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會

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會

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會成立於1985年,成立33年以來,一直致力於校園學術氣氛的營造與學生科研水平的提高。校經濟學會以“勤勞務實、開拓創新、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為會訓,以“創建具有團隊精神的學習型組織”為宗旨,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治學態度與精神,始終高舉“振興校園科研,弘揚學術文化”的旗幟,通過舉辦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學術活動,努力營造具有東財特色的校園學術文化。

三十年的發展歷程,三十年的拼搏奮鬥,三十年的文化沉積,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會著眼於時代的嶄新要求,從戰略的高度加強了學會的工作制度化,管理規範化建設,通過制定學會章程和改組學會機構,不斷自我完善,以確保學會的健康,穩步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會
  • 所屬大學東北財經大學
  • 成立時間:1985年
  • 會訓:勤勞務實、開拓創新 
管理團隊,組織機構,管理制度,科研實力,社團文化,主要活動,日常工作,

管理團隊

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會有著嚴謹務實的組織機構,由來自各院系的一批具有高素質和強烈責任心的大學生組成。他們無論學習還是工作都有出色的成績,經過嚴格的篩選才被任命到崗位上,切實保證了學會的人才優勢和發展活力。

組織機構

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會將實現工作制度化,管理規範化作為事關學會發展大計的首要任務來抓。經過長期實踐與探索,以“精簡、務實、高效、協調”為原則,設有以下職能部門:
會長:會長是本會及其常務會議的核心與代表,有對重大事項的決策權,組織機構人事任免建議權。常務會議召開權以及最高外事代表權。
副會長(活動線):協助會長工作,負責學會專項工作以及內部外部活動的開展,負責學會相關部門工作的管理與協調。
副會長(學術線):協助會長工作,負責學會學術氛圍建設,各個部門的學術建設,以及保證內部外部活動的學術性。同時擔任學研部部長,努力打造出學生群體中的學術先鋒力量。
常務會議:是學會的權力機構,決定學會重大事宜,審議各項工作計畫,判定及審議人事獎懲任免方案,安排工作。由會長組織,副會長,各部部長,會員代表組成,召開會議時行政部有關人員必須列席。
行政部:是學會的日常辦事機構,直接向常務會議負責,根據章程有關規定,管理學會的財務,人事工作;根據常務會議的決議,草擬有關人事獎懲,任免案和工作計畫,總結,決定等各類文書;保管學會各類資料,檔案;協調各部門工作;執行常務會議賦予的其他職責。
學術部:策劃與舉辦各類高品位,多角度經濟學術活動即“教授面對面”活動,活躍我校的學術氛圍。開展多樣化學研活動;收集整理各類經濟學術資料,致力於提高廣大同學的科研水平。系統負責“案例分析大賽”的相關工作,與老師聯繫緊密,在活動中邀請知名教授參與講座、論壇。在“經濟論壇月”相關活動中,參與策劃製作,活動介紹書寫,主題和形式的確定。
外聯部:負責學會的公關實踐活動;籌集學會活動資金;策劃組織學會的對外參觀實踐活動;加強與各有關單位,機構的聯絡溝通,促進學會與其多層次,多渠道的合作,為提高學員能力創造外部環境。
編輯部:策劃與編輯《經濟時代報》。負責經濟信息,編輯學會相關材料;收集會內外人員的經濟論文,經濟小品文,並向有關媒體推薦優秀學術作品;負責與我校老師進行交流聯繫。
網路宣傳部:負責學會部落格圈的日常維護及更新;負責學會的公關信息與圖文宣傳品的製作與傳播,協助編輯部完成《經濟時代報》電子版的工作,致力於弘揚學會特色社團文化。
策劃部:定期的承辦“經濟文化沙龍”活動,架起溝通學校與社會的橋樑;策劃學會內部會員活動,營造團結向上的學會氛圍;組織協調各部活動,共同打造“案例分析大賽”。
學術沙龍:定期舉辦學會內部平台的學術交流活動,搭建起學會內部成員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平台。致力營造自由,平等,創新的學會氣氛。
學研部:致力於建設成為學生群體中的學術先鋒力量,引領學會內部學術討論研究的方向。成員全部為大二以上的各專業優秀學生。

管理制度

東北大財經大學經濟學會以《章程》為基本活動準則。章程是本會的工作規範,包括總則、機構設定、會員權利與義務、人事制度、財務制度、換屆制度、對外關係、會徽、附則等條例;章程從高端層次和長遠角度,為學會建立了嚴謹合理的運作機制,包括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協作機制及目標一致化機制等,各機制相互兼容,共同貫穿於章程的始終。通過權責對稱、目標驅動、考核監督、唯才是用等原則,為經濟學會邁向全新的發展階段鋪平了道路。
經濟學會從實際出發,以部員為中心的角度出發,充分結合學會宗旨、學會會訓制定了一整套體系完善、嚴密的規章制度。從貫徹學會宗旨到規定例會的具體時間,從切實實施對優秀部員的獎勵到規定例會的遲到、缺席等獎懲制度一應俱全,各部門也就本部門的實際運作情況制定自己相應的制度。
每周例會上部員們熱烈、深入地討論學術話題,同時積極參與學會各項活動的組織、策劃和總結,組織機構例會(即常務會議)上各部長代表本部門做總結,反映部員想法、意見並由組織機構成員討論採納。學會專門設有公共信箱、QQ群、微信公眾號以及官方微博,各項決議和通知得以及時傳達,會長信箱也為會員直接反映想法、建議提供了便利渠道。
經濟學會規定在每學期開始時召開會員大會,由會長宣布全年工作計畫,各個部門內部也制訂有相應計畫,對於各活動和階段總結,要求各部門先做內部總結,部長和會長在每月會員大會上作總結,接受全學會成員監督,會長也會為各部門優秀的會員和優秀部長頒獎,以表彰其在工作和科研中做的傑出貢獻。

