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黑蜂

東北黑蜂

東北黑蜂分布在中國黑龍江省饒河縣,它是在閉鎖優越的自然環境裡,通過自然選擇與人工進行所培育的中國唯一的地方優良蜂種。其各項生理指標均明顯優於世界四大著名蜂種,是其它蜂種不可比擬的,是我國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極其寶貴的蜜蜂基因庫。

位於饒河縣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乃至亞洲唯一的專門為單一蜂種設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東北黑蜂
  • 拉丁學名:Apis mellifera ssp.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膜翅目
  • 亞目:細腰亞目
  • :蜜蜂科
  • :蜜蜂屬
  • :東北黑蜂
  • 分布區域:中國黑龍江省
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產區環境,品種來源,飼養簡史,管理要點,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蜂王:有2種類型。一是全部為黑色;另一種是腹部1~5節背板有褐色的環紋。在腹部背板正中線上,從第一腹節至末節都有倒三角形的黑斑。兩種類型蜂王的絨毛皆呈黃褐色。
工蜂:有2種類型。一種是幾丁質全部呈黑色;另一種是第2、3兩腹節背板兩側有較小的黃斑,胸部背板上的絨毛為黃褐色。兩種類型的工蜂,每一腹節都有較寬的黃褐色毛帶,毛帶比高加索蜂稍窄些,腹部的第1、2、3節腹片的下緣均為黃色,第4、5、6節全部呈黑色。
雄蜂:只有一種黑的體色。腹部1~5節背板的後緣皆有褐色光澤的邊沿,最末節為黑色,其腹端毛很長,胸部背板的絨毛為黃褐色。
工蜂的經濟器官 吻長6.4mm(6.0~6.5mm)、右前翅長9.94mm(8.9~9.9mm)、寬3.22mm(3.0~3.5mm);第一對蠟鏡長2.38mm(2.2~2.5mm);肘脈指數2.63(2.0~3.0);絨毛指數1.32(1.16~1.50);翅鉤數22.75(20~28);後足脛節加第一跗節總長5.57mm(5.4~5.9mm);跗節指數1.99(1.71~2.16);細度指數1.80(1.70~1.89);第3、4腹節背板總長4.81mm(4.6~4.9mm)。
雄蜂肘脈指數1.49(1.4~2.0)。

生物學特性

東北黑蜂抗寒、越冬性強,抗病、抗逆性強,性情較溫和,不怕光;產育力較強,春季育蟲早,蜂群發展較快;維持大群,分蜂性較弱;採集力強,既能利用椴樹、毛水蘇等蜜源大量生產商品蜜,又善於利用零星蜜粉源:越冬性能好,節省飼料;定向力一般,盜性強;泌蠟能力強,蜜房封蓋中間型。
1. 產卵育蟲特點及維持群勢能力
蜂王產卵力強,整齊集中,秩序良好。夏季子脾上蟲蛹房面積可達70%~80%,工蜂育蟲積極,對外界蜜源反應敏感,一般年份兩次產卵高峰出現在6月上句和8月上旬,多數蜂王在3月上旬開始產卵,9月下旬停止產卵。早春群勢增長快,常年7月上旬群勢發展到最高峰,一般蜂群數可達5kg~6kg,最強群蜂數可達7kg。饒河地區自然王台通常出現在6月中旬以後群勢4kg以上的蜂群,6月下旬發生自然分蜂,多數隻行一次性分蜂,秋季很少出現自然分蜂。
2. 採集及囤積食物的特點
早春柳樹花期,氣溫9℃~12℃均出巢采蜜:夏季椴樹流蜜期,清晨4:00到晚上19:30時出巢采蜜:對大宗蜜源和零星蜜源均能很好利用。貯蜜集中、飽滿。進蜜3天后檢查即有封蓋,巢脾上部蜜房加高迅速,蜂巢上部形成一體,採用饒河蜂箱飼養最重蜜脾達7kg。采粉積極、貯粉充足。
3. 越冬及抗病抗逆性
耐低溫,適合高寒地區飼養,在攝氏零下四十度可安全越冬;較抗幼蟲病,自愈較快;易感麻痹病,早春易發病,能自愈;抗白堊病,能自愈;較耐低溫。早春晴天氣溫5℃-7℃時可以出巢飛翔排泄,流蜜期小雨時仍能出巢採集。
4. 生產能力
東北黑鋒具有極強的採集能力,與其它蜂種雜交後可提高采蜜量30%以上,具有良好的生產能力;泌蠟造脾能力較強,愛造贅脾。由春到秋,外界有蜜源就造脾,椴蜜期10框蜂一晝夜可修2張脾,流蜜期中箱內空隙充滿贅脾。越冬期箱底形成大量蠟屑。

