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濤水庫

松濤水庫

松濤水庫位於海南省 儋州市 南部,庫區回水至 白沙縣 平義鎮。大壩位於南渡江上游的儋州市親足口峽谷,集水面積1440平方公里,總庫容33.40億立方米,為海南省第一大水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松濤水庫
  • 開放時間:9:00至16:00
  • 門票價格:成人票:120元,兒童票:60元
  • 著名景點:進水塔、獅子嶺、紗帽嶺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海南省儋州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工程建設,水庫特徵,灌區概況,工程效益,主要景點,交通信息,

工程建設

1956年省熱帶、亞熱帶資源開發委員會對海南島三大河流的開發計畫,選定南渡江上游第一個梯級松濤水庫作為開發海南島的第一期工程,並譽之為開發海南島的“第一把鑰匙”。
1957年春,水利部廣州勘測設計院進行地形測量和地質勘探工作,於1958年3月提出選壩報告,經水利部組織審查,選定親足口壩址,壩型選用土壩。省水利廳派廖遠棋、黃惠光帶領設計、施工技術工員108人到現場設計和指導施工。是年5月提出《松濤水庫初步設計要點》,報經水利電力部審查批准。
水庫於1958年7月動工興建,由中共海南區黨委副書記李黎明任工程指揮部指揮,全島動員,施工高峰人數達6萬餘人。至1959年9月,大壩按臨時斷面築到170米高程攔洪。1960年繼續填築至185米高程,開始蓄水。1961年9月大壩停工,勞動力轉到開發灌區,至1963年3月,輸水洞打通,尾水渠按臨時斷面通水。總乾渠長6.5公里,以下分東西乾渠,西乾渠先挖至儋縣沙河水庫以後至樂園長26公里,東乾渠前段6公里及那大分乾渠前段6.5公里按臨時斷面挖通,開始發揮效益。1964年大壩復工,至1967年6月按設計完成。1976年8月河南省大水以後,按水電部指示改用可能最大降水(P.M.P.)分析成果進行校核,把主副壩壩頂高程由195.7米加高到197.1米,並在壩頂上游側增建防浪牆高1米,工程於1970年12月竣工。總計工程費2.4億元,累計維修經費487萬元①。

水庫特徵

松濤水庫的主要任務是跨流域引南渡江水解決海南島北部4縣1市的灌溉用水問題。在充分利用當地水資源的基礎上,從南豐坳引水,組成一個以松濤水庫為主體,通過各級渠道結合灌區內的中小型水利骨幹工程,形成大中小相結合,蓄引提相結合的水利系統。是一個以灌溉為主,結合發電、防洪,滿足工業和居民生活用水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水庫正常高水位190米,相應庫容25.95億立方米;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相應水位191.90米,庫容28.78億立方米;“可能最大洪水”校核,相應水位195.3米,庫容33.40億立方米。是多年調節水庫
庫區樞紐工程由主壩一座,副壩7座,溢洪道一座,輸水隧洞及導流洞各一座組成。水庫蓄水後,庫內有300座山嶺變成了島嶼。
主壩為碾壓式均質土壩,壩頂高程197.1米,最大壩高80.1米,是海南省建成的最高的土壩。壩頂寬6米,長730米,防浪牆頂高程198.1米。主壩修築在兩種不同岩性的地層上,右岸為堅硬完整的花崗岩,左岸為風化較深的石英砂岩,河中段為兩種岩石接觸帶膠結嚴密,河床基岩畢露。基礎處理時,設有深20米的灌漿帷幕一道,高5米的混凝土止水牆一道。壩軸線下游78米處設有寬27米,厚2.7米的排水墊層,並用3條垂直於壩軸線的排水管與壩趾的堆石排水稜體相連線。壩體採用兩岸不同岩性的風化土分層填築碾壓。上游坡採用乾砌石護坡,下游坡採用草皮護坡
副壩7座,共長4025.7米,最大壩高8.6米。
導流洞位於主壩右側,是一深式壓力隧洞,施工期間作導流用,水庫正常運用後作為放空水庫備用。隧洞內徑5.6米,長451米,進口處設有鋼平板閘門。
溢洪道位於右岸一個山坳,距主壩約兩公里,總淨寬60米,裝有5扇12×9.4米鋼弧形閘門,手電兩用卷揚機啟閉。下游採取挑流消能,設計最大泄洪流量6300立方米每秒。
輸水洞在主壩左岸上游約22公里的南豐分水嶺。隧洞內徑4.5-5.9米,長984米。隧洞進口處建有高46米的進水塔,塔頂鑲嵌著周恩來總理題寫的“松濤水庫”四個大字。塔內安裝定輪鋼平板閘門,用125噸手搖、電動兩用卷揚機啟閉。設計最大流量為103立方米每秒。下接裝機容量為2萬千瓦的南豐電站,利用發電後尾水灌溉。
松濤水庫淹沒耕地2.0萬畝,遷移人口5764人,另渠道的躍進水庫淹沒耕地5498畝,遷移人口1134人;福山水庫淹沒耕地3554畝,遷移人口266人。

