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園

東坡園

東坡園位於惠州西湖景區孤山,範圍包括惠州西湖 “孤山蘇跡”景區及其周邊用地,總用地面積約為3.2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880萬元。東坡園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色為一體,採用中國園林的傳統造景手法,步移景異,小中見大。該園由深圳市北林苑景觀及建築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規劃設計,曾獲2011年“廣東省嶺南特色規劃與建築設計評優活動”嶺南特色園林設計獎銅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坡園
  • 地址:惠州西湖景區孤山
  • 包括:惠州西湖 “孤山蘇跡”景區
  • 總用地面積:約為3.2萬平方米
景區概況,孤山蘇跡,五大功能區域,入口廣場區,東坡園文化休閒區,紀念懷古區,相宜居景區,湖濱休閒觀景區,主要景點,朝雲墓,六如亭,東坡紀念館,構園手法,

景區概況

蘇東坡寓惠三年期間,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物和文學詩篇,並留下很多他為惠州人民解憂除難的動人故事。“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充分反映了蘇東坡在惠州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惠州西湖孤山東坡園整體工程以蘇東坡在惠州的史跡為線,將孤山東坡園建設成為一處展示東坡文化,展現西湖美景,開放式、紀念性的主題公園,將進一步凸顯惠州的城市文化底蘊,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
蘇東坡是中國歷史上遺世曠代的奇士,一生的功業政德,錦繡文章,嘉言懿行,逸聞軼事,留下了很多佳話美談。東坡園在設計和施工上充分體現了蘇東坡的豪放灑脫之氣概,清曠超邁之意境。東坡園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色為一體,把與蘇東坡相關的歷史遺蹟與西湖風光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之互為映襯,成為大西湖景區背景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孤山蘇跡

孤山是惠州西湖蘇東坡名跡比較集中的地方,這座山因為當初四面環水,很象杭州西湖的孤山而得名。宋代時山上建有棲禪寺,蘇東坡當年曾與寺中的僧人結下深厚的友誼。新中國成立後孤山闢為遊覽景點,山上有朝雲墓、六如亭、東坡居士像(建於1983年,是一座花崗岩石圓雕,總高4.4米)朝雲像(建於2008年)、東坡紀念館(一館、二館,分別建於1983和1986年)、東坡寓惠書跡(碑牆)等建築,以不同的建築為主景,創造了不同的園林空間,使整個景點既有曲徑通幽的山林野趣,又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遊人可到此尋訪東坡蹤跡,浸潤坡仙之靈氣,或許可以與這位宋代大文豪在西湖的靈山秀水之間作一番神交。因為孤山上集中了眾多的蘇東坡名跡,所以有“孤山蘇跡”的景譽。孤山上的東坡名跡也是東坡園中“紀念懷古區”的中心內容。

五大功能區域

其整體工程項目包括五大功能區域,分別為入口廣場區、文化休閒區、紀念懷古區、相宜居景區、湖濱休閒觀景區

入口廣場區

入口廣場位於東坡塑像的正前面,廣場採用中軸對稱的矩形,突出其紀念性,同時和東坡像、東坡紀念館形成一個軸線關係,成為整個懷古紀念區的入口。廣場不做立體構築物,保留廣場的開闊,以滿足遊客集散的需要,同時也作為整個景區的“引子”,將遊人引入核心景區,將景觀高潮留在後面。同時打通面向西湖的視線通廊。地面石刻東坡 《食荔枝》詩中的一句“不辭長做嶺南人”,以及東坡詩《初到惠州》、東坡生平等。

東坡園文化休閒區

文化休閒區是一個以綠化為主的休閒園區。該園區配以啖荔亭為主的仿古建築群和環繞四周的荔枝林,有東坡詩詞碑刻,刻有《種茶》等四首詩詞,分別由惠州著名書法家藍廣浩等書寫。

紀念懷古區

紀念懷古區包括孤山現有的東坡紀念館,六如亭等景點在內,新增了一組建築。在孤山西側復原了景賢祠、小圃五味軒等建築,還設計有碑廊、垂釣台、歸醉亭、朝雲像等景點,集中地反映蘇東坡在惠州期間的史跡和文化,以及蘇東坡與王朝雲之間的真摯愛情。
新建的朝雲像位於六如亭旁邊的草坪上,和現有的六如亭和朝雲墓共組成東坡園中以朝云為主題的景點,恬靜而不張揚。石像表現出東坡寫給朝雲的詩中“何似後堂冰玉潔,游蜂非意不相干”的情態。

