻:“皇清誥封資政大夫、兩淮鹽政、前江蘇按察使晹谷林公、配陳夫人,男少穆公、婦鄭夫人,出繼男雨人公、婦李孺人壽域。道光丙戌年仲夏吉旦立。”楷書,直下11行(讀序自中、左、右),字徑12厘米。
碑文中的“晹谷林公”為林則徐父林賓日(1749~1827年);“陳夫人”為林則徐母陳帙(1759~1824年);“少穆公”即林則徐,“鄭夫人”為林則徐妻鄭淑卿(1789~1847年);“雨人公”為林則徐弟林霈霖,“李孺人”為霈霖妻李氏。 此墓系清道光六年(1826年),林則徐因母喪守制,為其父母營造的,林則徐逝世後附葬於此。

建築特點

墓碑兩側墓柱亦為三合土質,上刻:“百丈松楸馴鹿土,千秋圭節臥牛眠。”封土前兩側的墓屏鐫刻:“風清華表翔元鶴,雲護佳城闔玉魚”。第一層墓埕兩旁雄踞一對獅子,三合土塑,雄戲球,雌攜子。兩側豎立一對青石碑,左為《御賜祭文》,右為《御賜碑文》,高2.6米,寬1.10米。第二層墓埕正中立一堵三合土橫屏,上刻:“五鳳來翔”楷書,字高0.59米,寬0.46米。
林則徐墓為鹹豐元年 (1851)朝廷派官致祭時所立。196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重修,並列為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又擴展墓園,前砌護坡,後植松竹。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目前林則徐墓實行封閉式保護,暫不對外開放。

人物簡介

林則徐(1785--1850年),字少穆,又字元撫,侯官縣(今福州市)人,以嚴禁鴉片、堅決抵抗英軍侵略聞名於世。林則徐為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後裔,1785年生,清朝籍貫福建侯官。林則徐於道光七年所撰的《先考行狀》中記述:“府君諱賓日,號陽穀,系出莆田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之杞店鄉(今海口鎮岑兜村),國(清)初再徙省治(福州)。”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睜睛看世界的第一人”,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於道光二十年(1840)受命欽差大臣赴廣東禁菸。他雷厲風行,嚴禁鴉片,在虎門公眾銷毀沒收的鴉片煙237萬斤,取得禁菸運動的勝利,名振中外。嘉慶三年(1798年),林則徐中秀才,就讀鰲峰書院。嘉慶九年(1804年)中舉,任廈門海防同知書記,後入福建巡撫張師誠幕府。嘉慶十六年(1811年)進士,選為庶吉士,授編修。先後任江西鄉試副考官、雲南鄉試正考官。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監察御史轉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興水利,發展農業,頗有政聲。鴉片戰爭時期主張嚴禁鴉片、抵抗侵略的愛國政治家。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的第一人臣。林則徐於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侯官鼓東街(今福州市鼓樓區中山路)一個下層封建知識分子的家庭里。父親林賓日,以教讀、講學為生。僅靠父親教私塾的微薄收入無法維持生活,於是,母親用手工勞動來分擔家庭的困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