產區環境

黑龍江省位於歐亞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中國最東北部,氣候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從1961~1990年30年的平均狀況看,全省年平均氣溫多在-5℃~5℃之間,由南向北降低,大致以嫩江伊春一線為0℃等值線。≥10℃積溫在1800℃~2800℃之間,平原地區每增高1個緯度,積溫減少100℃左右;山區每升高100米,積溫減少100℃~170℃。無霜凍期全省平均介於100~150天之間,南部和東部在140~150天之間。大部分地區初霜凍在9月下旬出現,終霜凍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結束。
全省年降水量多介於 400~650mm之間,中部山區多,東部次之,西、北部少。在一年內,生長季降水約為全年總量的83%~94%。降水資源比較穩定,尤其夏季變率小,一般為 21%~35%。全省年日照時數多在 2400~2800小時,其中生長季日照時數占總時數的44%~48%,西多東少。
全省太陽輻射資源比較豐富,與長江中下游相當,年太陽輻射總量在44×108~50×108焦耳/平方米之間。太陽輻射的時空分布特點是南多北少,夏季最多, 冬季最少,生長季的輻射總量占全年的 55%~60%。年平均風速多為2~4米/秒,春季風速最大,西南部大風日數最多、風能資源豐富。

品種來源

1956年,前蘇聯的舍爾賓納(ЩерьинаЛС)所著《養蜂學》中提到:“遠東蜜蜂原是被運到沿海邊區去的烏克蘭蜂。該蜂遍布烏克蘭,喙長,溫和,色比中部俄羅斯黑蜂鮮明”。
東北黑蜂
1975年,德國的魯特涅(Ruttner F)在《蜂箱與蜜蜂》中提到:“類似卡尼鄂拉蜂(A. m. carnica)的蘇聯南部烏克蘭草原蜜蜂(A. m. acervorum)顯然是過渡到黑蜂(A. m. mellifera)的中間類型”。
1982年,劉宗唐在《黑龍江養蜂資料選編》中提到:“據資料記載,蘇聯的遠東在100年前曾是歐洲黑蜂與卡尼鄂拉蜂的混居地帶。蘇聯西伯利亞的喀爾巴阡蜂(Carpathian bee)和遠東蜂都是卡蜂的品種。歐洲黑蜂在十七世紀以後,人們將它越過烏拉爾山帶到西伯利亞。這充分證明西伯利亞不僅曾經飼養卡蜂,也飼養過歐洲黑蜂。根據遺傳學的觀點分析,東北黑蜂具有穩定的遺傳性,並具有其特殊的形態指標和生物學特性,它應該成為一個品種。東北黑蜂來源於歐洲黑蜂和卡蜂的混居地帶。它在某些方面和歐洲黑蜂相似,另在某些方面又和卡蜂相似,這就充分說明歐洲黑蜂和卡蜂皆是東北黑蜂的親代,同時可以斷定,東北黑蜂是由歐洲黑蜂與卡蜂自然雜交後,經長期自然選擇結合人工選擇而形成的一個新的品種”。
1982年,虎林縣的楊玉華、饒河縣的金垣在上述同一選編中分別都認為東北黑蜂源於前蘇聯遠東黑蜂,現已成為適應當地氣候、蜜源條件的地方生態型。
1993年,劉先蜀在《中國農業百科全書·養蜂卷》關於西方蜜蜂條目中提到:“在前蘇聯養蜂業中具有一定位置的遠東黑蜂,是烏克蘭蜂和中俄羅斯蜂(歐洲黑蜂的一個生態型)長期雜交形成的,並在一定程度上混有高加索蜂和義大利蜂的血統”。
綜上所述,東北黑蜂乃源於蘇聯遠東黑蜂,而遠東黑蜂是烏克蘭蜂與歐洲黑蜂的一個生態型─中俄羅斯蜂長期雜交形成的,而烏克蘭蜂接近於卡尼鄂拉蜂。由此,可得出一個結論:東北黑蜂的主要血統應是卡蜂和黑蜂。