相宜居景區

相宜居景區是一處典型的嶺南民居院落。陪同參觀的西湖景區管理處副主任許瓊通介紹說,相宜居主題為東坡時代的茶、酒文化展示和惠州民俗展示,以及旅遊紀念品和書畫的展賣。“相宜居”取自於“若把西湖比西子,濃狀淡抹總相宜”的名句。它位於孤山以北,現狀用地較平坦。相宜居景區規劃為典型的嶺南形式。建築布局街、院、廣場空間組合穿插,空間層次豐富。

湖濱休閒觀景區

湖濱休閒觀景區位於景區主幹道的沿湖一側,為濱水觀景休閒區,以樸實的設計和小品等元素來反映蘇東坡與惠州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矗立在湖邊的銅雕“惠州品荔”尤其深受遊人喜愛。

主要景點

朝雲墓六如亭、東坡紀念館、景賢祠、歸醉亭、瀲灩亭、啖荔亭、小圃五味軒、相宜居等新增景點和建築。

朝雲墓

這是一座有九百多年歷史的芳冢,墓碑上刻著“蘇文忠公侍妾王氏朝雲之墓”“侍妾”兩個字表明,熬到命喪黃泉,墓主名份照舊很低,這是時代的特色。
巧合的是,陪伴蘇東坡一生的三位女性都姓王。原配王弗,三十歲前病逝,因為蘇東坡為她寫過一曲《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而千古流芳;繼室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陪伴東坡二十五年,是東坡的賢內助。王朝雲,字子霞,浙江杭州人,歌女出身,聰明俊秀。12歲時被在杭州任通判的蘇東坡收為婢女,19歲在黃州時納為妾。朝雲至死都是“侍妾”,但朝雲卻無怨無悔。當蘇東坡官遷密州、徐州、湖州,遭“烏台詩案”,後再貶為黃州副使,晚年又被貶到惠州,這大起大落的人生際遇中,王朝雲一直陪伴在蘇東坡身旁,和他一起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成為他艱難困苦中最大的精神安慰。正如蘇東坡《薦朝雲疏》上寫的,朝雲對東坡是“一生辛苦,萬里追隨”。
朝雲仙逝後,蘇東坡按朝雲遺願將她葬在棲禪寺下松林中,面對大聖塔。“前瞻大聖塔,日聞鐘梵”(蘇)。為懷念朝雲,東坡建完了白鶴峰新居,繼續在西湖種梅、建橋,以此遙寄對朝雲的哀思。
東坡親自作《朝雲墓志銘》、又作《悼朝雲詩》。朝雲墓志銘全文如下:
“東坡先生侍妾曰朝雲,字子霞,姓王氏,錢塘人。敏而好義,侍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若一。紹聖三年七月壬辰卒於惠州,年三十四。八月庚申,葬之豐湖之上棲禪山寺之東南。生子遯,未期而夭。蓋嘗從比丘尼義沖學佛法,亦粗識大意。且死,誦《金剛經》四句偈以絕。銘曰:浮屠是瞻,伽藍是依。如汝宿心,唯佛之歸。”
在朝雲下葬後第七天,東坡拜祭朝雲,作《惠州薦朝雲疏》祭文,祈禱佛聖接引朝雲的亡靈早升天國淨土,表達了東坡對佛的虔誠和對朝雲的深情。朝雲去世對東坡打擊沉重,他寫詩說:“今年吁惡歲,僵臥如亂麻。此會我雖健,狂風卷朝霞。使我如霜月,孤光掛天涯。西湖不欲往,暮樹號寒鴉”。 他覺得自己帶朝雲來到嶺南蠻荒之地,連累得朝雲客死他鄉,“算應負你,枕前珠淚,萬點千行”(蘇)朝雲葬後不久,孤山棲禪寺的僧人在墓前建了一座紀念亭,因朝雲生前學佛,臨終時誦《金剛經》偈語:“一切有如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意思是說世上一切都為命定,人生就像夢幻泡影,又像露水閃電,一瞬即逝,不必太在意。她希望東坡也能這樣理解世事,這不僅是她學佛後悟出的禪道,也是他對蘇東坡無盡的關切和牽掛,生前如此,臨終也如此。
朝雲墓朝雲墓

