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米巷

東江米巷

東交民巷原名東江米巷,是北京市東城區的一條胡同,胡同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全長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胡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江米巷
  • 別名:東交民巷
  • 所屬地區:北京市東城區
  • 全長:近3公里
東江米巷,東交民巷,

東江米巷

相關連結:
東交民巷在舊中國時為使館區。舊時因這裡是漕運地,所以原稱東江米巷。
元朝時,東交民巷和廣場西側的西交民巷是連在一起的一條胡同,名叫“江米巷”。由於當時這條胡同有元代控制漕運米糧進京的稅務所和海關,因而成為南糧北運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明代時修建棋盤界,將原來的江米巷截斷成為東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在東江米巷設有六部中的禮部以及鴻臚寺和會同館但主要只接待來自安南、蒙古、朝鮮、緬甸等四個藩屬國的使節,因此會同館又被稱作“四夷館”。到了清代,會同館改名四譯館,並修改政策只允許外國使節在這裡居住四十天。

東交民巷

原是明清兩代“五部六府”所在地。清乾隆、嘉慶時期曾有“迎賓館”供外國使臣臨時居住。鴉片戰爭(1840年)以後在這地區先後設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館,1901年後改為使館街,英、美、法等11國在巷內成立聯合行政機構,還開設了“美國花旗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英國滙豐銀行”、“日本正金銀行”及教堂、醫院等多處,這段歷史留下許多風格各異的西洋建築,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並明令侵略軍“正式特許搶劫三日”,東交民巷也在劫難逃。僅巷內的戶部銀庫就被日本侵略軍搶走白銀三百萬兩;翰林院內的《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珍本也被毀劫殆盡。《辛丑條約》列強將東交民巷地區劃為“使館界”,把東交民巷改名“使館街”,還在整個使館界四周建起了高約6米的圍牆,圍牆上建有8座碉堡,並設鐵門。中華民族的自尊受到極大的挑戰。直到1950年1月6日,北京軍管會頒發布告,莊嚴宣布在北京市內各帝國主義兵營的占領地一律收回,其建築全部徵用,延續了半個世紀的恥辱才宣告結束。
1928年後各國使館先後遷往南京,但東交民巷舊址未廢,現有建築基本保持原貌,多為國家機關辦公地點,沿街有北京市公安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青年旅行社、外交部招待所、新僑飯店、紅都時裝公司等。
德國使館是1862年設立的,位於東交民巷路南、洪昌胡同北口西側,與法國使館隔街相對。1900年後,占用了廣成木廠及附近大量民房,擴建使館和建立兵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戰敗,其兵營歸荷蘭使用。
在舊中國時為使館區。舊時因這裡是漕運地,所以原稱東江米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