飼養簡史

19世紀中葉,即1857年中俄愛輝條約簽署之後,隨著沙俄勢力的深入擴張和大量移民入境,並將遠東蜜蜂帶入黑龍江省。
1878年,地處完達山東側,瀕臨烏蘇里江西岸,交通十分閉塞的饒河縣,一位名叫鄒兆雲的少年15歲就到對岸為俄國僱主飼養黑蜂,由於潛心斯業,深諳蜂性,成績斐然。1918年遷歸故里,在同行王德臣的資助下,首批從江東用馬馱回15桶蜜蜂,前後計3批共40餘群,並自行設計了“方脾18框箱”,在葦子溝定地飼養。幾年時間,蜂群繁殖很快,逐年擴散,成為當今“饒河東北黑蜂之源”。
1947年,饒河全縣養蜂者達70餘戶,蜂群1,850箱,年產蜜40餘噸。1955年全縣養蜂2,600餘群,產蜜超百噸。
1959年饒河八五九農場馬忠傑、劉良德帶東北黑蜂96箱入關,轉地河北、河南、湖南、廣西等省,由於該蜂具有獨特性狀和優越的生產表現,沿途甚受各地同行的稱讚,並被爭購一空。1979年饒河建立了東北黑蜂原種場,蜂業進一步發展。
1970年代以後,公路交通改善,異種蜂群相繼入境,蜂種雜交,嚴重威脅東北黑蜂的存在。為保住這一優良的蜜蜂品種,經養蜂專家馬德風、戴日鑣、楊俊伍、韓行舟等努力呼籲並得到省地縣主管部門的重視,1980年5月8日黑龍江省政府簽發85號檔案,將饒河、虎林、寶清三縣劃為東北黑蜂保護區,並立即建立監查站,常年巡迴檢查。與此同時,有關部門對養蜂生產、蜂種提純進行了技術指導。1989年饒河全縣有蜂場159個,養蜂4,652群,年產蜜290t,群平均產蜜62.34kg。