六如亭

朝雲墓前的紀念亭取名“六如亭”,就來自《金剛經》偈語:“一切有如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清道光初年,名士林兆龍撰寫一副對聯刻在亭柱上,“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六如”在這裡表述更清晰。
朝雲墓和六如亭歷代都有維修,四柱四角磚瓦亭為民國35年(1946)重建,1984年修理,同時朝雲墓也仿照宋墓式樣重修。朝雲墓現存的碑文“蘇文忠公侍妾王朝雲之墓”為清嘉慶7年(1801)惠州知府伊秉綬修墓時撰寫。六如亭旁有石刻三通,一是“王朝雲墓志銘”,蘇東坡撰文,伊秉綬書寫;二是“王朝雲造像”,1984年廣州著名雕塑家唐大禧繪,女書法家蘇華題字;三是“舟過六如亭”,清初著名畫家石濤和尚(俗名朱若極,又名苦瓜和尚)作畫,當代著名畫家時任廣州畫院院長的劉侖(惠州人)撰文題識。石濤和尚當時曾作詩一首,描繪了三百年前朝雲暮的面貌:豐湖水碧草芊芊,蘊玉埋香五百年。過客停橈(rao)訪遺蹟,六如亭畔吊嬋娟。
朝雲生於杭州,葬於惠州,其生命與靈魂都與西湖息息相關,也只有這樣的好女子,才不愧於西湖的靈山秀水。或陽光下或月光里,或細雨霏霏,霧氣蒙蒙,朝雲墓、六如亭前總是十分悽美,“何年雲雨散巫陽,瘴霧沉埋玉骨涼。合種梅花三百樹,六如亭畔護遺香”。
元符三年(1100)十月,東坡全家北歸後,朝雲墓就沒有親人看管了,但後來有文記載:紹興二年(1132)有強盜攻陷惠州,樊燒民居官舍,卻唯獨留下白鶴居,並拜祭了朝雲墓,即所謂“盜敬東坡”。嘉熙四年(1240)南宋著名詩人劉克莊到廣東任提刑,途徑惠州,拜謁朝雲墓,只見一片荒蕪,於是有感而發寫七絕兩首,說:“不妨扶起六如碑”,據說當時的惠州郡守讀後馬上把朝雲墓六如亭修整一新。元明時期,朝雲墓周圍有上千株梅樹、松樹,有百多人家守墓。後歷代都有維修,四柱四角磚瓦亭為民國35年(1946)修建。惠州市政府將朝雲墓列為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又作了全面維修。
明末清初·何絳詩說“試上山頭奠桂漿,朝雲艷骨有餘香。宋朝陵墓皆零落,嫁得文人勝帝王”。
六如亭六如亭

東坡紀念館

位於孤山上,分一館、二館。一館建於1983年,是一座混合結構、歇山式的重檐瓦仿古建築,外形古雅雄麗,莊重大方。二館建於1986年,是兩層框架結構的現代建築,為了與一館在形式上的協調,特意在頂層南北兩端各建一座對稱的方形尖頂玻璃瓦面的裝飾亭。東坡紀念館內有反映蘇東坡生平的圖、文、照片、實物等一百多件,供遊人瞻仰緬懷。
東坡紀念館東坡紀念館

構園手法

各個功能分區的設計上,採取了不同的表現手法,景區的核心部分為孤山以及其周邊的紀念懷古區和相宜居景區,在造景上講究的是“朴”和“曠”,即質樸而大氣,這也是東坡精神的核心之所在。這兩個區域採用了中國園林的傳統造景手法,步移景異,小中見大。入口廣場區,文化休閒區以及濱湖觀景區是核心景區的外圍和過度體現古典園林設計中自然、隨意的一方面,突出的是一個“逸”和“醉”,相對核心景區更加灑脫、放逸,展現東坡精神的另一方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