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泉河村

東泉河村隸屬萊城區牛泉鎮,位於汶河南岸,萊城西南5公里處,隸屬萊城區牛泉鎮,在牛泉鎮最東端。東靠高莊辦事處西汶南村,北邊和方下鎮嘶馬河村隔河相望,西接西泉河村,南鄰北梨溝,地處半丘陵半平原地區,總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300畝,148戶,465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泉河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萊蕪市
  • 電話區號:0634
  • 面積:1.2平方公里
  • 人口:465人
  • 著名景點:郭娘泉,大汶河
東泉河村隸屬萊城區牛泉鎮,位於汶河南岸,萊城西南5公里處,隸屬萊城區牛泉鎮,在牛泉鎮最東端。東靠高莊辦事處西汶南村,北邊和方下鎮嘶馬河村隔河相望,西接西泉河村,南鄰北梨溝,地處半丘陵半平原地區,總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300畝,148戶,465口人。
據村碑記載:清朝雍正年間張姓由河北省遷此建村,因村東有郭娘泉,北臨大汶河,故名東泉河。建村之初先由張姓遷此,其間劉、亓、畢、呂陸續遷聚,族姓之間,團結友善,和睦相處。
民國初東泉河屬三區管轄,1949年劃為五區(聖井區)。1954年成立互助組,1955年加入農業合作社。1957年轉為高級農業合作社,劉登弟、張興民任正副社長。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東泉河屬牛泉公社,正式成立了行政村。1959年與西泉村、杜官莊三村合隊,統一核算。1962年分隊,以自然村為核算單位。1984年牛泉公社改為牛泉辦事處,1985年改為牛泉鎮,東泉河屬牛泉鎮。
郭娘泉位於東泉河村東。據《萊蕪縣誌》記載:萊蕪境內大、小泉50處,以郭娘泉最大,泉如萬珠噴濺。夏日,中暑者飲之即愈;冬天,冰融之就化。泉分老泉頭、鯽魚灣、鮎魚灣、大小鱉蓋、櫻桃泉、牙牙葫蘆灣.南北大叉等幾部分組成,占地20多畝。泉水清澈見底,魚蝦滿泉,鵝鴨成群,泉水冬暖夏涼,是游泳、洗澡的好地方,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村民和遊人。泉水能排能灌,能蓄能瀉,無論天旱天澇,泉水總保持一定水位。1960年牛泉公社從泉中挖溝引水至小莊村。蜿蜒幾十公里。1974年公社又建揚水站,把泉水引向山嶺,澆灌了萬頃良田。泉的四周楊柳環繞,蘆葦成片。有打油詩為證:“郭娘泉十八孔眼,處處清水向上翻,好似大鍋煮開水,又如海水波浪翻,可愛四周楊柳樹,可奇周圍蘆葦灘,水上鵝鴨成群叫,水下鯉魚跳得歡,全村人們都知道,秋後魚蝦豐收天,不管誰家來客人,現去撈來接著餐。”1977年國家開採鐵礦,水位下降,最終乾涸,1978年填平造地,現為一片小平原。
泉河寺又稱靈泉寺,建在郭娘泉南一百米處的高地上,東西長100米,南北長150多米。寺內大殿是泉河寺的主要建築,大殿占地300多平方米,四梁八柱,殿內正坐佛爺塑像,身高一丈二(4米),與倒坐觀音對坐,十八羅漢按序排列在佛爺兩邊。中間的兩架楹樑上,塑著兩條黃色的飛龍,張牙舞爪,遙遙相望,兩山牆上有孫中山先生的語錄,上聯是:革命尚未成功,下聯是:同志仍須努力,橫批是:天下為公。
大殿前建有東廊房,供奉著四大天王。西廊房供奉著哼哈二將,前門外立有獨站影壁,長12米,高5米,牆上刻著“九龍絕路”四個大字。牆後有金雞臥馬開懷樹,又叫槐抱柏。牆南是泰萊路,路南和尚林一片,林前是10多畝地的戲場,每年正月十六日廟會,四鄰八鄉的人前來燒紙叩頭,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大殿後門外獨站影壁一座,長4米,高3米,牆後是廣場,廣場兩邊有兩棵銀杏樹,高達15米以上,三人才能合抱。(樹齡無考),廣場東北角建有玉皇樓,樓上層塑有玉皇大帝,樓下層塑有臥奶奶的神像。樓的東側建有眼光奶奶、送生娘娘、增福神,掠福神等小廟各一座,此北還有土地廟一座,供奉著土地老爺。寺廟不大,神位很全。泉河寺四周柏樹層層環抱,天天香火繚繞,鐘聲不斷。1962年被拆除建校,寺廟從此消失。
泉河寺高等學堂創建於民國十二年六月(1923年)稱萊蕪縣第八高等學堂。校址在東泉河村東的靈泉寺,又名靈泉寺高等學堂。學堂占用靈泉寺寺院,並加以擴建,整個學校占地約20畝。該校先後共招收十級高等生,一級初級生,畢業九級,六百餘人,學制為三年。民國二十七年( 1938年)春,日軍進駐萊城,秋天該校輟止。
該校辦校時間雖短,但教學成績卓著,聲譽大震,為國家培養了不少人才。其中有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劉萊夫;有解放軍某部炮二師政委劉慶祥,還有不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為國獻身的革命志士。
泉河人早有燒制石灰的傳統,他們所燒的石灰色澤銀白,粉沫細膩,粘度強,可同時粘結八塊磚,因聞名市內外,而且歷史悠久。有人編順口溜贊道:“泉河西北石灰山,眾人相見莫名羨,不知數年多少載,積少成多堆成山,不知操過多少心,不知流過多少汗,不知多少人來運,不知多少人來搬,慢慢堆成石灰山。”人們靠這傳統技術辛勤勞作,生活平靜而殷實,當時號稱“金泉河”。改革開放以後,燒制石灰由過去傳統的三天一出一裝,變成了現在新式的大漏窯,隨出隨裝,已形成採石、燒結、運輸三業配套的生產格局。
1985年引進外資,建起一座年產200萬塊磚的磚瓦廠,成立了三個小型建築隊。
東泉河村山明水秀,人傑地靈,一條大汶河沿村北由東向西常年流淌,夏日雨水大作時河水湍急,波浪翻滾,蜿蜒西去。
1984年,投資30多萬元,建起了12間高標準的農民文化大院,配設了文體設施,為村民提供了娛樂場所。
泉河人重視教育,自1968年成立學校以來,由借用民房到土牆草房,再到後來的磚石結構的瓦房,教學環境不斷改善,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年年有新提高。恢復高考以來,有十幾人以優異的成績被大、中專院校錄取,2002年張瑞霞考上研究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