管理要點

1春季
1.1 蜂群出窖
每年的“清明”節前後,根據當年的氣溫,室外最高溫度達到10℃左右,晴暖無風,蜂場場地積雪化乾淨的時候即可出窖。出窖前蜂場場地進行徹底消毒,用生石灰勻撒或二氧化氯消毒片對水噴灑都可以。
清晨,將蜂箱抬至蜂場,打開巢門,場地要選在向陽、高、乾燥處,待溫度達到10℃左右時,蜜蜂大量出巢進行空中排泄後,有條件的蜂場可以用清洗、消毒過的巢箱替換剛出窖的蜂箱,替換下來的蜂箱再清洗、消毒晾曬後接著替換,巢箱最好用火焰消毒法灼燒一下。在替換的過程中,檢查箱中的蜂王是否完好,飼料是否充足,及時平衡群勢,以強補弱。
1.2 治蟎
蟎蟲是許多病原的攜帶者和傳播者,包括細菌、真菌、病毒及原生動物病;蟎蟲的本身也會危害蜂群的發展,它以蜜蜂的血淋巴為食,並寄生在幼蜂巢房內,在巢房內產卵並與幼蜂一起成長出房,一直吸食幼蜂體液,使蜜蜂從小就體質衰弱,甚至感染某些疾病,嚴重危害蜂群的發展。
在早春沒有封蓋子脾的時候防治蜂蟎是最好的時機。在晴暖天氣上午抓緊防治2—3次,每次間隔7d,適當捨棄封蓋的子脾,殺蟎劑最好選用水劑,嚴格按照說明書的劑量配比。因蜂群剛度過漫長的冬季,體質虛弱,藥物不能過量使用,也一定要在晴暖天氣的上午進行,如下午治蟎,蜜蜂外出會因溫度過低凍僵在巢外,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治蟎過後,及時收集落在箱底板上的蟎蟲,可事先將大白紙鋪在箱底,防止它暈厥過後再上脾危害。
1.3 加強蜂群保溫
蜜蜂排泄飛行後,蜂王開始產卵,這時外界氣溫較低,夜間或寒潮期間會達到零下,所以蜂群的保溫很重要,包括以下幾項工作:
(1)調整巢脾,讓蜂略多於脾,工蜂密集。如果蜂少護不過來子脾,有可能會遇上凍害發生,待氣溫回升後再適當加脾。
(2)在傍晚蜜蜂不出巢時,可關閉巢門,早上及時打開只容1隻蜂出入。縮小巢門一是保溫好,二是防止起盜蜂,待氣溫回升後及時調整。
(3)箱內保溫,用蜂箱內的棉墊、草簾、隔板等保溫物。待外界氣溫逐漸回升、穩定後,逐步撤除保溫物。
(4)箱外保溫:夜間溫度低時,可於傍晚將保溫用的草簾或保溫帆布蓋在蜂箱外,早上及時打開。
(5)雙王同繁:同一隻蜂箱,中間放隔板隔開,放2群蜂同時繁殖,這樣利於巢內蜂群保暖,起群較快。
1.4 注意蜂群飼料的充足供給
蜜蜂排泄後恢復了正常的生活,蜂王產卵,成蜂哺育,消耗的蜂蜜、花粉、水和無機鹽也日漸增多,這時必須有足夠的飼料供給,缺少這些必需的蜂飼料,蜜蜂幼蟲的發育不良甚至哺育蜂會把蜜蜂幼蟲直接遺棄,這樣必將直接危及蜂群的發展,形成惡性循環。
早春飼餵要在傍晚進行,以免起盜蜂。如果有上一年的蜜脾,可以在蜂群需要時隨時加:如果沒有蜜脾又需要補充飼餵時,可用巢內飼餵器或巢門飼餵器進行補飼,也可用薄的食品袋灌裝後直接擺在框粱上,蜜蜂可以自己吸食;如果箱內不缺飼料,外界也有些蜜粉源,可進行獎勵飼喂,在飼料中添加EM原露之類增產增效的產品。為防治孢子蟲,可在飼料中加入檸檬酸。注意,在長時間寒潮和陰雨天時不要獎勵飼餵。
早春蜜蜂排泄後加粉脾,如無粉脾,可用消毒過的花粉加蜂蜜抹脾或揉製成花粉餅放在框樑上飼喂,直到外界粉源跟上為止。蜂群進人正常的生活秩序後,需要大量清潔的飲用水,如外出採集,此時溫度低會損失很多成年蜂,經過漫長的嚴冬存下來的成年蜂彌足珍貴,所以巢門飼水器飼水很有必要,可在飼水的同時加入少量食鹽,比例為0.3%。隨著氣溫的回暖,蜜源植物相繼盛開,蜜蜂群勢日益壯大,此時為5月15—25日左右,可培育第一批蜂王替代老殘蜂王,新王成功後,蜂群內生產積極性高漲,此時注意適時擴大蜂巢。在飼養管理中,要脾略多於蜂。培育蜂王時,可新老同巢。蜂箱內的蜜蜂
