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谿縣舊縣鄉船坑村

船坑村地處閩浙交界,東經118.9度,北緯27.7度,海拔631米,是閩浙山區深山老林一個山溝里的小村莊。距縣城40公里,距舊縣鄉25公里,東距浙江慶元縣竹口鎮只有1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松谿縣舊縣鄉船坑村
  • 面積:1040.2平方千米
  • 人口:16.03萬人
  • 山地:127.7萬畝
歷史沿革,自然地理,經濟狀況,風俗文化,基礎設施,教育醫療,

歷史沿革

松谿縣
松谿縣為福建省南平市下轄的一個縣,是福建省北部山區一個頗具特色的小縣,位於閩浙交界處,武夷山麓東南側,北緯27°24′-27°51′,東經118°33′-118°55′。北接浦城縣,南連政和縣,西鄰建陽市,東與浙江省慶元縣交界,古時沿河兩岸多喬松,有“百里松蔭碧長溪”之稱,松溪因此而得名。
松谿縣歷史悠久,早在新時器時代便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2008年,經省政府批覆同意,撤銷松源鎮,設立松源街道辦事處。轄2鎮、6鄉、1個街道、101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茶平鄉、河東鄉、花橋鄉、舊縣鄉、松源街道、鄭墩鎮、渭田鎮、溪東鄉、祖墩鄉。全縣區域面積1040.2平方千米,其中山地127.7萬畝、耕地10.6萬畝,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總人口16.03萬人,其中常住人14.25萬人、農業人13.39萬人、城區人3.04萬人。通行閩北方言建甌話。公路以省道310線為主幹,通車389.8千米。
船坑村隸屬福建省南平市松谿縣舊縣鄉,該村在元代時森林茂密。船坑村在明、清時屬松谿縣永和里,民國十七年(1928)屬永和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設保甲,船坑村屬松溪第二區(渭田)溪吳聯保船坑保。解放後,船坑村村獨立劃為村,成立農會。1958年渭川地方成立上遊人民公社,船坑村與船坑合併為一個大隊。
由於山地高路遠,經濟單一,船坑村是縣扶貧村。此外,船坑村是革命老區基點村,解放戰爭時期,村民常為中共游擊隊員送情報,送糧食,為革命做出貢獻。

自然地理

船坑村有三個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積9632畝,山地面積7898畝。其中1500畝為水田,大部分為山壠田或半山壠田。山林面積27400畝,其中用材林14310畝,竹林13000餘畝。境內土壤中,山地土壤多為酸性岩紅壤,其土層深厚,多在一米以上,腐殖質平均厚度在20公分左右,呈黑色或暗灰色,多為中壤,粒狀結構,排水良好且濕潤,有機質含量較豐富。全氮及鹼解氮的含量較高。速效磷含量缺乏,幅度在2.2—7.3PPm之間。速效鉀含量豐富,幅度在87—212 PPm之間。PH值在4.2—4.8之間,適合用材木,毛竹林生長。水田土壤中主要為滲育型的黃泥田,其主要以坡、沖積為成土母質。主要分布在山壠田和部分高地,地下水位較低,在1.5米以下,屬於地表水型,耕作層厚度在10公分以上,呈灰黃色,PH值在4.5—5.2之間,有機質含量較為豐富。速效磷含量不足,缺鉀較為嚴重。
境域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熱量資源較為豐富,雨水充沛,雨熱同期。境內群山環抱,地勢不僅水平分布差異大,而且垂直分布差異也大。季風氣候明顯,冬半年勁吹來自大陸的乾冷偏北風,夏半年吹來自海洋的暖濕偏南風。冬冷無嚴。

