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記

《東山記》是唐代張說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東山記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張說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東山記
自江之南,號為水鄉。日月掩藹,陂湖蕩漾,游有魚鱉,翔有鳧雁,涉之或風波之懼,望之多煙雲之思。自朱方達于震澤,三百里而遙,惟毗陵地高,林麓相望,邱陵塠阜,隱嶙蟬聯。雖有崖之形,終無峻極之狀,封域之內,罕名山焉。有唐良二千石獨孤公之蒞是邦也,人安欲阜,三稔於茲。文為宗師,政號清靜,有仁智山水之樂,有風流遐曠之懷,如獨鶴唳天,孤雲出岫,想見其人也。公嚐言謝公東山,亦非名岳,苟林巒興遠,邱壑意深,則一拳之多,數仞為廣矣。由是於近郊傳舍之東,得崇邱浚壑之地,密林修竹,森蔚其閒,白雲丹霞,照曜其上,使登臨者能賞,遊覽者忘歸。我是以東山定號,始於中峰之頂,建茅茨焉。出雲木之高標,視湖山如屏障,城市非遠,幽聞鳥聲,軒車每來,靜見水色。復有南池西館,宛如方丈瀛洲,秋發芰荷,春生苹藻,晨光炯曜,夕月澄虛,信可以曠高士之襟懷,發詩人之詠歌也。自公之往,清風寂寥,野獸恆游,山禽鹹萃,不轉之石斯固,勿伐之木惟喬。而繼守數公,實皆朝顏,雖下車必理,或周月而遷,志在葺修,時則未暇。貞元八年,餘出守是邦,迨今四載,政成訟簡,民用小康。永懷前賢,屢陟茲阜,芟薈翳而松桂出,夷坎窞而溪谷通,不改池台,惟雜風月,東山之賞,實中興哉!於是加置四亭,合為五所,瞰野望山者位正,背林面水者勢高。籩斝區陳,賓寮有位,琴棋閒作,簫管時聞,從我之游者,鹹遇其勝也。嚐以水通舟楫,陸阻車徒,端徑術於通津,翦樛蕪於迥野。凡五六里,抵於亭之南,植山松以作門,樹官柳以界道,蟠旄麾於原上,騁騏驥於途中,又有塞門隴坂之意也。懿乎創物垂名,俾傳來者,登山臨水,每想古人,變何謝石門林泉,峴首風景而已矣。為文斬石,於彼山阿。時貞元十一年歲在九月九日記。

作者簡介

張說(667—730),唐文學家。字道濟,一字說之,洛陽人。武后時授太子校書,曾流放欽州。中宗時任黃門侍郎等職。玄宗時任中書令,封燕國公。除作詩外,又擅長文辭,與當時蘇頲(襲封許國公)齊名,並稱為“燕許大手筆”。著作有《張燕公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