2. 夏季管理
2.1 適時擴大蜂巢進入夏季,白天氣溫較高,巢內要保持足夠大的空間,做到脾多於蜂,以保證蜂王產卵有足夠優質蜂巢。外界蜜粉源大量開花,新鮮的蜜、粉會壓縮產卵圈,要適時加脾,把封蓋老熟子脾放在蜂群中間位置,或把老熟子脾提到群勢弱的群中,將弱群中的卵蟲脾換到強群中飼喂,新加的脾放在邊脾內側。隨著蜂群的快速增長,要考慮加繼箱、育王、分蜂及組織生產群和育王群。不同的時期加入不同的巢脾,如新老交替期加一二年的巢脾;外界有蜜粉源時,加新脾或半成脾,也可放巢礎;在蜜粉源好的時候,巢礎放在群勢小的蜂群中造得更為平整;陰雨天飼料缺乏時可加蜜粉脾,視具體情況決定。
從春至夏都要強群飼養,要避免“分蜂熱”的產生,為大流蜜做好一切準備,迎接豐收。
2.2 飼養強群是關鍵
蜂群強,抗病抗逆性及哺育能力就相應強,培育出的蜂群在采蜜期一定能奪得高產,當然要控制好“分蜂熱”。
(1)雙王繁殖的目的就是群強,蜂群增殖快,在生產季節能生產出更多的蜂產品,獲得更多的收益。把同一箱體內分隔成2個區,每區放養1隻蜂王。2隻蜂王同時產卵,起群快,也利於保溫,群味互通利於采蜜期前合併。
(2)新王斷子采蜜。將老王放在巢箱內,在繼箱中培育新蜂王,中間放隔王板和隔蜂用紗,在主要蜜源流蜜前l周,即6月27日左右,捨棄老王,將同箱體中的新蜂王群合併到老群中,減輕蜜蜂在大流蜜時期哺育過多後代的負擔,控制新王產卵,在7月15日左右放出新王,讓更多的採集蜂參與到採集工作中來。新王在采蜜期會調動蜜蜂更高的工作熱情。
(3)防止“分蜂熱”:當外界氣溫高,蜜粉源充足,群勢增長達到最高的時候,巢內擁擠散熱不好,巢內溫度過高,巢門口蜂擁著大量蜜蜂,形成“蜂鬍子”掛在巢門口。這時要將巢內老熟子脾提出放人新分群箱中,將弱群中新產的蟲卵脾提出放在強群中哺育,分散精力,以免造成“分蜂熱”。馬上到采蜜期,蜂群整天鬧情緒不工作,總想著分家,也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要給蜂群餵水降溫,適當分蜂。
(4)在正常情況下,工蜂出房後的2~3周才從事外勤採集。根據工蜂的發育期,加上成長期以及工蜂的壽命來計算,在主要采蜜期前的1—2個月,直到流蜜結束之前的1個月內出房的工蜂都是採集適齡蜂。不適齡的工蜂不參與採集還會消耗飼料,所以有很多蜂多群強的蜂場在短暫流蜜期內采不到蜜。
(5)為了在生產季節取蜜工作的方便進行,可用隔王板將蜂箱上下隔開。如果是臥式箱,可左右隔開,形成生產區和繁殖區,蜂王在繁殖區內生產,取蜜在生產區進行,不用在搖蜜時找蜂王,直接抖蜂,省時省力。生產區取2次蜜時,繁殖區需清理貯蜜1次。

保護級別

2006年,東北黑蜂被列入農業部《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1997年12月8日,國務院正式批准饒河縣為東北黑蜂國家自然保護區。地處中國東北邊陲烏蘇里江畔的饒河縣,是中國東北黑蜂的發源地。黑龍江省饒河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乃至亞洲唯一的國家級蜂種保護區。區內不僅生態環境良好,蜜源膠源植物豐富,而且三面環山一面環水,具有得天獨厚的良好自然屏障隔離條件,大部分地貌仍然保持原始狀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