科研實力

學術氛圍的鋪墊是學會的工作重心。經濟學會自身有熱衷於科研,對經濟學興趣濃厚的各院系同學組成,使學會內部保持了整體上較高的學術水平。在部門設定上,學術部致力於學會內部學術氛圍的鋪墊,學術沙龍部努力在學會平台上搭建成員自由交流,平等溝通,創新思想的平台。學研部致力於成為東財學生群體中的學術先鋒力量,帶動整個學會的學術水平提高。並且學會的所有部門都會在例會中開展話題討論,鼓勵大家自由平等地交流,帶著獨特的角度思考。而交流討論的結果會在經濟學會部落格圈子上進行發表,供全體成員學習。同時,我們時刻保持著與學校老師的交流與溝通,而且邀請了眾多經濟學管理學教授、學者組成學術顧問團,為學會成員提供各方面的指導與點撥。在歷屆會員中均有脫穎而出的科研新秀,其作品在學會“經濟在身邊”徵文大賽中獲獎並被發表,提高了我校學生的科研水平。

社團文化

經濟學會以其自身獨特的校園活動締造了學會別具一格的文化內涵,以“愛與感恩”為文化核心,學會做學問前先學做人,以德為先。我們向經濟學會全體成員強調,學會愛你的同伴,愛你的團隊,愛你的集體,營造愛與溫馨的氛圍。經濟學會在注重營造濃郁的學術氛圍的同時,努力打造一個有愛有溫暖的群體。
並且提出“踏踏實實做經濟學人”的社團品德,積極營造團結向上、融洽協調的社團氛圍。進一步將學會的文化闡釋為“鑄就平台,打造團隊,愛,感恩,共享與分享,效率與合作”這六個重點。鼓勵成員們注重整體,注重團隊,注重夥伴,學會感恩,學會奉獻,學會享受過程,快樂地學習生活,分享故事,共享成長,注重合作,強調溝通,提高效率。
經濟學會嚴格按照《章程》,落實工作,強化會員的團隊意識,注意會員間的交流與友誼,強調工作與生活往來的協調性,實現了“溝通、團結、效率”。由此聚集一批又一批熱愛科研、關心經濟的莘莘學子,大力推動了校園的科研學術活動的開展。

主要活動

經濟學會本著“振興校園科研,弘揚學術文化”的目標,多層次多角度的挖掘廣大同學喜聞樂見的活動,推出了一系列高質量高品位的特色品牌活動:
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會
案例分析大賽:這是經濟學會本著提高我校科研水平,營造濃厚學術氛圍的宗旨全力打造的全校性品牌活動,各院系積極參與其效果非同凡響。在“萬科杯”第十六屆遼寧省案例分析大賽中,遼寧省各大高校踴躍參加。在過去的幾屆大賽中,經濟學會與可口可樂、美團、京東等知名企業合作,我們將致力於打造出東財的學術交流品牌活動。
經濟論壇月:“經濟論壇月”包含“經濟在身邊”徵文大賽,以及三場經濟管理學方面熱點話題論壇,以及貫穿其中的交流研討活動。目的是想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同學們較為集中地關注經濟熱點問題,並且培養同學們勤于思考,樂於交流,善於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習慣。
教授面對面:以座談的形式向同學講述新知識、新理念,並同學近距離交流。其中已有多位大師級人物做客,每次活動都賓客滿座、氣氛十分融洽,其影響力不容忽視。
經濟文化沙龍:邀請商界名流與東財老師就當前社會經濟熱點問題和學生們進行探討,推動了校園學術文化,溝通了學校與社會。
《經濟時代》報:作為一份學生學術性刊物架起了學生與老師在學術溝通上的橋樑,為東財學子的科研學術交流提供了平台。每個學期四期的報紙已經成為同學們獲取知識信息,了解學生科研動向的重要視窗。
暑期社會實踐調研活動:經濟學會為大學生提供了理論聯繫實際、實踐升華理論的機會。考察、調研、座談讓大學生在實踐中增長見識,提高能力。
企業實地參觀考察:在校大學生都想走進企業進行實地考察,經濟學會為此向他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這項活動我們已經實踐過了,得到了師生的好評。
戶外拓展訓練:利用每月會員大會的時機,旨在增強學會成員的團隊精神、集體意識,提高學會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日常工作

經濟學會的八個部門每周都會定時召開部員例會。例會內容各具特色,異彩紛呈。除了安排完成學會的工作之外,會進行各式各樣的例題討論,拓展小遊戲,個人素質開發,成長分享,等等有趣的版塊。
學會八個部門雖然定位與職能各不相同,但是都依託在經濟學會的管理體制與文化氛圍中,學術氣息會體現在每個部門的每次例會當中。並且每個部門在長時間的發展中也形成了獨具部門特色的文化。每個部門在氛圍上都親如一家,部長認真負責,將經濟學會的文化與傳統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日常工作中,每個部門都會對成員們進行合理分組,在工作中強調溝通,強調合作,強調團隊。
“共享與分享”是經濟學會的文化之一,學會的文化搭建了這樣一個給每一個人分享心聲分享成長的平台。工作中我們享受過程,工作後,我們分享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