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鎮(廣東省英德市東華鎮)

東華鎮(廣東省英德市東華鎮)

東華鎮是經省政府批准撤銷原大鎮、魚灣、黃陂、英華等四鎮,於2004年6月18日合併而成的新鎮。總面積538.4平方公里,人口達10萬多人,是全省168個重點發展的中心城鎮之一。

東華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地處英德市東南部,東與橫石水、橋頭、白沙等鎮相連;南部毗鄰佛崗縣;西與望埠、沙口接壤;北與翁源、曲江縣相接。京珠高速公路縱跨境內30多公里,設有兩個互通口“大鎮站”和“魚灣站”,規劃建設的汕昆高速公路也於境內交匯;省道S347線,S252線,縣道361線及境內村道縱橫交錯,形成國道高速、省道、縣道及村道有序分布,十分發達的交通網路,距省會廣州市120公里,北往韶關市90公里,距英德市區近40公里,是英德市東部地區出入市區的咽喉,英東的交通樞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華鎮
  • 外文名稱:Dong Hua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英德市
  • 下轄地區:轄24個村民委員會、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 政府駐地:英華
  • 電話區號:0763
  • 郵政區碼:513058
  • 地理位置:英德市東北部
  • 面積:538.4平方公里
  • 人口:10萬多人
  • 方言客家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粵R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經濟狀況,資源狀況,

歷史沿革

東華鎮大鎮建制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圩地與附近的黃陂街、同樂街相比,規模較大,赴街人較多,故名大鎮。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設象屬黃塘都大鎮圖。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設大鎮鄉。宣統三年(1911年)設黃塘鄉。建國後,全縣設英東、英西、英中3個區,鄉仍沿用舊制,黃塘鄉屬英東區管轄。1958年7月劃歸翁源縣管轄,同年10月成立大鎮人民公社,1959年11月劃回英德縣管轄。1977年5月析出黃陂、光明等8個大隊成立黃陂人民公社。1983年大鎮、黃陂人民公社分別撤社設大鎮區、黃陂區。1987年4月,分別撤區設大鎮鎮、黃陂鄉。1993年10月黃陂鄉改為鎮建制。2003年5月撤銷英華鎮,併入大鎮鎮,保留廣東省英德華僑茶場牌子。2004年6月撤鎮,與魚灣、黃陂組成東華鎮。
東華鎮魚灣建制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位於黃沙河(又稱小江)的一個轉彎處,此灣水深魚多,曰魚仔灣(魚子灣),後簡稱魚灣。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設象屬象岡都長布圖。明清時期象岡司駐魚灣圩,轄今英德大鎮、橋頭、黃陂、橫石水、青塘、白沙以及今佛岡縣高崗、逕頭、大陂等13個鄉。後改稱13局。宣統三年(1911年)今魚灣之地設文光鄉。民國時期魚灣區公所駐魚灣圩,轄英東地區7個鄉。建國後,全縣設英東、英西、英中3個區,鄉仍沿用舊制,文光鄉屬英東區管轄。1956年8月改稱魚灣區。1957年11月改稱魚灣鄉。1958年7月劃歸翁源縣管轄,同年10月成立魚灣人民公社,1959年11月劃回英德縣管轄。1983年撤社設魚灣區,1987年4月撤區設魚灣鎮。2004年6月撤鎮,與大鎮、黃陂組成東華鎮。
東華鎮黃陂曾設立過黃陂畜牧場和黃陂鎮。黃陂畜牧場成立於1955年,由廣東省農墾廳創辦。1958年劃歸翁源縣管轄,1961年翁源縣復設黃陂畜牧場,1962年9月劃回英德縣。1965年安置廣州、汕頭地區上山下鄉知識青年,1968年改名為省直機關“五七”幹校。1973年改稱廣東省黃陂茶場。1978年接收印支難僑後,改稱廣東省黃陂華僑茶場。1977年5月由大鎮人民公社析出黃陂、光明等8個大隊成立黃陂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設黃陂區。1987年4月撤區設黃陂鄉。1993年10月黃陂鄉改為鎮建制。2000年8月廣東省黃陂華僑茶場併入黃陂鎮,保留廣東省黃陂華僑茶場牌子。
原英華鎮(英華茶場)的前身是始建於1954年7月的廣東省粵北曙光機械農場,後改稱廣東省粵北示範農場,先後隸屬廣東省農墾廳、韶關地區農墾局、廣州市農墾局。1957年初開始接收安置歸難僑,改稱廣東省英德華僑茶場,隸屬廣東省僑委,1978年劃歸廣東省華僑農場管理局管轄。該場先後接收安置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法國、美國等26個國家和地區歸僑8000多人。1988年下放清遠市,由清遠市農業委員會主管。2000年8月設立英德市英華鎮,保留廣東省英德華僑茶場牌子。2003年5月撤鎮,併入大鎮鎮,保留廣東省英德華僑茶場牌子。
2004年6月18日,經省政府批准撤銷大鎮、魚灣、黃陂3鎮,合併設立東華鎮。2003年5月,撤銷英華鎮,併入大鎮鎮。東華鎮是既年輕而又歷史淵源流長的鎮。

