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古道

東坡古道

在富陽,頗有人文底蘊的古驛道當屬“東坡古道” 。“東坡古道”路線為:從富陽市新登出發往北,至塔山→潭山頭→沈家→爐頭→湘主→石門嶺→湘溪→三溪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坡古道
特色
“東坡古道”第一站:塔山 往北出新登鎮一里路,就來到了“東坡古道”的起點塔山。塔山南瀕秀麗的葛溪,有烈士陵園。原先此處有藥王祠、忠烈祠等。1966年,富陽縣政府在原址修建了新登戰役的烈士陵園。此處也是新登八景之一的“塔山擁翠”所在地。北宋時,蘇東坡曾在此,與晁補之共同創作詩畫《塔山對雨》(晁作詩,蘇和畫)。上世紀30年代,東安劇團徐玉蘭、汪笑真等人還在此練戲,這可是一代越劇表演藝術家的搖藍所在。 第二站:沈家 繼續往西北行,來到沈家。距離此地一里的東山塢,在唐朝出了一個人物叫凌準,是柳宗元變法時結交的好友,也是蘇東坡十分敬仰的人物。明時,此處還出了一個二品大員方廉,歷任松江知府,湖廣巡撫等職,政績顯著,他還是“上海建城第一人”。方廉晚年,為避嚴嵩權勢而歸隱,墓葬於此,現在仍然有墓葬遺址。 繼續前行,過了潭山頭就是元村,轉彎進入湘主,沿溪而行,在湘主村的路邊有一棵900多年的老樟樹,它可能是蘇東坡行跡的“見證者”。 第三站:爐頭 這個地名很有意思。宋方臘起義曾在此冶煉過兵器,故取名。偷得浮生半日閒,欣賞一下四月里的鄉野田園風光,不失為一件樂事。此處還有福光寺遺址,現為福光中學。蘇東坡當年走古道,這裡是重要停留點。而且這裡也是一個文化教育搖籃,因為在民國和抗日戰爭後期,新登中學前笛一度遷移至此,培養了諸多人才。 第四站:大源塢口 古道於和山折向西行,就來到了大源塢口,這裡是明代永樂年間長沙太守洪鈞的故里。晚年,洪退隱村下。據傳,該地至今猶留有其手植的烏榔樹和蠟梅古木,並著稱:“和山不墨千年畫,湘水無弦萬古琴”。 第五站:湘河廊橋 繼續往西行,即到達湘河。湘河水自西北處奔騰而來,水勢湍急。當年,蘇東坡牽馬乘竹排,才穿溪而過。到了明朝嘉靖年間,鄉人郎益募資修建廊橋,成為富陽目前惟一一座廊橋。廊橋有亭、有橋,是一個供路人休憩、過夜的地方,古時還向路人提供飲水和草鞋。廊橋的橋基是明朝時期的古樹。 第六站:陳氏園遺址 過廊橋續向西南行,進入洞橋,在古墓山下有陳村,相傳為唐末錢鏐部下八都將之一陳晟的故居。蘇東坡當年遊玩時,曾在此長時間駐足。陳氏園,占地數十畝。蘇東坡曾多次與友、同榜進士晁端友父子同游陳氏園,也留下過不少和唱之作。 終點:楓林咽泉 這條古道翻過岩石嶺西行數里即到三溪口。此處不遠有楓林塢。山下有穴如竇,泉水涓涓,為新登八景之一的“楓林咽泉”。這種泉學名叫“虹吸泉”,形成原因是因為泉水多數出在石灰岩地層,石灰岩受地下水溶蝕,在內部形成了一些溝和洞。當它們湊巧連在一起時,就會出現虹吸現象,這種自然現象是非常少見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