灌區概況

松濤水庫灌區範圍的東、南、西以南渡江左岸及其支流大塘河右岸、珠碧江為界,北臨瓊州海峽,東西長131公里,南北寬64公里,總面積5550平方公里,包括儋縣、臨高、澄邁瓊山海口5個縣、市。灌區的開發規劃,原以橡膠灌溉為主,結合種植糧食作物,灌溉面積390萬畝,其中農耕地227萬畝,熱帶經濟作物130萬畝(其中橡膠80萬畝),機動地33萬畝。
隨著生產發展和不斷實踐,對規劃作過幾次複查,開發方針改為以灌溉糧食作物為主,工程組成基本不變。1973年,灌溉面積調整為291.7萬畝,其中農耕地222.4萬畝,熱帶作物69.66萬畝。農耕地中含甘蔗29.62萬畝。
灌區的渠首樞紐,位於輸水洞和南豐電站下游的南茶村,包括渠首調節池、總乾渠進水閘、溢洪閘及土壩。進水閘為3孔每孔淨寬4米,高3米,帶鋼弧形閘門的平底閘。溢洪閘淨寬16米,設2孔8×7米的鋼弧形閘門。
渠系布置為總乾渠6.5公里,底寬18米,通過最大流量103立方米每秒,至那大附近分為東、西乾渠。東乾渠全長124公里,前段渠底寬16米。西乾渠全長57公里,前段渠底寬8米。灌區先後建成結瓜及配套的水庫有躍進、福山、堯龍、美亭、嶺北、玉鳳、永莊、沙坡、促進、沙河、春江、紅洋等中型水庫12座,小(一)型水庫22座,小(二)型水庫101座,引水工程93處,渠道及跌水電站12座,總裝機15430千瓦,灌區各縣電站40座,總裝機16565千瓦,電灌設備10258千瓦。至1987年,灌區西乾渠樂園以下的工程尚未配套開發。

工程效益

松濤水庫於1963年3月開始邊建設邊發揮灌溉效益,灌區隨著渠道的逐年配套,灌溉效益逐年擴大,到1983年灌溉面積已達109.7萬畝。1987年統計,有效灌溉面積為102.81萬畝。灌區已成為海南島旱澇保收的糧、油、糖生產基地。
由於水庫控制了1440平方公里的集水面積,基本消除了南渡江下游常年發生的洪水災害。據1960年至1980年的50場洪水統計,受害面積累計減少145萬畝次。
水庫輸水洞出口的南豐水電站裝機2萬千瓦,連渠道及跌水電站和灌區各縣電站裝機3.1995萬千瓦,共5.1995萬千瓦,供電9縣1市,成為海南島電網的主要電源之一。
建庫後,灌區內的農、工業以及居民生活用水都有很大的改善,松濤水庫已顯示出開發海南寶島的“第一把鑰匙”的重大作用。
1988年海南建省後,對松濤灌區續建配套工程再次進行規劃,規劃灌溉面積205萬畝,其中水田菜地128.8萬畝,旱作61.4萬畝,熱作14.8萬畝,為一些開發區及城鎮供水4.7億立方米。尚需土方2.16億立方米,石方813萬立方米,混凝土149萬立方米,工程費15億元。

主要景點

1、A線沿途(含遠眺)景點:榕岩仙跡、進水塔、獅子嶺、紗帽嶺、臥美人、猴山風景區(小三峽)、馬頭灣、蓮花山森林公園、松濤大壩(中國第一大土壩)以及號稱陸地海洋——南豐、番加兩大洋和沿岸青山秀水壯麗風光。
2、B線沿途(含遠眺)景點:榕岩仙跡、進水塔、獅子嶺、紗帽嶺、臥美人、猴山風景區(小三峽)、馬頭灣、石窟水簾洞、烈日火焰山、蓮花山森林公園、松濤(大康嶺)瀑布以及號稱陸地海洋——南豐、番加兩大洋、畚箕肚庫灣和沿岸青山秀水壯麗風光。
3、C線沿途景點:榕岩仙跡、進水塔、獅子嶺、紗帽嶺、臥美人、猴山風景區、馬頭灣、水簾石窟、烈日火焰山、蓮花山森林公園、松濤大壩以及稱陸地海洋--南豐、番加兩大洋。

交通信息

雙程:A線(往返)約3.5小時那大(乘車)〈——〉 松濤水庫(南豐鎮)〈——〉(乘船)松濤大壩
雙程:B線(往返)約4小時(含登山時間)那大(乘車)〈——〉 松濤水庫(南豐鎮)〈——〉(乘船)松濤(大康嶺)瀑布
單程:C線(時間約2小時) 那大接團——> 松濤水庫庫區(南豐鎮)——> 松濤水庫大壩——> 蘭洋溫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