地理位置

東華鎮是經省政府批准撤銷原大鎮、魚灣、黃陂、英華等四鎮,於2004年6月18日合併而成的新鎮。總面積538.4平方公里,人口達10萬多人,是英德市第一大鄉鎮,下轄24個村民委員會、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2個華僑茶場,634個村(居)民小組。
東華鎮是經省建設廳批准設立的,是全省168個重點發展的中心城鎮之一,是既年輕而又歷史源遠流長的革命老區之一,其中魚灣是蘇維埃政權最早成立之地。
東華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地處英德市東南部,東與橫石水、橋頭、白沙等鎮相連;南部毗鄰佛崗縣;西與望埠、沙口接壤;北與翁源、曲江縣相接。京珠高速公路縱跨境內30多公里,設有兩個互通口“大鎮站”和“魚灣站”,規劃建設的汕昆高速公路也於境內交匯;省道S347線,S252線,縣道361線及境內村道縱橫交錯,形成國道高速、省道、縣道及村道有序分布,十分發達的交通網路,距省會廣州市120公里,北往韶關市90公里,距英德市區近40公里,是英德市東部地區出入市區的咽喉,英東的交通樞紐。
社會經濟穩步發展。鎮黨委、政府以人為本,正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工業興鎮、工業富鎮策略,著力打造“快速東華、務實東華、和諧東華”。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多渠道的招商引資,社會經濟蓬勃發展。
東華鎮

經濟狀況

2004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44419萬元,其中農業28887萬元,工業15532萬元,農村年人均純收入2280元。招商引資勢頭好,是英東工業園區的重要組團,先後在東寶工業組團、金竹工業組團、東升工業組團、英華工業組團引進40多個項目落戶,去年以來引進23個項目,契約資金達16.16億元,其中東華鎮成立以來引進項目15個,契約資金達8.68億元,其中超億元項目同進紡織廠、月亮賀卡等3個。
汽車客運站汽車客運站
大部分項目已動工興建,項目包括電子、鋼鐵、鋁材加工、工藝品、製衣、紙製品、電力、種養等多個行業,工業生產初具規模。
全鎮耕地面積6.5萬畝,其中水田3.2萬畝,其它經濟作物69600畝。形成了以水稻、蔬菜、甘蔗、蠶桑、水果、溫氏養殖業等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201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35.6億元,比上年增長7.2%,其中工業30.4億元,農業5.2億元,農村年人均純收入5995元;地方一般財政收入達7660萬元,比上年增長35.1%;城鄉年末儲蓄存款達8.1億元。招商引資勢頭好,2013年全鎮招商引資引進項目12宗,契約金額30.65億元。2014年1-11月,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8.3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5.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2.7億元。預計全年完成40億元,同比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4億元,占任務79.4%,預計全年完成26億元。地方一般財政收入全年任務9249萬元,1-9月已完成5028萬元,占任務54%,其中國稅2312萬元,占任務4570萬元的51%,地稅2711萬元,占任務4679萬元的58%。招商引資引進項目9宗,契約款19億元,農村年人均純收入6594元,比2013年增長10%。

資源狀況

該鎮內資源十分豐富,礦產方面主要有金、鐵、硫、沿鋅、銅等近30多種礦;水利資源得天獨厚,翁江河、黃沙河、空子河、大鎮河流經境內,已開發大小水電站20個,總裝機容量達2.9萬千瓦。
鎮內依山傍水,綠蔭成林,風景秀麗,氣候溫和,空子水庫區、八角塘等地是避暑休閒度假探險尋覓的理想之地。 今日之東華鎮是活力四射、市場繁榮、社會穩定、政通人和的新鎮,是英東地區的商貿、農貿、金融中心之一。
鎮內各項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市政建設規劃配套發展迅速,擬建新行政中心鎮區規劃26平方公里;科技、文教、衛生、廣播電視、郵政、電信、金融、酒店、旅業等服務設施配套齊全;文化事業獨具特色,客家文化、僑文化相互交融;市直相關職能部門在鎮設有分支辦事機構,是英德市東部地區的行政、經濟、文化中心。
東華美麗而富饒,人傑地靈,是泛珠三角一方充滿活力和希望的熱土。東華人熱情樸實、勤勞勇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