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木白皮

枇杷木白皮

枇杷木白皮,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樹幹的韌皮部。分布於甘肅、陝西、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台灣等地。具有降逆和胃,止咳,解毒之功效。常用於嘔吐,呃逆,久咳,久瀉,癰瘍腫毒。

基本介紹

  • 中藥名稱:枇杷木白皮
  • 別名:枇杷樹二層皮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薔薇科
  • :枇杷屬
  • :枇杷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采
  • 用量:3-9g;研末3-6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相關配伍,採集加工,植物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樹幹的韌皮部。

性味

味苦,性平。

歸經

歸肺、胃經。

功效

降逆和胃,止咳,解毒。

主治

用於嘔吐,呃逆,久咳,久瀉,癰瘍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研末3-6g。外用:研末調敷。

相關配伍

1、 治啘不止:削取(枇杷)生樹皮嚼之,少少咽汁,亦可煮汁冷服之。(《千金方》)
2、 治慢性腹瀉:枇杷樹二層皮,研粉,每用6g,煎雞蛋吃。(《恩施中草藥手冊》)
3、 治慢性潰瘍:枇杷樹二層皮,焙乾,研粉,以雞蛋黃熬油,調膏,外敷。(《恩施中草藥手冊》)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剝取樹皮,去除外層粗皮,曬乾或鮮用。

植物特徵

常綠小喬木,高可達10米;小枝粗壯,黃褐色,密生鏽色或灰棕色絨毛。葉片革質,披針形、倒披針形、倒卵形或橢圓長圓形,長12-30厘米,寬3-9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成葉柄,上部邊緣有疏鋸齒,基部全緣,上面光亮,多皺,下面密生灰棕色絨毛,側脈11-21對;葉柄短或幾無柄,長6-10毫米,有灰棕色絨毛;托葉鑽形,長1-1.5厘米,先端急尖,有毛。圓錐花序頂生,長10-19厘米,具多花;總花梗和花梗密生鏽色絨毛;花梗長2-8毫米;苞片鑽形,長2-5毫米,密生鏽色絨毛;花直徑12-20毫米;萼筒淺杯狀,長4-5毫米,萼片三角卵形,長2-3毫米,先端急尖,萼筒及萼片外面有銹色絨毛;花瓣白色,長圓形或卵形,長5-9毫米,寬4-6毫米,基部具爪,有銹色絨毛;雄蕊20,遠短於花瓣,花絲基部擴展;花柱5,離生,柱頭頭狀,無毛,子房頂端有銹色柔毛,5室,每室有2胚珠。果實球形或長圓形,直徑2-5厘米,黃色或桔黃色,外有銹色柔毛,不久脫落;種子1-5,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1.5厘米,褐色,光亮,種皮紙質。花期10-12月,果期5-6月。

生長環境

產於甘肅、陝西、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台灣。

藥材性狀

本品表面類白色,易被氧化成淡棕色,外表面較粗糙,內表面光滑,帶有粘性分泌物。質柔韌。氣清香,味苦。

相關論述

1、《千金·食治》:“主啘不止,下氣。”
2、《本草圖經》:“止吐逆不下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