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乾蚧

松乾蚧

松乾蚧屬同翅目,珠蚧科,昆蟲。分布於日本、朝鮮和中國的遼寧、山東、江蘇、浙江、安徽等地,主要為害赤松、油松和馬尾松,次為黑松。松乾蚧的發生世代因種類而異。有的一年發生 2代,有的一年發生1代,冬季多以1齡寄生若蟲越冬,有的則無明確的越冬蟲態。各代的發生時期,因各地氣候不同而有差異。松乾蚧是中國的植物檢疫對象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中華松乾蚧
  • 拉丁學名:Matsucoccus sinensis
  • 別稱:松乾蚧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有顎亞門
  • :六足總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同翅目
  • 蚧總科碩蚧科
  • :松乾蚧屬
  • 分布區域:日本、朝鮮和中國的遼寧、山東、江蘇、浙江、安徽等地
正文,發展,

正文

同翅目(Homoptera)珠蚧科 (Margarodidae)昆蟲。若蟲期在松樹枝、幹上寄生為害。由於蟲體小,初期不易引起注意;以後繁殖快,數量多,蔓延迅速,造成大片松林死亡。
種類和特徵已知分布在中國的有日本松乾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雲南松乾蚧(M.yunnanensis)、馬尾松乾蚧(M.massonianae)、海松乾蚧(M.koraiensis)和樟子松乾蚧(M.dahuriensis) 5種。雌雄異型。雌成蟲為卵圓形或長橢圓形,橙褐色。口器退化;眼 1對;觸角9節,基部2節粗大,余為念珠狀,上有鱗紋;胸足3對,有鱗紋,在轉節上有長剛毛1根或2根。胸氣門2對,腹氣門 7對。在腹部背面有背疤,腹部近末端處有多孔盤腺;雙孔管腺分布於身體的背腹兩面,在腹部各節的背腹兩面橫排成一整環。陰孔在腹末的凹陷內。雄成蟲一般為黑褐色,複眼大而突出;口器退化;觸角絲狀,10節,基部 2節短,近球形,其餘各節細長,生有許多剛毛;前胸和後胸有短小剛毛;前翅發達,膜質;後翅退化為平衡棍;腹部第8節背面隆起形成一馬蹄形硬片,其上有一簇管腺,分泌白色長蠟絲;腹部末端有一鉤狀交尾器,向腹面彎曲(見圖)。 分布和寄主松乾蚧的寄主,僅限於松樹。日本松乾蚧分布於日本、朝鮮和中國的遼寧、山東、江蘇、浙江、安徽等地,主要為害赤松、油松和馬尾松,次為黑松。雲南松乾蚧主要分布於雲南省,為害雲南松,次為馬尾松。馬尾松乾蚧主要分布於浙江、安徽的部分地區,為害馬尾松,次為黑松。海松乾蚧和樟子松乾蚧僅在原始林內發現,前者見於中國北部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及蘇聯,後者見於大興安嶺,分別為害紅松和樟子松。松乾蚧一般對10~25年生的松樹為害較重,老齡大樹和4年生以下的松苗為害較輕。松樹被害後,生長不良、針葉枯黃,芽梢枯萎,皮層組織被破壞形成污爛斑點,樹皮捲曲翹裂,嚴重時易發生軟化垂枝和樹幹彎曲現象,且常因樹勢衰弱而引起次期性病蟲的侵襲如乾枯病、小蠹蟲、象甲、天牛、吉丁蟲和白蟻等。給松林造成毀滅性災害。