經濟狀況

全村耕地面積9632畝,山地面積7898畝。其中1500畝為水田,大部分為山壠田或半山壠田,陽光不足,產量偏低。糧食生產經過改善生產條件,改革耕作制度,推廣雜交水稻,尤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糧食產量持續增加,實現自給自足。該村沒有村辦企業,也沒有民辦企業。
村民收入來源
1.水稻種植
船坑村村土地承包的時候是按人均分的土地,分到土壤肥沃的地的人則少分一些,分到貧瘠的土地的人則多分一些,總體原則保證大約人均一畝地。對於大部分農戶來說,農業經濟還處於主要地位。
2.食用菌生產
該村主要的特色經濟是食用菌的培養。食用菌的種植是從20幾年前開始的,當時船坑村村民眼見浙江農民依靠種植食用菌發家致富,遂效仿之。2008年該村種植食用菌35萬袋,產香菇和黑木耳共26萬斤,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船坑村幾乎沒有家庭副業。
3.林業
船坑村境內有山林面積27400畝,其中用材林14310畝,竹林13000餘畝。林業是船坑村經濟的重要支柱,木材、毛竹、春筍及筍乾,是農民重要收入來源。過去由於交通不便,開發利用並不多,許多深山密林的木材只能用於燒木炭和砍伐做香菇和黑木耳之用。2001年,村中實行分山到戶的政策,將村集體擁有的竹林均分給每個農戶。村民們貫徹“大林賣筍,小林賣毛竹,山林賣柴火、種香菇和黑木耳”的思想經營著他們的山地。第二次調研時候適逢他們的挖筍期,村民們天天都到山上挖春筍,挖到的春筍由村中的商販統一收購出售。每家農戶靠著竹林山的產出,每兩年(竹林產竹為出一年,休一年)可以收入一萬元左右。
據估計村中外出打工人員220名。近年全國就業形勢不好,年輕人已經紛紛致回家裡,種植黑木耳和管理竹林。
4.茶葉
船坑村的茶山,各戶摘茶葉賣給加工廠。這些年,茶葉的價格在上漲,部分茶農也有擴大種植面積,並辦起了茶葉加工廠。由於地處高山,生長環境好,茶葉的質量較優。主要是生產紅茶為主。

風俗文化

船坑村有三個自然村,村民一般都講松溪方言。
1.吃
船坑村的主食為大米,由於務農需要體力,一天三頓都是吃乾飯。菜餚主要是村民們自己種植的蔬菜、食用菌以及竹山的副產品筍乾,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豆腐,除了豆腐之外,豆腐渣也擺上餐桌。
2.穿
因為要上山下田幹活,人們都穿著比較破舊的衣服,男性一般穿上預備役的軍裝,有的肩膀等處都已經磨破還繼續使用。回家以後再換回比較乾淨體面的衣服。
3.住
目前全村的房屋基本上都是當時新建的土木結構房屋。房屋兩層,呈對稱結構,左右一致,進門堂屋,後堂一般鑿個水井,水井後方有後門通向廁所、豬圈,水井上方是天井。一般家庭人口都居住在一層,二層做堆放物品之用。
4.行
離村子最近的車站坐落在距船坑村12公里的舊縣鄉游墩村,為了出行、趕集方便,幾乎家家戶戶都擁有至少一輛機車。在冬天村民常到,7點趕到菇棚摘取新鮮香菇、木耳,騎機車30分鐘便能趕到游墩村將食用菌出售。

基礎設施

1.交通:目前村內只有一條12公里的通村水泥公路,到各小組的路都是石頭泥路。
2.信息系統:在村行動電話的數量達到500部。全村有接有線電視,有15戶人家使用寬頻網路。
3.照明設施:村中一盞路燈都沒有,黑夜降臨,屋外漆黑一片。
4.衛生設施:村民們多為幾戶合蓋一個廁所,並且蓋在屋外,可供任何人使用,所以步行在船坑村中,很容易解決燃眉之急。

教育醫療

原有村國小1所,只開辦一至三年級,四至六年級學生到舊縣鄉中心國小就讀。目前因為生源少,該國小已經不再開課,校舍已經荒廢。現全部孩子都到舊縣鄉中心國小或松谿縣區國小就讀,造成了孩子去讀書,家長陪讀的現象。
村子裡只有一個鄉村衛生所,僅有一名醫務人員。鄉辦衛生所在離村子12公里的游墩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