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古井

東野古井

東野古井即孟井,又稱孟東野古井,唐代詩人孟郊故宅內遺蹟,在德清縣武康鎮千秋村清河橋西。據清道光《武康縣誌》:“東野古井,即孟井,在縣西一里。唐孟郊宅於此,井亦郊所穿。舊有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野古井
  • 地理位置:德清縣武康鎮千秋村清河橋西
  • 著名景點:孟東野古井
  • 相關人物:孟郊
簡介,歷史,發現,

簡介

東野古井又稱“孟東野古井”,在德清縣武康鎮千秋村清河橋西,系唐著名詩人孟郊(751——814)所築。孟郊,字東野,武康人,平生愛吟詩,與韓愈交厚,人稱“孟詩韓筆”。著有《孟東野詩集》,其中《遊子吟》聞名海內外。

歷史

孟郊故居在武康孟宅堡(今武康鎮西千秋清河橋自然村)。宅傍余英溪北岸。相傳孟郊之母臨溪洗滌,不慎落水。時孟郊遊學在外,後聞知,急忙趕回,在庭院中鑿井一口,以便母親飲用。井上有構杞架。孟郊有自題《井上構杞架》詩,云:“深鎖銀泉 ,高葉架雲空。不與凡木並,自將仙蓋同。影疏千野月,聲細萬條風。迸子鄰溝外,飄香客位中。花杯承此飲,椿歲小無窮。”唐後,里人稱為孟井,又稱東野古井。1260年-1263年之間(宋景定年間)重建貞曜先生祠,並復亭蔭。元代毀於兵燹。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武康知縣劉守成重新浚井,建亭立碑。太平天國後僅存石碑。1919年(民國八年),知縣熊憲章與邑紳恢復舊觀,並加井欄。後井原亭廢,僅存石碑、井圈,已移藏博物館。

發現

1980年前後,德清文化部門進行文物調查時發現,儘管史料上對東野古井作了記載,但那時井早已廢,井圈和井碑也沒了蹤影,不知道井的具體位置。1981年6月,文保通訊員反映,發現了井圈和井碑的線索。縣文化館人員在原千秋公社幹部和社員的積極配合下,在武康西面的清河小隊一戶農民家門前的池塘河埠石下找到了井圈,隨後又在附近的另一個池塘發現了井碑。為了不使井圈和井碑再度流失,文化館請了當地幾位農民用雙輪車把井圈和井碑運到了武康文化站收藏。但那時仍然沒有確定井的具體位置。
保存下來的東野古井的井圈和井碑顯得越加珍貴,成了德清縣紀念孟郊的唯一歷史文物。
東野古井的位置,古書上只記載:“縣西一里。”現代的書上表示為:千秋大隊清河橋畔,都沒有明確表示出具體位置。在那年參與尋找井圈和井碑的相關人員的幫助下,通過多次調查,根據那時發現井圈和井碑的原始記錄資料,在相距清河橋只有幾十米的地方,找到了原來發現井碑的池塘。根據這一系列線索分析,判斷那裡有可能是東野古井原址。
2010年10月,德清縣武康鎮溫村發現一塊宋代“孟東野井”古碑。 據《道光武康縣誌記》記載,縣西十五里的溫村有一口“孟井”,井旁有古碑,刻“孟東野井”四字,旁有“景定年,武康縣知縣天台國才立”的字樣。古人認為,這裡可能是孟郊的別業,後人樹碑紀念。
但這塊史書上有記載的井碑一直沒有找到。收藏於德清縣博物館的東野古井碑和井圈是清朝乾隆年間重新鑿刻的遺物。
後來發現的“孟東野井”碑,長150 厘米,寬56 厘米,由武康紫石鑿刻而成。碑文因年代久遠,字跡有些模糊,但仍能辨識“孟東野井”四個20多厘米見方大字,字型古樸、筆力遒勁。
關於唐代詩人孟郊的遺蹟已是鳳毛麟角,重現的宋代“孟東野井”碑可謂彌足珍貴。德清縣文物部門認為,“孟東野井”碑的發現為紀念、研究孟郊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