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岩夜月

東岩夜月

東岩夜月,瀘州八景之一。

瀘州茜草少鶴山北麓,土名掛榜山,因其形若月亮又名月亮岩,岩上多摩崖石刻,月夜登臨東岩,鳥瞰沉沉江水,江中倒映東岩與夜月,呈現雙月載沉載浮的景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岩夜月
  • 來源出處:瀘州八景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

歷史沿革

茜草少鶴山北麓,土名掛榜山,因其形若月亮又名月亮岩,岩上多摩崖石刻,月夜登臨東岩,鳥瞰沉沉江水,江中倒映東岩與夜月,呈現雙月載沉載浮的景象。當年,遭貶客居瀘州的楊慎,在賞月的同時產生了去國還鄉之情,以景題詩,以詩抒情。在南宋紹興年間,瀘州人依岩創釋迦大佛像。黃庭堅題“醉僧圖碑記”,知州應歸題“鳶飛魚躍,岩光雲影”,舉人周祚章刻260餘字“心經”於岩上,東岩成為蜀南石刻藝術的殿堂,特別是東岩“心經”被譽為“西南石經之最”。抗日戰爭期間,富順人肖爾誠借岳飛鴻志,書“還我河山”於臨江石壁上。東岩石刻,曾於1957年策劃維修,1988年動工擴建,後來開闢成與濱江路遙相呼應的臨江古蹟公園,供市民遊覽觀賞。

地理環境

月上東崖祗樹林,江光晃漾翠微岑。仙宮湧出青銅鏡,禪觀鎔成紫磨金。香梵恆依蓮漏演,清吟直待曉鐘沉。吹簫有客停舟望,去國懷鄉萬里心。——楊升庵《詠江陽八景送客還滇南·東崖夜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