發展

生活習性松乾蚧的發生世代因種類而異。有的一年發生 2代,有的一年發生1代,冬季多以1齡寄生若蟲越冬,有的則無明確的越冬蟲態。各代的發生時期,因各地氣候不同而有差異。成蟲一般在晴天羽化的數量多,羽化時刻,多集中在清晨至中午前後。除雲南松乾蚧行孤雌生殖外,其他全為兩性生殖。雌成蟲羽化交尾後,多潛於翹裂樹皮下,由體壁多孔盤腺分泌蠟絲,包被蟲體形成卵囊,產卵於其中。每頭雌蟲產卵量,多者 200~300粒,少者100粒左右。雄成蟲一般交尾後當天即死亡,雌成蟲壽命,一般為5~14天,最多達28天。卵孵化時由橙黃色變為橙褐色。若蟲孵化後,一般活動1天左右即於樹皮縫隙內的皮層上固定寄生,以枝、乾的陰面翹裂皮下較多。由於枝、乾陰面的內皮組織被破壞,生長緩慢;而枝幹的陽面仍在繼續健康生長,致使松樹枝幹彎曲下垂。若蟲在松樹上的寄生部位,有逐漸向上轉移的趨勢。1齡初孵若蟲寄生後,頭胸癒合增寬,背部隆起,由氣門腔的盤腺分泌蠟粉組成蠟條,蟲體由梭形變為梨形。此時蟲體很小,生活隱蔽不易識別,稱隱蔽期。1齡寄生若蟲脫皮後為 2齡無肢若蟲,觸角和足等附肢全部消失。由氣門腔的盤腺分泌蠟粉組成蠟條,無肢若蟲雌雄可辨,蟲體迅速增大。此期由於蟲體較大,顯露於樹皮縫際,較易識別,稱顯露期。顯露期若蟲是為害林木最嚴重的時期。2齡無肢雄若蟲脫殼後,成為3齡雄若蟲。3齡雄若蟲於枝椏和翹皮下、地面雜草石塊下等隱蔽處結繭化蛹,羽化為雄成蟲。2齡無肢雌若蟲脫殼後,即為雌成蟲。
發生與環境的關係影響松乾蚧發生髮展的因子主要有氣候、林分組成和天敵等。松乾蚧蟲體微小,本身活動範圍有限,其擴散蔓延和遠距離傳播主要靠風和在林間活動的動物包括人的攜帶。風傳主要在松乾蚧卵囊盛現期。中國北方春季乾旱,南風和西南風次數多、強度大,因而由南向北蔓延的趨勢較明顯。寄生若蟲生長發育的適宜溫度為10~24℃,當溫度超過24℃時,則發育極為緩慢,甚至進入越夏狀態。在北方地區,早春的低溫和初夏的乾旱能造成寄生若蟲的大量死亡。寄主樹種的受害程度,與樹皮的結構有關。一般樹皮薄、裂隙多、養料和水分適宜的樹種,寄生的蟲口密度大,受害嚴重。但海松乾蚧及樟子松乾蚧則在樹皮厚、裂縫深的寄主上蟲口密度大。樹體內分凡不含有長葉松酸、左旋酸和新樅酸 3種樹脂酸,且樅酸型酸低的松樹,日本松乾蚧都不能寄生,如剛松、美國短針松等。松乾蚧的發生量,一般是松樹純林內多,針闊葉混交林內少,這與混交林內樹種複雜,雜草和灌木種類多,有利於天敵昆蟲的繁殖和棲息有關。在純林中,又以長勢好,鬱閉度大的林分受害重;長勢差,鬱閉度小的林分,則受害較輕。松乾蚧的天敵種類現已知有30多種,其中數量大、分布廣、對松乾蚧抑制作用較大的有異色瓢蟲、蒙古光瓢蟲、隱斑瓢蟲、松乾蚧屬和葉蟎屬的昆蟲等。
防治方法松乾蚧的防治,要以營林為基礎,採取綜合防治措施。對長勢好,蟲口密度小的松林,及時進行修枝、間伐;對被害嚴重的松林有計畫地進行營林改建,適當補植闊葉樹,大力營造針闊葉混交林。在水源和勞力充足的地區或園林地區,可用1~1.5波美度石灰硫磺合劑,噴殺雄繭蛹;或用50%殺螟松200~300倍液,在寄生若蟲顯露期和卵囊期進行防治。在交通不便或缺乏水源的地方,宜採用內吸藥劑塗乾法,防治“隱蔽期”寄生若蟲。在有松乾蚧同時又有松毛蟲為害的松林,儘量勿用或少用化學藥劑噴殺松毛蟲,以免大量殺傷天敵,導致松乾蚧猖獗發生。在有條件的地區,人工助遷或飼養繁殖釋放異色瓢蟲、隱斑瓢蟲或蒙古光瓢蟲等(每畝500~1000頭),對抑制松乾蚧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松乾蚧是中國的植物檢疫對象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